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暢銷榜
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

  • 定價:550
  • 優惠價:79434
  • 優惠期限:2024年07月26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旅法作者安琪《痛苦的民主》系列之一。在世紀之交的歷史大背景下,側重人物專訪與政論分析,通過對吳國光、趙紫陽、劉賓雁、蔣彥永、達賴喇嘛、高行健、章詒和、趙無極、司徒立、嚴家祺、羅孚、燕保羅、牧惠、劉達文、戈揚、鐘文、程映湘、許良英、余英時等各界人士的思辨性訪談和述評,揭示在東西方文明的碰撞中,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裂變、他們走向世界的姿態是怎樣的,以及在中國一黨專制體制下、在共產黨意識形態「觸及靈魂」的洗腦過程中,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知識分子的良知及人性異化的真相,令人扼腕。著名流亡學者嚴家祺說:這是「新聞」,不是「舊聞」,是不可磨滅的記憶。
 
  安琪在書中以具體的人與事,詳實記錄了「共產時代」個體的覺醒和反叛。他們中不乏有人堅守對真理的承諾,承擔著責任和道義的重負,用生命揭穿謊言,還原歷史真實,創造未來。他們是推動中國向憲政民主轉型的先行者。書中談及戴安娜、密特朗、溫丁等「他山之石」,從不同角度探討全球範圍內新聞自由場域的變遷和挑戰,以及現代社會價值重建可期借鑑的思想資源。
 
本書特色
 
  這是一部在世紀交替的歷史大背景下書寫的「不可磨滅的記憶」。在意義虛無、市場切割一切的當下,作者以真實寫作為志業,時間跨度三十多年,在不受制於各種政黨派別的同時,摒棄市場和網絡的干擾,以獨特的視角和思辨,揭示不同社會形態下人的、人性的輝煌與黑洞,特別是共產專制極權下人的生存困境。
 
  本書在事件中挖掘人物,在反叛中透視制度,詳實記錄了在時代的驚濤駭浪中跌宕起伏的個體命運。那一個個在抗爭中被碾壓的不屈的靈魂,呼之欲出,怵目驚心,其中所傳達的如古希臘神話「被縛的普羅米修斯」般的英雄情懷,是人類社會價值重建值得汲取的正義的力量,真理的力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安琪
 
  祖籍中國浙江,生於蘭州。資深媒體人。自1989年10月定居法國巴黎,為獨立記者和自由撰稿人,並從事新聞研究。先後任香港、美國等地多家中文報刊特約記者和主筆。出版文集:《痛苦的民主》卷一(1994),《中國民族站起來了?》(2002)。
 
  自1996年4月至今,為巴黎「自由談」沙龍主持人。
 

目錄

嚴家祺序:歷史是不可磨滅的記憶—重返法蘭西
代序一 逝者如斯夫?——人的存在與生命流的詠嘆
代序二 巴黎「自由談」沙龍紀要與述評:我們在哪裡,中國就在哪裡——政治學者吳國光提出「亞流亡」概念及對華人族群命運的思考

【第一編 思辨篇】
要民主主義,還是共產主義?——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悲劇啟示錄
極權中國的良心符號——劉賓雁
衝破思想牢籠,走出六四悲情——也談蔣彥永上書的思想內涵
中國知識分子應該懺悔——兼論知識階層依附性的惡果
最後的達賴喇嘛—— 一介僧侶對峙共產強權的神話與思考
西藏問題「回歸」本土,拷問中國良知

【第二編 自由篇】
朝聖者的里程碑——記百年華人首席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
章詒和的力量
無極的世界——用繪畫闡釋存在的自由與「無法澄清的生命」
尋找事物的祕密——司徒立的繪畫藝術
永遠的巴黎,生命流的詠嘆——記原首任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所長、首屆民陣主席嚴家祺
香港新聞自由現狀與前景——「九七」前夕與老報人羅孚對話

