了解自己,你才能真正看見孩子!
不安、內疚、擔心、生氣……
再完美的媽媽都難避免的「有毒情緒」和心理機制
「氣味」和「有色眼鏡」,教養關鍵大解密!
「下決心不再打小孩,但只要他不聽話,又會忍不住動手……」
「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他好,難道會害他嗎?」
「要是孩子跟他爸爸一樣,怎麼辦?」
「我這麼用心在教養小孩,為什麼會變這樣?」
以上這些話語,你是否感到熟悉呢?
明明已經全心全力愛著孩子,卻只換來孩子的厭惡、逃避甚至反抗;
種種狀況讓你身心俱疲、焦慮不安,卻只能茫然問:「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權威精神科醫學博士尹宇相,融合30年診療案例經驗、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和榮格的理論,耗費6年,完成《覺醒媽媽的心理課》。本書從「精神分析」角度切入,剖析親子間相處的動機與意念,並透過「心理劇」療法,希望能引導媽媽覺察「有毒情緒」,療癒內心的焦慮與不安,找回親子間的親密關係。
★你不自覺的「氣味」和「有色眼鏡」,是「愛」還是「礙」?
孩子不一定要有多了不起的職業或財富,只要能健康享受快樂人生就好?
你希望培養出自信、與人為善的孩子?
明明很愛孩子,但生氣時卻待他如仇人?
──你確定這些「為了孩子好」的心意與方式,都有正確傳達了嗎?
面對親子關係,許多父母(尤其以媽媽最為常見)總是焦慮、不滿、急躁,時常有意無意地,做出與教養理念背道而馳的行為:希望培養自信的孩子,卻不斷打壓、使他變得畏縮;期許孩子懂得與人和睦相處,卻要他挑人交朋友。你以為這就是「愛孩子」的心意,殊不知早已變質成「害孩子」的執念。
之所以如此,關鍵就在於早已深植媽媽潛意識的兩大教養密碼──「氣味」和「有色眼鏡」。而這兩個「密碼」,對子女教養有90%的影響力,甚至會塑造出孩子未來的樣貌。
►►氣味:媽媽心態上怎麼對待孩子,旁人就會延續同樣的方式。因此,受疼愛的孩子惹人愛,受嫌惡的孩子招人嫌。
►►有色眼鏡:媽媽如何看孩子,孩子就可能變成她最擔憂的樣子。倘若媽媽配戴「孩子很內向」的有色眼鏡而焦慮,孩子越容易呈現出「內向、焦慮」的形象。
★用「心理劇」覺察&療癒「有毒情緒」,找回最佳親子關係
在我們的精神意識裡,存在著無法察覺的「潛意識」,也就是有另一個自己沒有意識到的想法在操控著「我」。而許多媽媽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所出現的任何「有毒情緒」,包含:焦慮、愧疚、自卑、創傷、擔憂、懷疑、憤怒、比較等等,就存在潛意識中。
當媽媽與孩子之間的關係緊繃、衝突時,可能就是深受潛意識的影響。此時,需要的不是更加嚴厲的懲罰或討好般的獎賞,而是必須「自我覺察」,思考此時此刻自己對孩子所做的行為,用心聆聽與孩子相處時的內心想法,就會知道「自己實際上是怎麼看待孩子」。
「了解自己,才能看見孩子」,在《覺醒媽媽的心理課》中,作者採用臨床上的「心理劇療法」,深入理解、分析每個家庭案例;並針對不同狀況,提出對應的實務建議,期望能協助更多處在親子衝突中哀嘆的媽媽們走出困頓。
★不做「要求滿分」媽媽!懂得「留白」,讓孩子的人生幸福又快樂!
你是「以媽媽而活」嗎?對你來說,「媽媽」的樣子是什麼?
從過去到現在,「媽媽」的人生彷彿是為了整個家族而存在,要孝順長輩、照顧家庭、料理三餐、教養子女……這些「任務」與媽媽緊密連結,甚至形成了「理想媽媽」、「滿分媽媽」的標準樣貌。
因此,許多媽媽總是把行程塞得很滿,做事嚴謹確實,善於安排時間,凡事都想盡善盡美。但再怎麼好的東西,過多也會成為負擔。這樣的媽媽表面看起來沒問題,內在卻十分辛苦,忙到昏天暗地,生活少了從容與樂趣,事情做好才安心、沒做好就焦慮。至於孩子,也被媽媽塞滿的時間表和規矩壓得喘不過氣,甚至連充滿創意的自發性都被迫壓抑著。
你以為打造如此「充實」生活的媽媽,才是理想、完美的滿分媽媽?其實不然。生活中留有些許空隙,才能擁有樂趣;塞得太滿,美好的事物就進不來,好人、好運都會被排除在外。
親愛的媽媽,請為自己的時間與生命「留白」,讓親子間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好好「以心相處」;而在留白媽媽底下成長的孩子,不但保有自發性,更能夠創造出獨一無二、幸福又快樂的人生!
本書特色
◎「媽媽心理學」權威,耗費6年時間、集結近30年心理治療經驗!
◎採用「心理劇療法」,深入理解、分析每個家庭案例;並針對不同狀況,提出對應的實務建議。
國內推薦
育兒顧問 大樹老師
《STEP高效能父母學》作者 李顯文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親子作家 彭菊仙
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
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羅寶鴻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依姓名首字筆畫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