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心理祭
區判: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

區判: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

La Distinction : critique sociale du jugement

  • 定價:920
  • 優惠價:75690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0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OKAPI 推薦

  • 臺灣視角的《區判》

    文/邱德亮,|,麥田出版2023年07月10日

    區判: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 《區判》─衝擊二十世紀社會科學的經典著作  布赫迪厄的《區判》一書的重要性,不用多說。它幾乎是衝擊二十世紀社會科學最大的經典著作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的國際社會學會,曾選定它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十部社會學著作的第六名。其影響力無遠弗屆,就筆者有限的閱 more
 

內容簡介

 

透視「文化將挑戰或鞏固階級」的起點之書!

法國思想大師布赫迪厄扛鼎巨作
二十世紀文化社會學最經典必讀
出版逾四十年,法文直譯.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在面對品味這種研究課題時,社會學很少與社會心理學如此相似,
這是支配階級與文化生產場域的鬥爭遊戲中最攸關生死的賭注之一。
品味判斷結合理解力及感知能力,是「判斷力」的最高表現。
學究能理解但無法感覺,名流享有此判斷力卻不甚了解,
因此它能定義一個人是否完美。
也因為所有社交儀節都表明:
任何界定此一不可定義的構想,
都會被視為明顯俗不可耐的表現,
不論是學院的社交儀節或名流的規矩,
都將品味視為貴族最明確的指標。
若想擁有它,除了品味自身以外,別無可求。
──布赫迪厄.《區判》

 

  • 名列二十世紀社會學十大經典,法國一代社會學大師布赫迪厄關於品味判別與美感形塑的扛鼎巨作!
  • 探討「政治、經濟、娛樂、常民生活等層面的隱含結構,如何蘊化階級間品味外顯細微差異現象」的必讀之書!
  • 收錄百餘幅各式田調問卷與圖繪表格,重探法國七零年代社會百工圖景!
  • 本書獲「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補助支持,李明璁選書、邱德亮翻譯/導讀!

    社會中任何的品味判斷都其來有自。《區判》出色地闡明了現代世界中產階級的自命不凡,該書出版於1979年,是一部當代法國的龐大民族志,也是對社會階層思想的深刻剖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斷在「我們認為具有美感的事物」和「我們認為俗氣或醜陋的事物」之間做出抉擇。品味並不純粹,這些不同的審美選擇都是「區判」,也就是「與其他階級的選擇相對立的選擇」。世界同時倚賴權力關係系統與符號系統運行,而品味的細緻區別,便成為社會判斷的基礎。

    布赫迪厄推翻了從未被質疑過的關於美、藝術與文化的範疇:「區判」的類別取決於一個人在社會階層中的位置。決定它們的因素,一方面是「文化資本」,即教育水準;另一方面是「經濟資本」,即社會處境。透過分析不同社會階層及教育系統之間關係的轉變,在每個階層中區分出一般的行為法則,使得建立一套生活方式的「系統」成為可能。社會主體透過其成員所展現的「區判」,即美味與平淡、美麗與醜陋、別致與俗氣、傑出與低俗之間的區別判準,針對分類系統(品味)與生存條件(階層)展開分析,轉化為客觀系統選擇的形式,從而觸發了「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本書揭露了這些模式與社會階層及其生活樣態的描繪密不可分,並輔以大量田調成果及理論批評辨析,梳理了所有關於美感、藝術、品味與文化等傳統問題的重新表述。

    無庸置疑,《區判》是衝擊當代社會科學最為劇烈的經典之作,國際社會學會(ISA)將其列入二十世紀最重要十大社會學著作,影響力跨越各學門領域,開拓數十年來大眾文化分析全新路徑。其所提出的美學稟賦思辨,足堪撼動康德以降的純粹美學理論,迫使研究者重探品味生產的社會條件。不論當代的經典書單如何更新汰換,永遠不會遺漏《區判》:它改變了原有的文化社會學樣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皮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
法國一代社會學大師,1930年生,後於巴黎大學文學院及高等師範學院受教,取得哲學教師資格。自1964年起先後任教於法國高等研究應用學院及高等社會科學院,1981年成為法蘭西公學社會學教授。長期主編《社會科學研究學報》(Actes de la recherche en sciences sociales),奠定其法國社會學研究主導地位。1996年自立門戶,開辦「以行動為由」出版社(Liber-Raison d’agir),專門出版社會科學宣傳小冊。終其一生,布赫迪厄不斷透過學術論辨及社會參與投身世界,著作俱稱經典,主要作品有《區判》、《學術人》、《國家貴族》、《繼承者》、《藝術的法則》、《社會學問題》、《世界的苦難》、《論電視》、《防火牆》、《實作理論綱要》、《所述之言》等。2002年辭世。

