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_暢銷榜
自然製造:生態公共藝術

自然製造:生態公共藝術

Ecological Public Art

  • 定價:220
  • 優惠價:95209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19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怎樣才是最完美的居住環境?藝術和生態有何干係?
飾品、家具、建築物、冰川、聚落……這是藝術設計還是自然生態?

  本書作者以多年從事景觀設計的經驗,走遍國內外各地的宏觀視野,撰論精闢的見解,並以精美的圖片深入淺出地說明國內外案例和原由,巧思逸見,是一本適合大眾閱讀的佳作。

荒野中發現藝術能量。

  Ian McHarg指出,21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創作將會是「修癒受斲傷的地球」,藝術創作與環境造景所詮釋的生態演進發展,是穩定前進中的革命里程。各類型「公共藝術」與「人」及「自然」的互動仍需不斷提昇,環境急速變遷,可再生資源愈漸缺乏,生態與永續發展議題浮現,我們開始瞭解沒有永恆的人造景觀或創作品。

  世界太大,生命太短。透過生態藝術視野的窗,我們將衍生出活躍趣味的想像與直覺,及經年累月所積累的記憶,從自己和自然的密切關係逐步開始,建立出一段與自然生態間和諧的美感關係。

作者簡介

郭瓊瑩

  美國私立賓系尼亞大學藝術學院景觀建築碩士,為當代生態景觀大師Ian L.McHarg的門生,專攻環境景觀規劃、生態設計與規劃、景觀美學、環境色彩學、綠地計畫、國土規劃……等,曾任職美國景觀設計師、營建署研究員、技正等,現任職中國文化大學景觀系系主任暨所長、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名譽理事長、林務局景觀總顧問及營建署、台北市府及各公部門委員與顧問,著有《水與綠》、《道法自然》等書。

 

從生態中見藝術
郭瓊瑩

  隨著國民經濟成長與生活品質改善,在公共領域空間中,無論是有形的或是無形的「品質」,漸受公部門以及一般大眾所重視。近十年來在公共藝術、城鄉風貌改造等之推動政策上,其實均呈現了上述議題之重要性與影響力。「美」的本質也再度突顯出其與國民個性、風格、品質之互動關係。

  文建會陳其南主委此次特別重視「公民美學」之議題,包括教育推廣以及透過公共藝術廣泛議題之探討,使得「美育」不再只是刻意呈現的表象,也能真正紮根融於各向度之生活場域中。

  「生態」在此系列叢書中似顯較為廣泛與特殊,主因生態面涉及相當廣而深,如海洋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岸海洋生態系統、河川生態系統;而也與城鄉生態系統及所謂的人類生態系統有密切關係,而生態系統之形塑其間又脫離不了與之互動共生之「生物」,這之間自然包括了我們「人」本身。

  是以筆者在本冊之論點與敘述將突破「公民美學」中對「公民」之定義,它將以更宏寬之思維來探討生物生態系統中,包括「人」之生物。其對所共生之大自然環境或人造環境,透過自然定律、透過自然運作力或者生物本能對大地之一種互動牽引關係所形塑出來之物體(Object)、空間(Space)或者是一種可變遷之過程產品(Dynamic Process Byproducts)。

  而若自環境系統的向度來看,凡屬生態系統運轉的一環,它其實算是大自然運作力中的一環。換言之,它應是屬於公共性的、公有的或公開性的,例如:河川的變遷、美麗的瀑布景觀、鬼斧神工似的岩石造型、地景變遷。它的範疇可以大到與宇宙互通,如(流星、隕石所造成之地景變遷),或者藉由半人工參與力量所創造出來的地景藝術(如大尺度之沙雕、岩雕、鹽雕、冰雕......等)。

  此外,這個有趣的議題也可以縮小到相當微觀的個人生活小尺度空間中。如:社區公園設計、社區入口精神地標之創造、家族所遺留承傳下來的家族老樹,或是一種無形的價值觀所反映出來的人與環境間之倫理。

