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闍世這位印度的國王,生長年代跟釋迦牟尼佛相同。「阿闍世」是印度Ajatasatru一字的音譯,意譯成「未生怨」。
為何取名「未生怨」這樣不祥的名字呢?這方面有一項傳說。原來,他還在娘胎裡尚未誕生時,一位預言家說:「這個孩子長大後會殺害父親。」他的父親聽了心生畏懼,所以在他出生時,企圖弄死他。結果,企圖失敗,反而讓他平安地成長起來,果然不幸被言中,他最後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對父親而言,他等於「尚未出生便成怨敵」,所以才特地叫他「未生怨」。
不久,他懊悔自己的罪行,而成了待救的可憐人。這件特殊情況反而提供大乘佛教徒一項思考的主題--罪行與待救。希臘悲劇作家創造一個殺父的典型,那就是歐德普斯王殺害父王的例子,同樣地,阿闍世也成了印度佛教傷家筆下一則殺父的典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