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40歲前沒有真正的價值型投資人
說起「價值投資」,幾乎沒有人不將「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投資哲學奉為圭臬;而影響巴菲特最深遠的人,非他的合夥人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莫屬。
蒙格曾說:「40歲以前沒有真正的價值型投資人。」這句話的本意是指,未曾經歷股市大風大浪洗禮的人,很難有足夠的心理素質與智慧,成為貨真價實的價值型投資人。而跟大部分的投資人相比,我比較幸運一點,提早在40歲以前就學成價值投資法了,能夠及早以此法踏實累積財富。
不過,有時還是會貪心地想,要是我提早10年、甚至20年便能知曉巴菲特這號人物,甚至求學時期若選擇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就讀,藉此更早習得價值投資法,該會是多美好的一件事。畢竟,在學習與累積投資經驗的過程中,除了不斷汲取投資智慧外,更珍貴的是,能夠從中體悟到許多寶貴的普世智慧。
相信我,在學習價值投資法的路途中,並非僅僅是學習投資、累積財富而已;單單透過閱讀有關巴菲特的書籍、查理‧蒙格、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霍華‧馬克思(Howard Marks)……等投資大師的親筆著作,所內化而成的智慧,也足以翻轉你對許多事物的看法,甚至是改變你的人生觀,因為你將對平時習以為常的事物有更深一層的見解。
舉例來講,當你確實能體會到,葛拉漢為何以「市場先生」來形容股票市場的不理性時,你也同時能體會到人類是一種多麼不理性的物種。因為我們的基因早已寫入了許多不同的心理傾向,例如貪婪、恐懼、傲慢、妒忌等;而當這些心理發生作用時,便會成為阻礙我們人生進步的絆腳石。若能藉此反觀自我,則不難發現,過往自己曾經歷的難關,很多時候可以用更理性的方式來思考與處理,避免犯下無謂的錯誤,並獲致更理想的結果。
在全心投入價值投資之前,我僅將少數資金用於執行價值投資法之上,長期投資幾家大家耳熟能詳的績優股或龍頭股,例如台積電(2330)、統一超(2912)、台塑(1301)等好公司,但大部分的資金仍以短期投資為主(約80%的比重)。日子一久,那些被我遺忘在戶頭裡的好公司股票,整體績效表現並不輸給我短期投資部位的績效,部分個股甚至創造出20%以上的年化報酬率。
而後我開始深入研究並全心執行價值投資法,並在2017年自費近1萬美元,赴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參加它們所舉辦的價值投資課程。在課程中,教授除了傳授基本觀念,也使用許多實際案例來說明如何評估一家公司的競爭優勢、如何估算公司的內在價值,包含高科技業公司與傳統產業公司,例如全球最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Intel)、連鎖超市沃爾瑪(Walmart)、跨國電商巨擘亞馬遜(Amazon)、平價連鎖超市達樂(DollarGeneral)……等。
參加課程的學員來自世界各地,甚至包括知名基金公司的經理人。說實在的,當時我對那些遠道而來的學員感到疑惑,因為他們理應都是經驗豐富的專家,怎麼會來參加這門課程?經交流後,才發現原來他們原本的操作模式,並非以價值投資法為主;他們雖然知道價值投資法的基本觀念,卻缺乏完整的投資技巧。多數學員最想知道的,莫過於如何評估公司長期競爭力與估算一家公司的內在價值。
而我雖然已經以價值投資法建立了一套操作模式,但這堂課程幫助我補強了先前沒發現到的缺陷,也讓我的整體投資思維更成熟,操作模式也更為精進。
為了讓自己在實務投資上更有效率,我整合所有習得的投資精髓,系統性地建構起多套應用模組。而為了更有效率地檢視所有上市櫃公司的歷史財務紀錄及估價,我特別聘請程式設計公司幫助我設計一套軟體,自台灣經濟新報(TEJ)取得所有上市櫃公司的歷史財務資料以及相關資訊,運用大數據,開發出股票篩選系統與估價系統。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我也根據自己的實務經驗持續改善它的功能,至今已成為相當完善的系統。
許多朋友知悉了我運用的工具後,建議我將之公諸於世。仔細思考後,我發現確實有許多投資人,雖有心學習價值投資法,卻始終無法掌握要領,而我創建的這套系統,絕對可以帶來幫助。於是我開始大幅優化這套系統,並建置在公開網站上,期望幫助更多人實踐正統的價值投資法,「智股網」(www.iqvalue.com)因此誕生。
無論是開發智股網,或是撰寫這本書,最大的動機,都是希望幫助更多人認識價值投資法,而且愈早認識愈好。然而,即使是年齡稍長的人,只要願意起步都不嫌晚;藉由價值投資法,累積更多財富,同時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
別忘了,許多價值投資大師都已超過60歲以上;更別說是巴菲特與蒙格這兩位老人家,2020年的此刻,前者已經90歲了,後者則接近100歲。價值投資法絕對是一個可以活到老、用到老的投資法。
洪鑑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