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先的心情很單純,我只覺自己甚為有幸得以親自目睹一個人、像一粒種子似的孕育發芽成長的過程,對此即使不擴張解釋(例如從一個嬰兒的成長可猜測推衍人類文明早期發展的原型或縮影等等),也絕對充滿遠超過想像的驚奇和恍然。我竟想撇開做母親的情感、和一個台北長大、三十五歲的小說作者的身分,來觀察記述她,忘掉她是我的女兒,妄想像一個人類學者面對一個異質的部落族群所做的工作……但畢竟,她的一切摸索與學習都深深受著朝夕共處的我的影響,就算我可以努力抽離掉我自己理性所及的部份,但無法褪去一點點與她長期相處所生的深重情感……」
「學飛的盟盟」原為小說家朱天心十年前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連載的專欄,記述女兒自出生開始到初進小學期間的成長軌跡和母女互動的片段,簡短的篇幅呈現了幽默生動的觀察記錄與作為母親的惶惑反省,也在嚴謹的小說創作外發揮了她悠然抒情的筆調,一九九四年首次集結出版後,獲得各年齡層讀者的熱烈回響。
全書共分為49篇,從盟盟出世、牙牙學語到七歲多,詳細記錄了一個生命的發展過程。並特別將盟盟獨到的童言童語輯成「盟盟語錄」,搭配盟盟的幼年畫作,在小說家的文字之外,展現了另一個精彩的童蒙世界。
作者簡介:
朱天心,山東臨朐人,一九五八年三月生於高雄鳳山。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主編《三三集刊》,並多次榮獲時報文學獎及聯合報小說獎,現專事寫作。著有《方舟上的日子》、《擊壤歌》、《昨日當我年輕時》、《未了》、《時移事往》、《我記得……》、《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小說家的政治周記》、《學飛的盟盟》、《古都》、《漫遊者》、《二十二歲之前》等書。文學世家的背景使得朱天心在文壇出道甚早,初試啼聲的《方舟上的日子》、《擊壤歌》為她帶來廣大的忠實讀者,而近年來作品風格的轉變、涉及敏感的政治題材、尖銳犀利的筆調,以及近於議論和散文體的小說形式,則讓她的作品每一出版即引起諸多討論甚至爭議;許多評論者將她與張愛玲相提並論,文化研究學者柯裕棻更說:「朱天心是我們這個世代不能不知道的一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