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讓「胡適」重返歷史前臺
一、中國自由主義的「胡冠魯戴」
(一)「胡冠魯戴」的錯舛
(二)「路徑依賴」的不同
(三)愛自由,並非自由主義
(四)從「寬容」的角度看
(五)兩種不同的遺產
二、tolerance的胡適和intolerance的魯迅(Ⅰ)
(一)tolerance的分水嶺
(二)「明確的是非」和「正義的火氣」
(三)兩種不同的「知識論」
(四)「知識論」以外
(五)像芥子一樣,一點一點生長
三、tolerance的胡適和intolerance的魯迅(Ⅱ)
(一)作為一種「元倫理」的tolerance
(二)「怨恨倫理學」
(三)黑暗時代中的希望與絕望
(四)「憎的豐碑」
(五)「一個都不寬恕」的是誰
四、tolerance的胡適和intolerance的魯迅(Ⅲ)
(一)tolerance:「來之不易的珍貴的成就」
(二)「伐異」與「容異」
(三)「民主」與「革命」的異讀
(四)「威權」,還是「極權」
(五)「兩種相反的勢力」
五、歧路
(一)「有的……有的……有的……」「或是……或是……或是……」
(二)〈我的歧路〉
(三)〈文化偏至論〉
(四)「歧路」中的胡適
(五)「偏至」中的魯迅
(六)〈《政治概論》序〉(Ⅰ)
(七)〈《政治概論》序〉(Ⅱ)
(八)新世紀的選擇
六、合轍
(一)胡魯「合轍」
(二)莫斯科三日
(三)「我們不再受騙了」
(四)「萊茵河流進了泰晤士河」
(五)「新自由主義」
(六)在「紅白兩個帝國」之間
(七)面對「狄克推多」
(八)胡適「胡適」
(九)歸程
七、動物上陣
(一)從「鳥」字說起
(二)罵:作為一種文化表像
(三)胡適對罵的態度
(四)魯迅罵人的策略
(五)因罵而區別
(六)「是」,就可以罵嗎
(七)罵的錯舛
(八)「由罵而生出罵以上的事情來」
八、有無之間
(一)原「流言」
(二)流言記憶
(三)「罵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來」?
(四)風潮中的插曲
(五)「必求其人以實之」
(六)都是「月亮」惹的禍
(七)「You can’t beat something with nothing」
(八)和光同塵
(九)一封公開信與「流言政治學」
九、事出劉文典……
(一)「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二)「但他舉起了投槍」
(三)「漸行漸遠漸無窮」
(四)《新月》批判:胡適和羅隆基
(五)「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六)「不合作」的魯和「非暴力」的胡
十、人權還是王權
(一)三十年代的「胡魯之爭」
(二)「……是進軍的第一步」
(三)「人權拋卻說王權」?
(四)「辯冤白謗為第一天理」
(五)「那要看對象如何了」
十一、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之「胡適案」
(一)一樁了猶未了的歷史公案
(二)北平分盟的視察風波
(三)來自上海同盟的批判
(四)開除:道不同不相謀
(五)「知識份子不盟」
十二、1930年左右的「魯梁論戰」
(一)「魯梁論戰」
(二)怎一個「硬」字了得
(三)「香」「臭」之喻和「普羅文學」
(四)狗?喪家的?乏
(五)「我到底也還有手腕和眼睛」
十三、1933上海文壇的書目「風波」
(一)「慘痛的經驗」
(二)「目的論」批判
(三)膠著的拉鋸戰
(四)「洋場惡少」是怎樣煉成的
(五)「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六)「文壇上是烏煙瘴氣」
十四、「吳國楨事件」中的胡適與吳國楨
(一)吳國楨其人
(二)與蔣氏父子的衝突
(三)「詫怪」的胡適和初始的態度
(四)太平洋那邊的風波
(五)「臺灣是多麼自由」?
(六)「辯白」,還是「不明不白」
十五、中國自由主義的「落日餘暉」
(一)兩種不同的「餘暉」
(二)八十分、六十分、四十分
(三)「唯恐忤逆現實的權勢」?
(四)讓他們「take me more seriously」
(五)體制內批評和彈性自由主義
(六)在「落日」「餘暉」之間
附錄一 走入暗路:小說的反文明
附錄二 從胡適個案說「權利」與「權力」
附錄三 《自由中國》上的兩個「容忍與自由」
附錄四 「新月」知識份子與「人權論戰」(1929-1931)
附錄五 李老,請允許我用這樣的方式紀念
附錄六 自魯而胡:李慎之思想衰變的意義與局限
後記:陽光與閃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