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即使是不曾進入飛機駕駛艙的人,想必也很清楚駕駛艙的模樣。一大排儀表並列,駕駛員藉著儀表讀取速度、高度、燃料存量等眾多數據,以掌握飛行狀況,做出恰當的決定。
雖然我不曾駕駛過飛機,知道的不夠詳盡,但不論飛機的操控再怎麼複雜、困難,應該都比不上企業經營吧。企業中有許多部門,各有員工分頭運作,外部還有企業或客戶間的往來互動。這些活動之間有著複雜的牽連,在互相影響之下經營整個企業。
倘若如此,經營者為了要安全「駕控」企業,就必須正確把握飛行路線或狀況,具備可即時親眼確認目前飛行訊息、宛如駕駛艙的工具。
然而就目前看來,多數的經營或管理者並不具備這樣的經營駕駛艙能力,無法及時掌握資訊,不是藉著剛好目光所及的一小部分資訊,就是依照過去的經驗來推斷,甚至是三個月前或上個月的舊資料,來判斷現況、指揮下屬。
如此一來,便像是駕駛飛機時不看儀表板、不確認數據,只憑肉眼所見的景物、靠經驗憑感覺在飛行一樣。白天開著小飛機或許還可行,但是既無法操控大飛機,夜間或長距離飛行更是不可能的事。
我從事經營輔導的工作至今超過二十年,從泡沫經濟當頭的榮景,到泡沫破裂崩壞後土地價格下跌到進退維谷的窘態,親眼見過近兩千家企業各式各樣的實際營運狀況。
遺憾的是,許多公司都只知收集過去的資料數據頻頻回頭張望,全然不知該往哪個目的地去,依然每天試圖向前邁進。像這種看來危險且令人擔憂的經營方式,姑且不論過去如何,想必都難以突破今後嚴苛的商業環境吧。
我認為,這些經營者或幹部應該也都心知肚明。在二○○五年之前,即使公司經營得辛苦,身為經營者或幹部的人依然具備自信,知道「只要這麼做就行了」、「採取這項對策就沒問題」。然而,近來即使是業績良好的公司,也開始不安地想「雖然目前不錯,但將來誰也不知道」。業績一變差,便會感到前途黯淡,覺得「完全看不到未來,眼前一片漆黑」。
所以,現在應該要做的,就是擺脫那種驚險的經營管理方式,別再靠經驗、憑感覺去駕馭飛機。經營方式必須轉換為,讓全體員工擁有共同目的地,在確保前方視野的基礎上,即時掌握當下位置所在,再決定該如何前進。
因此,要先架構公司內外的雷達或偵測器,整頓出可以連結它們的神經網絡,啟動經營的駕駛艙,讓全體員工看見自家企業的真實面貌。
由於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資訊科技)技術的進步與價格降低,讓即使是中小企業也能輕易實現這樣的制度。我便見過好幾家公司,他們藉由經營本質的可視化,讓經營者到現場工作者都能因此察覺到各種事項,並進一步展開行動,產生多重轉變。
本書中,將解說關於由經營各層面推動「可視化」,在組織改革上的具體方法。這樣的想法,最初是在拙作《可視化經營》(二○○六年十月‧中央經濟社出版)中所提出。其效用(優點)涉及廣泛,以下列舉幾個主要項目。
(1)讓遠景或戰略迫近身邊,提升員工的動機
(2)對企業具認同感的年輕人增加,有利於召募人才
(3)公司內部可醞釀一致的問題意識
(4)長期、中期、短期的因應對策具備一貫性
(5)可立即掌握客訴或糾紛等意料之外的事件訊息
(6)可徹底執行內部統整與合規管理
(7)可切換為事前做好必要準備的先行管理方式
(8)能給予員工公正公平的評價
(9)員工得以具備經營者的視角與認知去處理工作
(10)增進員工彼此與部門之間的互助合作
(11)可累積業務進行方式或工作訣竅等專業知識
(12)可天天鍛練員工的思考力
時代大幅轉變,過去的經驗法則已不再適用於現代,衷心期盼有眾多讀者能了解本書的想法,為他們在企業變革與經營革新上助一臂之力。
長尾一洋
出版序
謝明達/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
「可視化」對於許多企業來說已經是行之有年的管理手法,主要以揭露現場作業相關數據來進行進度與品質管理,然而拜IT技術的蓬勃發展與普及化,再加上大數據應用的多元性,讓企業在對內管理與對外市場資訊的掌握上有數據參考,使得決策精準度更為提升。