【第三編 祭祀篇】
天若有情天亦老——「黃雀行動」與燕保羅的人道情懷及其他
牧惠——絕不缺席的中國知識分子
堪回首,滄海桑田度有涯——從報界同人劉達文父親的一生談起
摒棄六四衣缽,維護流亡者回家的權利——謹此悼念病逝他鄉的劉賓雁先生
戈揚——翱翔的自由鳥
那個叫鐘文的人,走了!
超越者的智慧——記第一代流亡人士、文化使者程映湘

【第四編 他山石】
從「世紀婚禮」到「世紀葬禮」——戴安娜悲劇與現代社會的整體精神匱乏
失衡的天平——從密特朗私人醫生大揭密風波說開去
緬甸「無冕之王」溫丁

【附錄】
民族主義與反西化的輿論導向——訪致力於中國人權、民主事業的科學史家許良英
民族主義與中國政治傳統——專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余英時
心靈自由與獨立人格——訪自由撰稿人安琪女士/亞衣

謝辭
 

嚴家祺序
 
歷史是不可磨滅的記憶——重返法蘭西
 
  1989年是中國和世界歷史的大轉折,六四大屠殺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至今沒有結束,六四也導致了蘇聯帝國的解體和20世紀兩極世界的消失。六四的許多流亡者來到了法國,這本書多篇文章記述了六四流亡者和六四後中國國內知識分子的抗爭,這也是歷史。
 
  在這本書裡安琪說:「當時流亡者中的許多人,從一開始就沒打算留在法國」,「這讓法國方面非常惱火。據說,時任法國駐香港副總領事的孟飛龍,聽說我(安琪)已收到美國某大學的邀請函和某報社的工作機會,有可能去美國時,他激動地將手中的打火機扔向天花板。」我也提出去美國,幫助我們在法國定居的艾麗斯協會的一位成員對我說,我們把你們一個個都安排在法國,你們一個個都到美國去了,你不要走了。於是,我就留在法國。幾年後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請我擔任訪問學者。這樣,我還是離開了法國,到了美國。
 
  我經歷了三次人生大轉折,第一次是1989年六四後逃亡香港並到法國,第二次是在華盛頓一週內三次全身麻醉下的心臟手術,第三次就是最近重返法蘭西。這三次大轉折,不是自主行為,而是被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驅動的。
 
  人類不同於動物,在於人有高度的理性和深厚的情感。理性賦予人以想像力,使人可以認識宇宙中的規律,創造出有益於人類而自然界中沒有的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理性也可以製造罪惡,發動戰爭,危害人類和世界。對人來說,理性計算的利益決定人如何行為,而情感決定人行為的方向和道路。
 
  2023年10月31日,我與妻子高皋乘法蘭西航空公司AF55從美國回到巴黎。我一家七口,有法國人、中國人、美國人。「一家三國」,這一天終於團聚。我82年人生經歷了許多事,一件一件都沒有受到多少困難都過去了,重返法蘭西,是遇到最多困難、也得到很多幫助,最後平安實現。
 
  安琪是香港《前哨》特約記者,巴黎「自由談」沙龍主持人。這本書收集了她在香港《前哨》月刊和其他報刊的多篇文章,書名來自於她十年前在香港《前哨》月刊上寫的一篇紀念法國外交家燕保羅的文章。題目是:〈天若有情天亦老——「黃雀行動」與燕保羅的人道情懷及其他〉。我也是《前哨》月刊的作者,有幾年,幾乎每期都有我的文章。十年前,我讀安琪這篇文章時,才具體地知道,經燕保羅接納安置的中國「六四」流亡者有兩百多名。燕保羅和法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馬騰、法國駐香港副總領事夢飛龍,為法國接納六四流亡者作出了巨大努力。回憶起1989年多次見到燕保羅的情景,感到他對我們這些來到法國的流亡者十分關懷和友好。我不知道他的父親也是「流亡者」,更沒有聯想起,從香港來到法國,我的登機證上的英文名字YIPPAUL就是燕保羅。當時我改名為「朱豐」,而不是「保羅」。由於YIP與PAUL之間沒有分開,我想不到YIP是燕字,多年中不知道YIPPAUL就是燕保羅。
 