  總而言之,本冊之寫作挑戰難度高,但卻似乎有無限之可行性有待開發與探討。對閱讀者而言,在基本架構上仍力求理論思維之嚴謹度與涵蓋面之廣度,為考量仍惠及一般普普大眾,在文字上、圖說上以及篩選之圖片案例上將力求達到生活化、感性化以及啟發性。主因公共美育之教化必須長期紮根,且必須無所不在、無孔不入。而生態議題也可能因閱讀者本身之知識經驗以及地理生活背景之差異性會有不同之解讀。為此,本冊之撰述將會力求闡明生態系統過程、變化之因果關係,而非單向欣賞最終呈現之意象感或單點時間之現象。也因此,四季變遷、日月變化、時序動態,以及因各種自然因素之錯綜複雜所影響之事實。例如:自然美的欣賞、生態美的欣賞(Appreciation)係需要長期深入教化的。

  是以更深切期待未來在中小學等基礎教育中能對自然生物、生態學或自然科學有更基礎之知識提供,則當所有國人都對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等之自然物理、化學互動現象有基本認識後,吾人在欣賞生態的公共藝術時,將不再只是去面對那個表層的影像,而是透過那個藝術媒介去探索內在之有趣生態現象或生態作用。如:

  自然彩虹美景難得一見,但透過知識與技術,我們可以創造人工彩虹;自然的疊水瀑布,清涼可人,惟卻又難以即時可親,但透過藝術手法與瞭解自然山水循環系統,吾人可以在公共空間中創造怡然適意的人工瀑布、山景,甚至是浪漫的霧景。

  大自然之風力是震撼人的,大人喜歡乘風破浪,冒險家喜歡單獨以風帆或獨木舟挑戰大自然,然而在公共藝術領域中,如果透過對風力能源知識之瞭解,以及對風力能源之有效運用,則在人力所能掌控安全範圍內,吾人亦可以公共藝術形態展現風與力之美,並讓國民有機會經驗體會風速、風聲與動態風力運作之能量美。傳統民間所用之風車、水車,更可以再發揚光大成為另一類型屬於自然的公共藝術,如:風之塔的雕塑、大型之風洞音樂......等。

  自然界中「太陽」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能源,自有人類以來,即都屬於是太陽帝國之子民,因為有太陽能源,才得以讓人類有食物、生產萬物孳生,為此,以「太陽」為核心主題所開創出之機能性或非機能性之物質,有許多均是創造出公共藝術之源頭。例如:日晷、光之劇場,或者是以太陽能所產生之照明景觀設計(Lightscape)。而光影之變化更可以投射出千變萬化圖案(Pattern)它形塑出一種結合色彩、線條、韻律與光影的多元動態景致 。

  此外,「水」除了創造出有形之水體,不同領域尺度之水域外,因水之量、水之質,水之流速與落差更可形塑出千奇百態之水象、水景與水的音樂。

  何其有幸,這些自然界所有已存在之自然元素,均在你我生活周邊。如何運用、如何借景、如何取景、如何整合,則更開創了這個「生態」的公共藝術無限之空間與時間向度。

  而若整合得宜,在「光譜」之影響下,色彩更是自然環境中最吸引人且最具儀態萬千之元素與成品。

  「拾穗」不再只是畫中之靜態影像,它是可以親臨體驗穗濤柔美與力量的。

  向日葵田不再只是黃色之色彩刺激,它是可以形塑成地方環境時序中之特色與地標。溪邊之卵石、枯枝不再只是自然沉澱、沉積之物,若經過居民巧思或者地方藝術家之組合處理,它可以成為是當地具風土特色之地方觀光焦點景觀。如原住民部落之漂流木創作、山地門部落之鄉公所入口意象或是宜蘭三星鄉卵石所砌出來之類稻草塔......等等。