相關著作:《以火攻火:催生一個歐洲社會運動》

譯者簡介

邱德亮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專長法國社會文化史、飲食文化研究、品味的文化研究等議題。著有〈癖嗜文化:論晚明清文人的詭態美學〉、〈亦毒亦藥與鴉片政權〉、〈救贖經濟的理論性初探:以朝聖的宗教旅行為例〉等文章。
中法校稿:謝承叡
中文潤稿:張曉燕、 鄭倖朱

 

目錄

 

總序   李明璁
導讀   邱德亮

 

譯注說明
導論

 

第一部分  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
第一章  文化貴族的頭銜與居住區
第二部分  實踐的經濟
第二章  社會空間及其轉變
第三章  慣習和生活風格空間
第四章  場域的動力
第三部分  階級品味與生活風格
第五章  區判感
第六章  文化學習的意志
第七章  基本需求的選擇
第八章  文化與政治
結論  階級與等級分類
後記 對「純粹」批判的「庸俗」批評

 

附錄 1 幾個研究方法的反思
附錄 2 補充資料
附錄 3 統計資料 訪調
附錄 4 連連看:一種團體的遊戲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104402
  • 叢書系列:時代感
  • 規格:平裝 / 784頁 / 23 x 17 x 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文化產品也有其經濟,只不過此經濟有特定的邏輯─必須釐清出來才能脫離經濟決定論。這需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要掌握產生文化產品的消費者及其品味條件,同時必須要能夠以細究他們所擁有的這些東西以及擁有之不同方式,在某段時間,是如何被視為藝術品;另一方面則是要掌握構成這種被視為主流的(légitime)擁有方式(mode d’appropriation)的社會條件。

不同於魅力領導(charismatique)的意識形態認為具有主流文化(culture légitime)品味的人是與生俱來的,科學研究指出:文化需求是教育的結果。調查研究發現所有文化實踐(聆聽音樂會、參觀博物館、博覽會和閱讀等等)和文學、繪畫與音樂的偏好首先與教育的程度(以學校的文憑或就學的年資衡量)密不可分,其次才是社會出身。家庭教育和學校正規教育(其效率和持久性則受社會出身影響)的相對比重,會依這些文化實踐是否被認可,以及是否被學校系統教導,而會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再說,當其他條件不變,社會出身的影響力對「課程活動」或前衛文化方面影響最大。社會所認可的藝術等級,包括每一個藝術內部所區分的文類、學派與時代之等級,都有其相對的消費者之社會等級。品味其實只有標示「階級/分類」(classe)的功能之傾向。獲得文化的儀禮(manière)會繼續存活於運用它的方式:像是對儀態/方法的關注可以藉由這些不可測量的(文化)實踐所區分的不同(以及等級化)的文化獲得模式來理解,或早熟或後學、或家庭或學校,以及作為個人的分類特徵(如「學究」[pedants]和「名流」[mondains])等等。文化貴族也有其頭銜─由(特定的)學校頒發,其血統以進入貴族的資深程度來衡量。

文化貴族的定義本身其實就是鬥爭的賭注。從十七世紀到今日,不斷地以用越來越公開的方式,對文化不同理念,以及對文化和藝術品之主流支配關係不同理念而分裂的不同團體之間相互對抗;因此這是取得條件的對抗,(文化)秉賦(disposition)就是其中的產物。甚至在學校教育場所,主流的定義有利於那些於學校訓練以外擁有文化與藝術品的合法模式,在有文化的家庭裡成長,很早就進入主流文化的人,甚至在學校教育系統本身也會貶低那些將文化視為知識或學術研究的人,以「學院派」,甚至「學究」稱之。他們偏好將文化視之為某種直接的經驗和簡單的樂趣。