  讀這篇文章的當時,我給安琪回信說她這篇文章,「不是舊聞,而是新聞,是不可磨滅的記憶」。1989年,我保存了這張登機證,記錄了當時的逃亡過程。
 
  在地球上,物理物體不能記憶。在浩瀚的宇宙中,星球、星系不能記憶。只有動物和人類能夠記憶。對動物與人類來說,許多行為沒有經過大腦,是自主神經系統(又稱「植物神經系統」)的「自律(自主)行為」,如心跳、呼吸、消化、新陳代謝。記憶是動物和人作為「個體」的自主行為的基礎和指南,但動物的記憶轉瞬即逝,只有人類的記憶可以長期保存、不可磨滅。歷史就是不可磨滅的記憶。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會證明,理性只是一種「演算法」,而機器人只能按預定程序模擬人類的情感,不能「創造情感」。
 
  1989年6月19日,香港友人林道群、李志華把我與妻子高皋、以及社科院的甘陽,安排快艇從廣東穿越大亞灣飛馳到香港。我們到香港的第四天,6月22日,香港《明報》頭版頭條刊出了〈喬石李鵬覬覦總書記,楊李力主處死嚴家其〉的報導。這一天上午10時,一位中文名叫方文森的法國駐香港領事館的官員把我們三位「偷渡客」帶到港英政治處的一個機構。我們被告知,不得在香港再停留下去,因為我們是「非法入境」,必須到其他國家去,法國政府歡迎我們三人去法國。
 
  我們沒有其他選擇,在港英政治處,當時就照他們的安排,我們三人改了姓名,我改名為「朱豐」,換上了一身他們要我們穿的衣服。港英政治處的警察將帶著我們三個「假警察」在機場「執勤」,我們每人手裡拿一個「對講機」,做四處巡視的樣子。經過一個單向轉動門、一個鐵門,就到了機場。所謂「執勤」,不過是從港英政治處去機場登機前的路上,如果有人詢問或要檢查,要求我們擺出的姿態。實際上,一路十分順利,我們並沒有扮演警察。
 
  安琪的這部新出版的書,除了燕保羅外,還寫了二十多位大家都熟悉的人,從法國總統密特朗、中國總理趙紫陽、達賴喇嘛、趙無極、高行健、程映湘、余英時,到英國的戴安娜、緬甸的溫丁,許多內容,都會留在人們的長期記憶中。
 
  安琪的這本書,在許多地方談到自由問題。一個人有沒有自由,不僅與他所處的社會環境有關,而且與他有沒有自主行為意向和努力有關。當一個人有強烈信仰時,他的被迫行為,就成了自主行為。宗教是一種信仰,虔誠的宗教信徒可以把信仰作為自主行為的指南。意識形態也是一種信仰,共產主義和自由主義都是意識形態信仰。作為中華文明基礎的儒家,不是宗教,可以說是一種廣義的意識形態信仰。除了宗教信仰和意識形態信仰外,世界觀也是一種信仰。人類社會中還有一種根深柢固的信仰,這就是迷信。自由出創造,為了爭取思想自由、創作自由,這本書談到吳國光、劉賓雁、蔣彥永、高行健、章詒和、趙無極、司徒立、劉達文等人,在不同環境中,為擺脫意識形態的束縛,以各自特有的方式追尋自由的艱難歷程。
 
