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趨勢展
小國崛起:歷史轉捩點上的關鍵抉擇

小國崛起:歷史轉捩點上的關鍵抉擇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2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大國崛起時的小國戰略;歷史轉捩點上小國的關鍵抉擇。

  歷史是人類走過的足跡,從中可以看到國家的興衰;歷史也是一面鏡子,可以看到前人成功與挫敗的原因。《小國崛起》一書以歷史為鏡,探討在大國崛起的重要時刻,小國之自我定位與關鍵抉擇。

  一般歷史討論的多是王公貴族與英雄的大國歷史,但是真正對大多數國家有啟發的卻是一些平凡百姓所依靠的小國歷史。小國如何生存、發展,為何有的最終站上世界的重要舞台,而有的終究只在國際社會中隱沒?

  本書縱貫千年歷史,以威尼斯、尼德蘭、瑞士、普魯士、芬蘭、愛爾蘭為討論焦點,期望從他們身上找尋他山之石,並兼顧歷史性、知識性、故事性與啟發性,不僅對國家的抉擇有參考價值,對於任何一個次國家區域,包括省、市、地方,或者公司企業、個人的發展也都有相當助益。

本書特色

◎從歷史故事入手,以寓意於故事的方式促發思考。
◎本書屬戰略思考層次,和去年幾本熱門與相關的書相較,《芬蘭經驗》屬輕鬆的素描,《國家?爭力》為政策分析,本書則是形塑國家發展方向的戰略思考,屬總網領性質,對台灣最為迫切。
◎書中討論的國家以歐洲小國為基礎,一來是歐洲的確是近現代歷史引領風?的區域,另方面作者對這些國家也有足以令人信服的知識背景。
◎圖文並陳,活潑編排。

市場優勢

◎針對大國崛起的時刻,做為小國身邊的鄰居,台灣理應有不同於大國的發展途徑。
◎在台灣發展的關鍵時刻,大選的熱門話題。
◎與台灣競爭力論壇、雜誌和電視媒體合作座談與報導,配合宣傳。
◎積極的學生、有思考力的公民、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全球化的企業主、責任重大的政策制定者,現在和未來的主人不可不讀、不能不知的小國發展經驗。
◎作者對兩岸和國際關係的思考體系周延,且能理性論辯,書出版後將密集上媒體宣傳。

作者簡介

張亞中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暨歐洲研究中心主任。

  德國漢堡大學哲學博士、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專著十餘本。在兩岸關係論述上,以《兩岸主權論》、《兩岸統合論》、《全球化與兩岸統合》等書,對兩岸關係的合理定位與未來走向提出完整的可運作架構。在政治思想方面,以《租借台灣》、《開放政治市場》與<開放和平論>等專著,為創造人類永久和平提出基進式的和平論述。在歐洲專業方面,著有《德國問題》、《歐洲統合》等專書,為國內相關研究之先驅。在政府工作方面,曾任職外交部十餘年,派駐維也納、漢堡與拉脫維亞等地,並任職陸委會參與大陸工作之企畫。在社會參與方面,與黃光國、謝大寧等教授籌組「民主行動聯盟」,主導反6108軍購、反修憲、反貪腐倒扁、反民粹公投等重要良心政治運動,並參與「台灣競爭力論壇」社團組織為政府提供建言。在學術工作方面,曾於政大外交所擔任十餘年的兼任教學,協助由星雲大師創辦之南華大學建校工作,並擔任亞太研究所所長。參與加拿大McMaster大學全球化研究計畫、協助德國杜賓根(T?bingen)大學成立「歐洲當代台灣研究中心」(ERCCT),並參與廈門大學「985創新基地計畫」。目前在台灣大學擔任國際關係、兩岸關係、歐盟與全球化課程之教學。

 