會員評鑑

3
6人評分
|
6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4/08/01
這本書在校對上有明顯錯誤,如同前面幾位書評人所言,這點實在讓本書大大扣分。
但是這本中譯本能讓許多華文讀者可以透過本書認識布爾迪厄的重要理論,這點是非常重要也是讓學術科普界更跨進一大步。
法國哲學或文化研究的經典極多,但在翻譯上實屬困難,礙於我國對於法國語言與翻譯訓練的限制,翻譯法文作品成為一大難題。
展開
user-img
Lv.2
3.5
|
2023/10/06

這個譯本感覺有點未完成,但相信會是把Bourdieu 介紹給華人世界的重要的一步,不如就想作是拋磚引玉吧。
展開
user-img
Lv.1
3.5
|
2023/08/20

我想僅僅因為總序是李明璁,或是譯者導讀有校對上的失誤,都不應該作為評論這本書翻譯情況的主要參考。那種評論更像是一種抱怨、失落甚至憤怒的表達。回過頭來,若要對這部譯作做評價,還是應該考慮譯者對於Bourdieu原文的晦澀難讀、饒舌長句處理得怎麼樣?再者,在可讀性的同時,是否清晰呈現Bourdieu的思路與風格?

我的意見是,當我翻開這本書的正文,從Bourdieu的導論開始一路讀來,我感到相當欽佩譯者力求曉明流暢卻不失嚴謹的努力,使得這本中譯本成為在英譯本以外,一個具有高度參考價值的學術譯本。真的讀來很「順眼」,斷句斷得好,長句也恰當的鋪排與經營,讓Boudieu的那種魅力得以顯現出來,卻又不像原文或英文那般難讀,真的很棒!所以,我認為這本翻譯仍是值得推薦的。

當然,我也希望出版社反省許多讀者提出來的校對問題,並且盡快再版修改。
展開
user-img
Lv.2
0.5
|
2023/07/15

在學界Distinction一詞大多翻譯為「秀異」或「區辨」,本書翻譯成「區判」實是非常突兀的發明……看得覺得非常格格不入。
另外,非常贊同前二位書評人的意見,可以把總序人的總序和名字拿掉嗎?那是我沒辦法買下去的原因。或許麥田出版社想要借用李先生的文化資本,但現在這位先生的文化資本與象徵資本已經完全讓人買不下去了…
展開
user-img
Lv.4
3.0
|
2023/07/11

以這本書的重要性與翻譯難度來說,能夠翻譯出來都值得讀者表達敬意與謝意。但僅僅是譯者導讀與譯注說明,就有大量錯字、贅字,語法錯亂,標點符號脫漏,難以卒讀。文中已己不分、已以不分已經沒甚麼大不了了,設計變成「計設」,類推變成「推類」,篇幅變成「幅篇」,簡潔變成「潔簡」,上層文化變成「上乘
文化」。

還有像這樣的:
「姑息不論翻譯的品質如何」
、「在此計劃姑息先探討第一個問題」
(姑息/姑且可以這樣誤用?)、「現在就讓我來分享筆者閱讀這本書後的收穫」(難道我不是筆者?)、「最經典的社會科學作品永遠能讓它的不同時代讀者點頭稱是的贊同,也必然更多的時候搖頭不以為然地說不盡然如此」(冗贅)、「但本省第二代,或甚至本省代省彼此通婚以離以在區分的戰後第三代的文化菁英」(錯字)。導讀中還幾次出現「偶舉」一詞,請轉告譯者,舉隅(ㄩˊ),並且,不是甚麼「在此僅偶舉幾個」,一般的用法是:〈《區判》導讀錯謬舉隅〉。建議出版社回收本書,重寫導讀,刪除李明璁總序。這本書繼續流通,對出版社、對譯者的學術生涯,都是扣分。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童話裡的心理學【博客來電子書獨家-作者電子贈言簽名扉頁版】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尖端暢銷展
  • 秋冬旅遊大展
  • 商業思考筆記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