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放下心中的山頭主義 洪蘭
溝通是個藝術,它的最終目的是「通」,可惜常通不了,因為人只愛說,不愛聽,要使別人聽進去自己講的話,需要一些技術。講笑話是一個方式,大家都喜歡聽笑話,於是「弄臣」就出現了,歷史上幾乎每個朝代都有專門逗皇帝笑的人,司馬遷在《史記》裡也特別有一個「滑稽列傳」。
滑稽是言辭流利,正言若反,用反話來規勸君王,如優孟、淳于髡、優旃,他們的貢獻不比正臣少。人不愛聽逆耳的話,皇帝尤其如此,只要規勸的話一開頭,君王就把耳朵關掉了,因此必須用笑話,讓皇帝哈哈一笑,然後一想,啊,不對,他在講我,但是這時話已經進入心中了,如果是賢君,這些話會產生作用,縱然心裡不舒服,還是會從善如流,讓自己在歷史上留下名聲。所以用故事或笑話來達到溝通的目的,都是高明的勸說方式,四兩撥千斤,既達到了目的,又不傷和氣。
這本《只有一個學生的學校》正是這樣的書,它點出了現在教育改革為什麼越改,學生書包越重的原因:每一個領域的人都認為自己的領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排上課表,所以音樂老師堅持音樂課一定要,因為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所以數學一定要上;不知史無以言,不讀史絕其智,歷史一定要有,不知過去,怎知未來?現在的孩子要有國際觀,地理不可不知;語文是一切知識的根本,不會聽說讀寫怎麼去學其它學門?當大家都要把自己的學門加在學生身上時,書包當然就越來越重了。書中的老師在吵成一團時,學生悄悄的開溜了。想想,每天有多少大人嘴裡說著為學生好,其實在爭自己的利益呢?
這個故事發人深省,在真實的世界中,大人可以放下心中的山頭主義,為孩子的福利著想嗎?
作者的話
有一次我去一間小學演講,中午休息時,在辦公室看到一塊大白板,上面排滿了密密麻麻的行事曆,頓時,我很震驚,沒想到學校裡的待辦事項居然這麼多!包括課目、活動、宣導、競賽或測驗等通通列入,小朋友需要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教育變成了一盤大雜燴。
我們其實不真的在意小孩想知道什麼,或是適合怎樣的學習方式,只忙著將自己複製到他人身上。
如果學校裡只有一位學生,會發生什麼事呢?我想到了這個故事的概念,還刻意設計許多情節,剛開始寫作的字數頗長,有橋樑書的味道,只是草圖無法擺脫文字的限制,僅能交代情節,毫無美感可言。
經過幾個月的沉澱,重新檢視這份初稿,內容充滿了說教意味,我想表達小孩在自我探索中,還能學到各種知識,其實仍陷於想證明什麼的心態,這樣和拼命塞東西給小孩有什麼差別?
我領悟到一件事,原來自己才是該被批判的對象。
反省許久,決定歸零重新開始,我放棄原先的文圖,想像小孩會遇見誰或發生什麼事,專注在圖畫的世界裡,回到故事的初衷,一切變得簡單了。
有一天,我突然發覺這本書在講教育的三個層次,包括傳統的訓練、自主的經驗和有目的的學習,令人慚愧的是,從事教學多年卻從沒認真思考,現在,我也想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而不是拘泥個人的偏好。
我希望自己能真正體會學生的挫折與疑惑,因為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都是一樣的。
劉旭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