但企業的運作無法僅仰賴經營者一人的努力,需要團隊齊心協力朝向同一目標前進才能達成目標。尤其,在這個全球化發展的時代,商業環境的變化速度與幅度與日俱增,已無法仰賴過去的經驗、甚至憑感覺來管理組織,這時企業若能善用IT技術,將現場、業務、管理等數據透明化,讓全員能夠共同仰賴相同的數據進行問題解決的思考與決策,久而久之就能鍛鍊出一批具備經營視野的員工,經營層也無須天天守在公司內,只要妥善建構出一套「經營可視化」的管理機制,就能讓團隊靠著這個導航系統自己達標。
中衛發展中心陪伴國內產企業走過金融風暴、紅色供應鏈等種種衝擊與危機後,深感經營體質的韌性就是攸關企業能否無畏外在環境的鉅變,永續發展下去的關鍵。在全球共同經歷過疫情的這幾個月,更加顯露人類文明的不堪一擊,就算是百年企業也會面臨破產、崩壞的慘況。倘若企業都能內建一套「經營可視化」系統,就得以隨時因應外在環境改變,及時解決問題、微調步伐,應能免於倒閉的命運。
「人,因夢想而偉大」,企業的發展也應設定未來願景,才能日益強大。就讓願景的可視化成為組織變革的第一步,逐步為企業構築出一個看得見的未來。
推薦序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產業體系顧問 王渙真
隨著網路、大數據、AI等資訊科技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的生產製造活動可容易實行「可視化」(視覺化、目視化)。可視化的目的是將一般無法肉眼能看到的工廠各項生產活動資訊,利用管理看板或是資訊系統顯現出來,讓人能夠一目瞭然。在推行精實管理改善活動中,最終目的是能追求物與情報能同時流動。「情報」是無法肉眼看到,要透過文件、看板,甚至系統才能呈現出來。
可視化=精實管理「大部屋」
可視化等於是精實管理或是豐田生產方式中運用的「大部屋(Obeya Room)」機制,「大部屋」的目的是把在做的事、碰到的問題、專案進度都視覺化,讓利益關係人隨時介入,快速解決問題、快速決策,讓計畫能順利如期推進,過程中當然少不了訓練有素且有協作精神的優秀人才。推行大部屋有以下特點:
1.快速有效的推進新專案的運行,各跨職能部門能通力協作,達到新產品的準時量產。
2.豐田「大部屋」先進經驗和運作方式,結合企業本身實際建立自有特色的「大部屋」。
3.作為生產現場資訊中心,實現資訊的快速收集、及時回饋、控制、處理。
4.實現問題的充分顯現化、達到相關部門、人員的資訊共用、職能交叉,立即對策、儘快解決問題。將所有被選定的問題的解決活動進行書面化、目視化
5.體現「以生產現場為中心」的主題思想。
可視化就是讓具有附加價值看得見
豐田,讓附加價值來源的工廠「可以看得見」,每天不斷進行改善,進而成為最強大的公司。要提高產生附加價值的效率、提升生產力,如果見不到實體是無法辦到的。可視化除了將有生產力的工廠情報顯現外,更能將「腦袋裡的東西可視化」。如何讓「腦袋裡的東西可視化」,作者認為在PLAN和DO之間放入SEE,也就是採取行動之前先讓它可視化,以提高執行的精確度。這樣的流程,稱之為「PLAN-SEE-DO-SEE(PSDS)循環」,採取行動前先思考後訂定計畫,執行之前將想法可視化,進行修正。再將執行後的結果可視化,找出預期與實際之間的落差,活用於下一次的計畫。過往真正有附加價值來源是工廠中加工,未來真正有附加價值則是人類的腦袋。人類腦中的知識、資料、智慧與創意,就是產生附加價值的來源。
閱讀本書讀者可思考以下面向,並開始著手構思經營可視化架構。
1.全盤瞭解現場狀況的時代來臨,積極創建企業內部導航系統。
2.運用經營可視化,打造出有自律神經系統的有機體質。
3.管理是建立在精準的標準制度上,藉由經營可視化讓問題浮現並立即排除。
4.建構出汲取現場資訊的監控反應機制。
5.讓「腦袋的資料」可視化,以累積與傳承知識,培育員工持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