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趨勢展
陳芳明文集01:典範的追求(新版)

陳芳明文集01:典範的追求(新版)

  • 定價:350
  • 優惠價:931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8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4月讀書日】陳芳明:每次閱讀,就是展開長途心靈旅行

    文/陳芳明2015年04月27日

    2015 年4月.讀書日召集人 陳芳明從事歷史研究,並致力於文學批評與文學創作,1947年出生於高雄。畢業於輔仁大學歷史系、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曾任教於靜宜大學、國 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後赴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任教,同時受委籌備、成立該校台灣文學研究所,現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2011 more
  • 【週四|那些作家教我的事】笑點很低的陳芳明:我是所長,不用去參加開學典禮!

    文/王聰威2011年11月03日

      陳芳明的笑點很低。 我第一次見到他,是在「開卷十大好書」的頒獎典禮上,但就只是遠遠看他而已,那可是陳芳明,怎麼樣跟我這種小輩也不會有關係。第二次見到他,則是在台北故事館,他要主持我和吳明益的朗讀會。我和他早到了,主辦人把我們兩個安排在附設的咖啡館裡,面對面坐著。 「你要 more
 

內容簡介

  楊牧的散文典範,洪素麗的歷史意識,白先勇的《台北人》,黃凡的《傷心城》,?弦所編的《戴望舒卷》,聞一多的詩與詩評,杭約赫的《噩夢錄》與《火燒的城》……

  悠游在中國新詩史與台灣文學史之間,陳芳明在評論中見證台灣文學的浴火重生,也關注在大時代環境下錘鍊出的中國新文學。在文學評論的視野下,文學的紀律與尊嚴絕非政治主張所能取代。即使在翻滾的政治運動潮流中,他對藝術的純粹與高潔不減絲毫崇敬之心。

  台灣本位主義者就無需閱讀或研究中國作家之作品嗎?類似質疑常使陳芳明感到荒謬,台灣文學、中國文學竟被放在對立面來觀察。豈非離奇政治教育之誤導?

  《典範的追求》一書,收錄〈中國新詩史論〉與〈台灣文學史論〉,人文之美終究凌駕政治,文學批評者的靈魂得以重生。

作者簡介

陳芳明

  台灣高雄人,一九四七年生。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畢業。從事歷史研究,並致力於文學批評與文學創作。曾任教於靜宜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現為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近年編有《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選文篇》(上)(下)。著有政論《和平演變在台灣》等七冊,散文集《風中蘆葦》、《夢的終點》、《時間長巷》及《掌中地圖》,詩評集《詩和現實》等二冊,文學評論集《鞭傷之島》、《典範的追求》、《危樓夜讀》、《深山夜讀》及《孤夜獨書》,學術研究《探索台灣史觀》、《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及《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傳記《謝雪紅評傳》等。目前正在撰寫《台灣新文學史》。

 

目錄

二十年浮遊──《典範的追求》自序 005

第一輯 中國新詩史論
結束與開始 019
都在雨裡沉埋──試論馮至《十四行集》 022
美麗的夭亡──淺論握可盈手的《漢園集》 038
風暴孕育的新芽──杭約赫的三冊小詩集 050
那些音色悲哀的歌──七月詩叢時期的綠原 071
記憶與災難──讀?弦編《戴望舒卷》 086
曲折的沒有出口的路──廢名的詩與詩論 118
盛放的菊花──聞一多的詩與詩論 163

第二輯 台灣文學史論
典範的追求──楊牧散文與台灣抒情傳統 205
回歸年代誕生的前夜──論洪素麗的詩 212
七○年代台灣文學史導論──一個史觀的問題 222
撐起九○年代的旗幟──《文學台灣》發刊詞 235
虛無主義者的原鄉?──小說家筆下的台北人形象 242
王禎和小說中的個人與國家 252
白色歷史與白色文學──葉石濤與藍博洲筆下的台灣五○年代 280
魯迅在台灣 305
現階段台灣文學本土化的問題 340
新版後記

 

◎新版後記

陳芳明

  出版於一九九四年的《典範的追求》,對我具有特殊的意義。書中所收的文字大部分都撰寫於旅美時期,其中所容納的異域鄉愁與抑鬱心情,即使到今天也還遙遙可以感受。這本書不僅是我向國內學界請益的試金石,也是我從政治回歸學院的墊腳石。日後我所從事的台灣文學研究,以及自己所營造的本土論述,幾乎已在書中預示一些方向。

  遠在一九八○年代投入台灣文學研究之初,我深深相信,任何一個被壓抑的社會,在重建失落已久的文學記憶時,必須具有遠景與願景。文學的重建,是為了釋放創造力,而不是在既有的傷害製造另一個傷害。在歷史上,這個土地在不同時期所發生的文學,都應該納入台灣文學的脈絡來考察。在文化上,這個土地各個族群所創造的文學,都應該視為台灣文學的重要環節。因此,如果有所謂文學主體性,態度應該是開放而寬容。如果談到文學整體性的話,視野應該是延伸而擴充。

  這樣的信念,容許我在研究台灣文學之餘,也同時可以詮釋中國的五四文學傳統,也同時可以觀照詩、散文、小說、批評。主體性的建立,絕對是為了跨地域,也是為了跨領域。既可做共時性的觀察,也可做歷時性的考察。我從未掩飾自己對中國新詩的眷戀,而且在詩的耽溺之外,我也從未捨棄在小說與散文的浸淫。

  回到學界,倏忽過了十餘年。我見證台灣文學研究的急速成長。當然也發現它潛藏的危機。學術的成長往往帶來喜悅,尤其看到新史料的掘出與新世代的崛起,更可以感受這門學問的生命力之蓬勃活潑。新世代學者的年齡層一再降低,新史料文獻的能見度不斷提升,代表台灣文學的研究潛力擁有無窮希望。當台灣文學成為學院裡一門重要的知識追求,我也很難隱藏內心的憂慮。畢竟這是最能生動反映台灣社會的學問,任何封閉或排他的思維方式,都有可能帶來負面影響。解嚴以來,有不少本土論者投注太多心力在台灣文學的定義之上;跨入一個已經開放的社會,竟然還找不到自己的文學定義。真正的文學不是依賴定義建立起來,而必須訴諸源源不斷的創造。定義不能帶來生命力,唯有創造才能決定台灣文學的內容。不能豐富文學而空談定義,必將帶來危機。

  《典範的追求》將以新版重印,這自然是值得欣喜。我決定把一九八四年引起爭議的文字一併收入,做為文學旅路上的一個紀念。〈現階段台灣文學本土化的問題〉,當年在《台灣文藝》發表時,竟然造成「陳映真們」的強烈回應,而終於導出八○年代「台灣文學正名」的系列論戰。在那樣的年代,大家忙著尋找答案,誠然是非常典型的後殖民文化現象。這篇文字可能已完成它在歷史上的階段性任務,對於台灣文學的定義問題,該說的已都在這篇文字充分表達。許多新世代研究者不時在找這篇文章,現在趁舊書新印,特別補入。

  這本書是我文學批評的再延伸,也是學術研究的再出發。重睹解嚴前後的書寫,可以發現台灣文學迂迴走過許多歷史階段,而我也嚐盡無可言喻的苦悶滋味。讓想像力持續發酵,讓生產力維持旺盛,當是我向晚時的自我期許。

二○○八年三月十四日 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5227609
  • 叢書系列:陳芳明作品集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系列心靈勵志小說完結篇,神祕導師蘇格拉底對生命疑問的最終解答《隱藏的學校》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情緒溝通教養展(止)
  • GL百合展(止)
  • 五南年度暢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