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從小在與隔壁鄰里、遠親近戚接觸時,或是聽父母親與與長輩們談天說地時,經常聽到非常有意思的各種俚俗語、諺語、歇後語,只是因年少關係,並沒有特別留意,後來到北都會區及桃竹苗地區求學、工作、上下,很多的時間會回到祖居地及絕大部分宗族及親戚居住地的新屋、楊梅壢、伯公崗及湖口一帶,無論是早期陪同父母親訪親探長輩,或是參加親友家的婚喪喜慶,廟會祭祀等活動時,聽到很多雋永有趣的俚語及諺語,有些讓人會心一笑,有些直教人拍案叫絕,有些極富地方山川人文風情,有些包涵深沉的人生義理。在言語中參雜俚俗語與及諺語像是家常便飯,無時無刻順理成章就說了出來,一直就引起對語言本就極有興趣的筆者特別的注意。
近十幾年來,因為在地人文的抬頭與重建,相當多的有識人士,將很多有關台灣各地的歷史文物、風土人情、成語俗諺等,整理成冊發行,有的是關於福佬庄的,有的則是關於客家庄的,真可謂琳瑯滿目。其中相當大的比例是筆者所熟悉的諺則,甚至有的是福佬語系與客家語系很類似,只是用字或發音不同而已,例如,「食無三粒黃豆仔(三把蕹菜),就想要上(就)西天」、「大鑊(鼎)未滾,細鑊(鼎)咆咆(沖沖)滾」,不少諺語則意義同,用詞則有些出入,例如,「食飯打赤膊,做事尋衫著(呷飯呷到流汗,做事做到畏寒)」;又如「暗夜想的千條路,天光本本磨豆腐(暗時全步數,天光無半步)」,可能是無論福佬庄、客庄,大家都有相同的生活經驗與生命體驗。其他如,「豬頭毋顧,顧鴨卵」、「戇狗想食豬肝骨」、「媽祖廟看作當店,土地伯公看作乾隆八年」「未起正身,先起橫屋」、「無目珠仁,也有兩個目珠窟」,非常豐富,諷人事物都入木三分。
台灣各地客庄都有非常豐富的俚諺語,特別是諷世俚俗語,知者會警惕自己,聞者也多能不以為忤,在啞然失笑之際,也會多所自我惕勵。這些諺語是認識隱性文學最好的資料,也是認識台灣常民生活中相當重要的管道,這種常民生活的語言,能夠保存台灣人民傳統的生活習性與風格,記錄了常民最純真的聲音及祖先留下來的智慧結晶,應予以保存與發揚。這些成諺語都有其地方性與時代性,有些因為共同的生活經驗,還可能採自福佬語者,但經過時空的過程,都已深深植入在客庄的生活語言,不只在言語上增添了表達的精準度、趣味性和文化性,成為普遍的語言,甚至在做人處世的態度上,成為一種自我的約束,自我修齊的良言,深入家庭與社會生活。再說,屬於諷世意義的諺語來自生活周遭,它是客庄人歷代累積傳承下來的一種文化結晶,也是社會共有的重要文化資財,吾人稱之為「祖先智慧」,一點也不為過。
本書在編寫之際,先父母及眾多的親戚朋友、鄰里隔庄,他們在家居生活、待人處世、過庄尋聊當中,呈現的客庄生活內容,是我在本諷世諺語中,所有客庄情感與客庄經驗最重要的泉源。在包含耕稼的工作場合、客庄人婚喪喜慶的場合、過家聊天說地的場合,言談之間,不時隨口使用雋永而極富生活文化的諷世類諺語,更是我最重要的「參考書」與資料來源。本書在編寫過程中,筆者投入了整個的客庄經驗、土地情感、客語情懷以及文藝的喜悅來一一下筆的,這顯然與編寫一般書籍有相當的不同,本諺語漫畫集的字裡行間,攙和著太多的客庄情感及客庄生活美學經驗。
本諷世類俚諺語漫畫集精選100則,皆以「四縣腔」作通用拼音法之拼音,因為篇幅也有限,無法對一則諺語同時使用兩、三種腔調拼音,再者,諺語還是以其「釋義」及「意義」為主。多記,多在言談中適時使用諺語,日久自可熟能生巧。而常在言語中適切加入俚諺語,不只增添濃厚的客庄風味,更在言談中增加貼切趣味而活潑的談助,何樂而不為。
由作者作諺則的挑選、拼音、淺釋及現代解釋,由全威創意媒體公司的張聖毅先生構思、繪製漫畫、圖文美工,范佳媛小姐作文字潤筆與編輯,黃義先生作管控及行政上的工作,以四人的設計編輯團隊,共同創作並推出了本諺語漫畫輯。本輯是計畫陸續推出一系列的客家分類諺語漫畫輯之一,吾人期盼透過諺語的精闢釋意與生動漫畫的結合,將客語的精華─祖先的智慧一一推展到社會各階層、各角落。更期盼的是,藉由俚諺語的推廣,客語得以更真實更趣味的面貌呈現,在文化的傳揚上一盡棉薄之力。
本諺則歷經資料蒐集、考證解釋、創思繪圖及編輯校稿,工作相當繁瑣費時,本輯中,有些諷世諺語的釋義可能有人認為並不十分貼切,也有些拼音可能並不精準,但事實上,一個諺語的使用範圍本身並非十分窄限,各地發音也都已在地分殊化,實難有固定的標準。若尚有謬誤、釋意不明、或其他未能盡善之處,深盼讀者專家不吝指正,俾再版時,本諷世諺漫畫輯能更豐富、更趨盡善盡美,則實感激不盡。
二○○六年仲秋 黃永達於台北穀亭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