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染的召喚
十多年前,一個因緣際會下,我與先生陳景林老師得以專心投入台灣常見植物的染色實驗,我們陸續試染了一百多種身邊常見或前人用以染色的植物,對於上天賜予這塊土地的色彩所擁有的豐富變化與美感層次感到無比的驚艷與歡喜,從此踏入草木染(植物染)的繽紛花園,就再也沒有離開過了。
從事草木染的研究、創作與教學 ,除了因為那無可取代的天然色質深深吸引我們之外,更重要的是,其中有一份對傳統色彩文化的嚮往與保護自然環境的初心。人類到了十九世紀中葉才發明合成染料,在此之前的長遠歷史中,先民都是從天然材料中取得天然的色彩。天然染料包括礦物染料、動物染料與植物染料三類,其中又以植物染料的使用最普遍,可以利用的染材種類也最豐富。中國古籍《唐六典》中記載:「凡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葉,有以莖實,有以根皮,出有方土,采以時月。」從這裡,我們可以瞭解草木染在傳統染色的重要性。傳統染色累積了許多前人的經驗與智慧,這些優良的色彩文化應該被重新賦予意義,才不會使文化形成斷層現象,也能藉此體會古人與大自然和平相處、惜物愛物的生活態度。
化學合成染料的發明, 讓染色變得快速且更有效率,卻使得傳統染色工藝迅速沒落。雖然合成染料的使用,帶給人類方便,但也造成許多不能分解的化學物質,產生了一連串的汙染問題,當中尤以水汙染及土地汙染最為嚴重,留給大地非常沉重的負擔。草木染取材於自然,使用過後色素能分解而回歸於自然,這種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的作法,正符合綠色工藝的環保概念。所以在傳統染色工藝瀕臨消失的現在,我們希望能找回先民的智慧,並將這些智慧轉化為具體可行的方法,使這些自然、環保、健康、優雅的色彩重現在現代生活之中。
大自然的種種皆含有奧妙的色素成分,從植物來說,隨著植物種類的不同、地理環境的不同、生長條件的不同、季節的變化、緯度與海拔的差異,都會產生不同的色彩變化,各種色彩皆獨特而動人。草木染不但可以染出高彩度的鮮艷色,更可以得到許多細膩的中間色,並且,透過不同染色次數與不同色相的複染,可以染出更典雅雋永的色彩層次。
台灣雖然沒有太明顯的時序更迭,但是植物的生長與季節的運行仍是密不可分,草木在四季皆有生發、成長、茁壯、休息等自然循環,所以在不同的季節裡,植物所含的成分就不盡相同,在染色效果上也會有很大的變化,在植物生命能量最強的時候,色素含量必然最多,此時用以染色就能充分發揮染材的效力。因此染材的選用要兼顧天時地利。
通常植物開花會消耗大量養分,所以多數植物選在開花前染色都可以得到不錯的效果。春季草木萌芽,多數的嫩葉色素不足,所以比較適合染四季常綠的樹種,如七里香、福木、龍眼、相思樹、萬壽菊、咸豐草等;夏秋是植物生命成長茁壯的最佳時節,所以也是草木染色工作者最理想的染色季節,藍草的採收與製靛也是在夏秋進行;冬季可以撿拾楓葉、大葉欖仁的落葉,青剛櫟、赤楊的落果,可剝取菱角殼,也可將夏秋收集的檳榔果、蓮蓬等物用來染色。平時如果多準備一些乾材備用,如洋蔥皮、茶葉、咖啡、茜草、槐花、紫膠、胭脂蟲、墨水樹等,在冬天及春天染色就不成問題了。
植物可以概分為根部、幹材、樹皮、枝葉、花朵、果實、種子等不同部位,可以萃取色素的部位則因植物種類的不同各有差異。有些植物全株可用,如相思樹、荔枝、艾草、咸豐草、小花蔓澤蘭、菊、五節芒等;有些可以同時使用幾種不同部位者,如毛栗、柿子、青剛櫟、福木;有些僅能使用特定部位而已,如檳榔子、洋蔥皮、紅花、槐花、茜草根、紫草根、石榴皮、菱角殼等。許多植物枝葉都可用來染色,如樟樹、榕樹、七里香、楓樹、烏臼、菩提樹、玫瑰、野桐、構樹、龍眼、芒果、桃、李、梅等。野外採集時,通常我們會選用植物枝葉染色,比較不會傷害植物生命,僅在果樹修枝或颱風吹斷樹幹時,才會剝取樹皮或使用幹材,若要使用根部,就盡量選用中藥房可以買到的專門培育的藥材。
我常享受親近花草樹木時的感動,熬煮染液時的芳香氛圍,綁絞花紋的歡喜。我喜歡手作帶來的喜悅及用勞動帶來的快樂,喜歡作品完成時的成就感,喜歡撫摸天然材質的溫潤手感……像咖啡染淳樸的褐色正好搭配素樸的棉布;七里香的嫩綠、茜草的緋紅都足以彰顯蠶絲的光澤與華美;而福木鮮麗的黃、咸豐草的橄欖綠、茶葉的暗褐都適合麻布的柔韌舒爽。視覺、觸覺、嗅覺加上心裡的感覺都得以滿足,草木染的樂趣在此,讓我體悟到造物的無私與偉大,也體悟到最親切而動人的藝術元素原來就在身旁。
倘佯在草木染的繽紛花園中,跟隨大自然的腳步體會生命的溫度,感受四季流轉的變化。等待下一次春天的花、夏天的微風、秋天的白雲、冬天的太陽;等待下一季修枝的枇杷樹皮,等待下一回的澀柿果,等待明年夏季的荷葉、蓮蓬、蓮子殼,等待冬天的欖仁落葉、菱角殼。在寶島台灣,豐富的自然生態裡蘊藏著無窮的色彩資源,幸運如你我,怎能不好好發掘並且細細品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