  讀這本書,使我想到,人類的各種文明實際上是幾千年中形成的思想文化、行為習慣、像「印刻」一樣,只能以千百年為尺度非常緩慢地改變,而經濟制度,可以在十年、幾十年中發生改變,政治則是轉瞬即逝的行為,可以在幾月、幾年內發生重大變革。這是千年、百年、十年不同「數量級」的現象。一個國家,關心政治的人愈多,這個國家政治問題就愈大;政治愈好的國家,關心政治的人愈少。在一個國家大變革的前夕,人人都關心政治。戰爭把所有人捲入政治。政治不是行政,不是管理,而是用智慧、用妥協的方法消除戰爭和大規模暴力的國家行為。國際關係不是人際關係,全球化有助於消除全球戰爭,全球化是全球性的政治經濟變革,是21世紀、22世紀以至整個第三千紀的大趨勢。最近幾年,出現全球化的局部倒退,只是短期波折。「全球化」,就是一步一步地用幾年、幾十年時間,按照經濟發展的共同路徑,按照人類社會的普世價值,逐步改變一個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為改變經濟結構,在保留各國貨幣基礎上建立全球單一貨幣或全球總帳本;在政治結構上,在保留國家的基礎上,建立全球聯邦。全球化,就是在這一經濟政治變革下的全球各種文明和平共存的偉大歷程。
 
嚴家祺 2023-12-15寫於巴黎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799923
  • 叢書系列:Do觀點
  • 規格:平裝 / 406頁 / 14.8 x 21 x 2.0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要民主主義,還是共產主義?——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悲劇啟示錄〉(節選)
 
在民主社會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當整個社會指望一、兩個「良心」的時候,其禁錮和愚昧造成的民心萎頓可想而知。人們更樂意推崇某個良心,而不去考慮自己應該擔當的社會責任。這樣一種「民意」推舉出來的所謂「良心」是否真的具有普遍意義,值得質疑。另外,正如密爾所特別指出的那樣;「若是哪個國度裡有著一個占優勢的階級,那麼一國的道德必是大部分發自那個階級的階級利益和階級優越感。」在這一前提下,當專制獨裁者用道德說教來束縛人們的精神自由的時候,「良心」與「道德」的對話就像在同一個酒席上行酒令,有一定的規則和「套數」,旁觀者聽起來很熱鬧,實際上都是「套中人」的「政治術語」。因為,「現代統治者要與大眾對話,所以,才不得不顯示自己是道德家、把自己的行為與道德、形而上學、神話聯繫起來。」(班達語。下同。)
 
舉例來說,當年初任總理的朱鎔基豪言帶100口棺材去闖地雷陣,99口給貪官,最後一口留給自己。此舉不由分說地激起了人們的感情波瀾,沒有誰能夠冷靜理性地去思考這種情形所能產生的後果及其本身的意義。即使朱鎔基的生死委實「重如泰山」,亦不過一泰山而已,豈能壓過九州民生?一國總理的大任,豈可呈匹夫之勇、是幾具棺材就可以擔負的?取悅民意的最好辦法,是改變不合理的制度,而不是以突顯個人道德的特殊性來惑眾,這種做法只能進一步愚昧百姓。奇怪的是,這樣一種封建遺留的傳統土方炮製的「軍令狀」,竟如一張民意通行證,在朱鎔基任期,無論他政績如何,都不會影響他的正面形象。在「棺材」面前,朱鎔基永遠是高大的,致使可以發言的知識分子的心理狀態處於弱勢,並「陷入道德的荒蕪之中。」以「英雄之媚」馴服人民,這也是一種在極權國家仍然行之有效卻經不起推敲的「權術」。
 
〈極權中國的良心符號——劉賓雁〉(節選)
 
·「中國特色」的良心悖論
 
劉賓雁是作家,更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記者。無論從五○年代在《中國青年報》,或是七○年代末乃至幾乎貫穿整個八○年代在《人民日報》,劉賓雁只要身在其位,就「未敢忘憂國」。他持著新聞記者的「輿論之劍」,針對專制制度下的各種「重點題材」,以一顆赤誠之心,行使自己寫陰暗面和干預生活的權利。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麥田電子書+有聲書全書系|單書85折、雙書82折|我來、我讀、我征服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商務暢銷展_本本折20
  • 動植物展(止)
  • 存股族閱讀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