  無論是「公民美學」或是「市民美學」,我們期望在一系列之思考系統中得以牽引人與環境之互動。在大自然之紋理脈絡中找到一些可茲轉化之元素,且其所能實現之場域將不只侷限在私人領域中,也可以存在於公共領域中,自社區到地區、城市、鄉村、到整個區域以至離島或不同地理國度。

  而就環境屬性而言,它更可以在常民生活領域中涵蓋到食、衣、住、行、育、樂等不同屬性與空間向度。

  畢竟廣義的「生態」是一個宏觀的、動態的、錯綜複雜的系統,也期許讀者們在閱覽本冊時能以開放之胸襟、開拓之視野來共同體驗、營造所有可能與生態有關且符合美質之公共福祉。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010770
  • 叢書系列:公民美學.公共藝術系列
  • 規格:平裝 / 144頁 / 16 x 16 x 0.7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生態藝術之開創與原型
如果說大地是畫布,則大自然中之各種自然力量,如風、火、水⋯⋯等元素以及各自然力與自然力間之物理與化學相互作用,即是大自然最忠於原味的畫家(創作家)。它可以是平面的、立體的更可以是靜態的,也可以是動態的與時序變化的。是以本書中有關對於「生態的公共藝術」之作品(創作)賞析,則希望在科學的基礎下,以更寬廣的人文,與符合美學之邏輯思維,將與「生態的公共藝術」這個浩瀚的創作光譜(Spectrum)兩端以及中間之相關可能性,作一客觀之介紹,也期讓關心生態環境發展與關心公共藝術創作的不同族群能以更包容、更宏觀之視野來看待、思索、甚而有所對話,如此也有助於全民對生態美學之提昇。

人類對於生態系中之自然創作本具有能解讀之天份,尤其在中國人之山水哲學中所呈現的山高水長,不僅得以宣洩心情,更可以啟發心靈動力解憂療傷,而對於自然界中之花草樹木、地景地貌所給予之精神啟迪,更形塑了中國人對於山水等非物質層面精神層次之和諧共鳴關係。

人類面對大自然界中自然與人文互動力量所形塑之作品——廣義的地景(Landscape)往往也產生了物質以外之純美感經驗之客觀體驗,亦有能力自其天賦之空間意識中,領悟到整體宏觀之大自然(生態系)之互動因果關係,雖然它會隨各人因素而有所差異,惟經年累月也會形塑了人與土地間之一種自然生態美學價值觀。

荒野中之生態藝術——大尺度的生態藝術景觀
荒野(Wilderness)係指完全保存其自然生態演替狀態而未經人為力量干擾之環境,而其間之各種自然元素互相作用而呈現一種動態之穩定性。
(一)自然林(原始森林)
(二)海岸與島嶼
(三)地形與地貌

人與自然共生之生態藝術——生態系中之中尺度作品
人類為適應生態系中之各種環境力量,當他生活於上時其與大自然相互依賴、共生、共存所形塑之人文地景,雖有人類之干擾與參與或互為因果關係經年月累積,而形成了一種適應自然、反映生態秩序與生態定律,以及人類文明與大地演替的一種共生藝術。
(一)大地之屋(Shelter)
狩獵社會
‧最原始工具:石斧、弓箭、矛
‧產生語言
‧以不定居集體生活:巢居、穴居
‧對自然環境破壞低

(二)草原棲所
狩獵社會
‧最原始工具:石斧、弓箭、矛
‧產生語言
‧以不定居集體生活:巢居、穴居
‧對自然環境破壞低

(三)部落聚落
農業社會、部落
‧以工具耕耘農作
‧生活重心以種植為主
‧產生文字
‧有灌溉技術及天文學之發展
‧以大家庭生活
‧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有限
(四)產業地景

農業社會、部落
‧以工具耕耘農作
‧生活重心以種植為主
‧產生文字
‧有灌溉技術及天文學之發展
‧以大家庭生活
‧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有限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系列心靈勵志小說完結篇,神祕導師蘇格拉底對生命疑問的最終解答《隱藏的學校》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投資理財書展
  • 小學生讀物選介
  • 春山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