目錄

小國崛起

Contents

被迫復仇:選擇與納粹聯手 173
續戰:再一次重創 176
地緣政治給了答案:不可能依靠中立 178
近鄰的友善比遠親的麵包來得重要:外交政策的原則180
生存之道:巴錫基維-吉科寧路線 181
友好條約:做小扶低換取國家安全 183
外交先於內政:不得罪蘇聯的外交優先政策 184
北歐均衡:北歐國家各司其職創造安全 186
守住民主制度就是勝利:美國的觀點 188
遇到紛爭就棄權:在聯合國的戰略 189
突然改變立場:因為冷戰結束了 191
不再低姿態:因為有了歐盟 193

愛爾蘭—抓緊契機的翠綠之島195
鑲入他人皇冠的綠寶石:塞爾特民族滄桑的開始195
英國的統治:殺死愛爾蘭人等於殺死狗 196
徹底摧毀:剝奪宗教與經濟 197
為了上帝爭取獨立:克倫威爾血腥的回應 199
兩條路線:追求自治還是獨立?200
合併愛爾蘭:從此同屬英國國會 202
重創:悲慘的馬鈴薯大飢荒 203
獨立運動的挫敗:帶頭者終身流放 205
追求體制內改革:土地改革與自治 206
爭取到土地改革:三十年的努力 208
爭取愛爾蘭的自治:三次闖關功敗垂成 210
英國的讓步:獲得自治領的地位 213
堅決追求獨立:利用二戰的機會 216
愛爾蘭共和國成立:英國堅持不放北愛 218
運用地利:加入歐洲共同體 219
創造人和:擱置社會與北愛爭議 222
抓住天時:掌握全球化的契機 224

v

結論—小國也可以偉大
關鍵抉擇:崛起的軌跡
商業至上:不受意識形態左右
有容乃大:廣納人才的戰略
我為人人:創造被需要的價值
謹小慎微:不挑釁身邊的強權
體制開放:政治思想決定崛起的路徑
地利勿失:必須站在巨人肩膀
天予要取:抓住全球化的機會
讓人尊敬:小國崛起的終極方向

參考資料

vvv
小國崛起:目次
227227229231232233235237239240243

 

  前言

  Preface

  發展,還是「創造被需要的價值」才是瑞士崛起的真正因素。

  分析普魯士的崛起時,重點放在日耳曼民族的「政治思想」與普魯士獨特的「軍」「國」間的關聯性,以及在普魯士統一日耳曼過程中的重要性。雖然這些政治思想引導了普魯士崛起,但是也讓德意志很快的殞落,並為普魯士、德意志與世界帶來災難。二次大戰後德意志的再一次崛起,依靠的又是什麼?

  論及芬蘭時,則是以「國際關係」的知識作為切入,了解芬蘭如何「謹小慎微」務實地處理與周邊國家的關係,「自我定位」抉擇對於芬蘭崛起的貢獻。

  最後是對愛爾蘭崛起的討論,重點則是放在外在環境變遷對於愛爾蘭的影響。從「人物」的素描作為切入,希望從他們的身上看到愛爾蘭如何追求自己的未來,了解愛爾蘭如何「創造人和」、「運用地利」與「抓住天時」,終而在爭取獨立近八百年後順利崛起。

  在寫作的體例上,本書儘量兼顧歷史性、專業性、知識性、故事性與啟發性,希望不只是學校裡面的師生,社會上各行各業的朋友也能夠有所感受。在寫作順序的安排上,根據的原則是每一個國家以完整形式出現在國際舞台的時間,因此,順序是威尼斯、尼德蘭、瑞士、普魯士、芬蘭與愛爾蘭。在每一章的分配上,對於歷史愈近代的國家,愈多討論當代的崛起因素。

  另外,「他山之石」並不表示外國的月亮一定比較圓,「小國崛起」也並不意味崛起之後不會衰落,因此本書用了相當的篇幅在檢討為何有些小國不再崛起?某些國家,原來崛起的因素消失了,而另一些國家,崛起時的抉擇也是失敗的理由。

  錯誤盡量不要多犯,但是經驗教訓永不嫌少,他山之石永遠是歷史留給後人的寶藏。小國崛起的經驗與錯誤的教訓,不只對於小國,對於大國當然也有參考的價值。隨著本書,一起走入千年的歷史時空吧!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32471
  • 叢書系列:全球視野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4.5 x 21 x 1.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貿易和宗教:俄羅斯與瑞典的競爭



