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史」的教本,在胡適與馮友蘭之後,港、台兩地概念最清晰、架構最完整的首推勞思光先生的大作。不過,我們對勞思光先生的某些觀點,不以為然,加上空中大學開課,循例要先寫教本,以是之故,幾個中壯學者義無反顧,也勉為其難,在相當緊迫的時間內,趕寫完成。一方面圓了《鵝湖月刊》創刊二十年來的夢,我們終於為新生代寫出了代表台灣學界觀點的《中國哲學史》;……。
我們採取團隊接力的方式,來彌補自我的缺失,而鵝湖朋友二十載論學的相知,也差可避開詮釋理路的分歧。
撰寫委員與本人皆開設「中國哲學史」與「中國哲學專題」的課程。積累十幾、二十年的教學經驗與研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