從芬蘭的國旗中,可以看到這個國家的風貌。藍色是以一個斯堪地那維亞(Scandinavia)十字(亦稱北歐十字)來表現。斯堪地納維亞十字反映了它與瑞典的傳統關係 ,其藍色和白色的顏色是沙皇俄國的顏色。今天藍色和白色成為了芬蘭的傳統顏色,但是詮釋已有不同。藍色代表湖泊,表示芬蘭是一個「千湖之國」,事實上它有18萬7888個湖泊和17萬9584個島嶼;白色代表皓雪,因為它位居地角天涯,長年積雪。



相對於北歐其他國家,芬蘭成為一個獨立政治單位的時間較晚。做為一個政治上的無主地,早在北歐海盜時代(8-11世紀)開始之前,瑞典人即已在芬蘭西南沿海地區定居。在海盜時代,芬蘭處於通往俄羅斯的波羅的海商道的北緣,當地居民以供應毛皮為生。芬蘭人並沒有能力參與海盜活動,海盜時代結束之時,芬蘭內部動亂頻仍,彼時俄羅斯人與日耳曼人也來此地貿易,而瑞典人和丹麥人也不斷襲擾該地。



從十二世紀起,芬蘭就是鄰近地區的必爭之地,各個勢力團體希望能夠在芬蘭擴展其宗教信仰或經貿利益。俄羅斯與瑞典兩國在波羅的海地區的角逐演變成為宗教衝突。瑞典以十字軍行動的形式進行活動,1172年教皇的一項通諭,要求瑞典人永久占有芬蘭各要塞,迫使芬蘭人歸順,以保障基督教化不受東方的襲擾。從此開始了在芬蘭長達600年的統治。



到了十二世紀末期,在芬蘭灣地區爭奪勢力範圍的鬥爭加劇。在芬蘭東部地區,俄羅斯東正教努力爭取信徒,1227年雅羅斯拉夫(Jaroslav)公爵推行一項計畫,強制施行東正教洗禮,目的在於加強卡謹慎自制的北角湖國累利阿(Karelia,現在俄羅斯西北部一共和國,位於聖彼得堡西北方)與諾夫哥羅德(Novgorod,當今俄羅斯西北部,聖彼得堡南方)的聯繫。



教皇將芬蘭置於教廷保護之下,並於1229年對俄羅斯實行商業封鎖。由於瑞典伯吉爾(Birger)伯爵統率而網羅瑞典人、芬蘭人和各國十字軍士兵組成的大軍,於1240年敗於俄羅斯諾夫哥羅德公爵的軍隊,天主教的勢力不再能向俄羅斯伸展,而芬蘭在宗教上的分裂遂成定局,卡累利阿人繼續處於東正教勢力範圍之中。



伯吉爾為了將芬蘭納入瑞典的勢力範圍, 從1 2 4 9 年起一連串的征戰,戰爭持續到1323年,簽訂《派基奈薩里條約》(Treaty of Pahkinasaari;派基奈薩里亦稱諾捷堡〔Noteborg〕,今彼得要塞〔Petrokrepost〕),自芬蘭灣(Gulf of Finland)東部,經卡累利阿中部向西北而至波的尼亞灣(Gulf of Bothnia)畫一條粗略的線,作為俄、瑞雙方勢力範圍的分界,於是瑞典的十字軍行動結束,芬蘭歸屬瑞典。這一段瑞典經由芬蘭與俄羅斯對抗的歷史,似乎就是芬蘭整個歷史的寫照,一直到二十世紀仍是如此。芬蘭一方面扮演著維護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第一道防線,防止俄羅斯的宗教與領土擴張,另一方面,芬蘭扮演著為瑞典與俄羅斯軍事可能衝突的緩衝區角色。



瑞典人著手按瑞典傳統治理芬蘭,他們利用神職人員和貴族兩個新階級進行統治。貴族已經因為從瑞典遷入而增加,神職人員則以當地人士占多數。第一位本土主教於1291年任命。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開運命理展
  • 文學季(經典文學)
  • 格林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