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群學爭鳴:台灣社會學發展史,1945-2005

群學爭鳴:台灣社會學發展史,1945-2005

Interlocution: A Thematic History of Taiwanese Sociology, 1945-2005

  • 定價:450
  • 優惠價:9542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8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討論台灣社會學從1945年至今的發展,藉由幾個重要領域的回顧,勾繪出台灣社會學整體發展的面貌、成就、限制與未來發展的契機。主要的內容包含了戰後至今的台灣社會學所處理的課題及其成果,以及不同課題的研究成果間之關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究:相較於西方社會學的相關領域,台灣社會學發展之特徵。本書也從知識社會學的角度考察台灣社會學的知識發展、學術制度與社會脈絡。最後,本書呈現了這些研究成果所隱含的「台灣社會」。簡言之,本書各章作者從具體的課題(如家庭、企業、公民社會與移民章)、概念化的方式(如性別、國家、族群章)以及與西方理論的關係(如階層、勞動章)等面向,檢視台灣社會學發展史,共同勾勒出台灣的「社會學」圖像與「社會」圖像。

  台灣的社會學研究自始即與西方社會學緊密關連,過去60年的社會學發展中,不同研究者從初始援引西方社會學的論點,進而運用、驗證與修正這些論點,近年來則引入新的面向與觀點,甚或提出挑戰。面對國際化的潮流,本書主張真正的國際化乃是透過台灣社會的研究,證明從西方社會發展出來的理論只是眾多可能中的一種。未來更應積極努力,藉由台灣社會的研究成果,提出足以與西方理論相提並論、甚至可以將其含括的論點,邁向更開闊的學術高原!

作者簡介

  謝國雄 (主編)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社會學博士。

  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及副研究員、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及社會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目前借調至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擔任教授兼所長。

  透過田野工作探究資本主義與台灣社會,勞動、社區與社會學發展史為其關注焦點。

  著有 "Boss" Island: The Subcontracting Network and Micro-Entrepreneurship in Taiwan's Development (1992) 、《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諸論》(1997)、《茶鄉社會誌:工資、政府與整體社會範疇》 (2003),並編有《以身為度、如是我做:田野工作的教與學》(2007)等專書。

 

目錄

序 謝國雄
導論:從單一典範到群學爭鳴 謝國雄
【家庭篇】第一章 父系家庭的持續與變遷 伊慶春、章英華
【性別篇】第二章 性別社會學在台灣 藍佩嘉
【社會階層篇】第三章 台灣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的研究 蔡瑞明
【企業篇】第四章 台灣企業社會學研究的發展與反思 熊瑞梅
【勞動篇】第五章 從援引、運用、推新到挑戰 謝國雄
【國家篇】第六章 利維坦的生成與傾頹 黃崇憲
【公民社會篇】第七章 公民社會的概念史考察 李丁讚、吳介民
【族群篇】第八章 由若隱若現到大鳴大放 王甫昌
【移民篇】第九章 移住∕居台灣 曾嬿芬
【本土化篇】第十章 本士社會學傳統的建構與重構 湯志傑
結論:真正的國際化 謝國雄
索引
主編及作者簡介
 

主編序

  2005年開春,一群社會學家齊聚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試圖一起勾繪戰後的台灣社會學發展史。

  為什麼要瞭解台灣社會學發展史?以我自己為例,進入社會學雖已二十多年,但對於這門學科在台灣的歷史,卻所知不多。取得社會學博士學位回台灣時,只知美國社會學的發展,設定的對話對象與參考架構,全部來自美國社會學家對台灣社會的研究。然而,心底始終有一股渴望,想要瞭解:我從何處來、現在處於何地、未來將往何處走?重新認識台灣社會與台灣社會學發展史,正是一個回應。

  掌握台灣社會學發展史也是學術原創不可或缺的要件。原創是學術研究的動力與目標,而研究成果是否原創,端看所對照的知識傳統。「新」必然對照於「舊」,「舊」的構成與格局,決定了我們認為什麼是「新」;「舊」的格局越大,要有新意越是困難。然而,一旦在大格局的「舊」之下,仍然有經得起比較與考驗的「新」,那就是真正的原創了。全面而深入地掌握台灣社會學發展史,是擴大格局的一條途徑。

  勾繪台灣社會學發展史的另一個意義是傳承,一方面掌握前輩學者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將我們對這些成果的理解傳遞給下一代的台灣社會學家。這樣做有什麼效應呢?東海大學的黃崇憲老師在研究所的研討課上,採用了本書的初稿當作教材,他將同學分成「拷問」組與「辯護」組,針對本書進行攻錯。在黃老師的安排與帶領下,修課同學利用整整五週的時間進行討論,留下了長達九十七頁的備忘錄。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能彰顯對一本書的看重呢?

  這群研究生是本書最早的讀者,從他們的評論中,我受到莫大的鼓舞。因為這本書,這群讀者對各分支乃至於台灣社會學的發展有了一個鳥瞰的圖像;因為這本書,他們擴大了對台灣社會學的想像,從而發展出未來的研究議題;最後,因為這本書,他們察覺到「現在我們正站在全然不同的制高點之上」。本書通過了一般的同儕審,在出版前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讀者審」,更準確地說,這是讀者與作者共創意義而形成了一個有機的學術社群。這群在本書出版前就提出評論的讀者,讓《群學爭鳴》十二位作者的努力有了「社會學的」以及「社會的」意義。
  傳承並非單向,我也從這群讀者的評論中學習到,下一代的台灣社會學家將展現與我們這一代不同的面貌。簡要言之,我看到了「由結構到能動、由事實到想像、由實然到應然」的轉變;這樣的轉變,必定會重新形塑社會學的基本議題與社會學研究的實踐意涵。在這些評論中、在我自己的學生身上,我都感受到了這個巨變的蛛絲馬跡,從而讓我對台灣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的發展,十分盼望與樂觀。

  本書的由來,始於2005年3月,數十位不同分支領域的社會學者開始了「閉門」會議,集體討論要回顧的課題、如何回顧等問題。閉門會議持續到當年6月,接著各人開始撰寫論文。隔年(2006年)4月,論文初稿完成時,在龍潭渴望園區召開「移地會議」,每篇論文邀請兩位學者評論。在兩夜三天的討論中,最常被討論的問題是:為什麼挑選了這些領域,而不是其他的領域?而在特定的分支領域中,為什麼只選擇這些研究成果,而不是其他?本書的原初計畫,十分務實,也就是先針對戰後台灣社會學較有成果的課題,邀集相關的同仁來回顧。但在計畫執行過程中,有些同仁因為不同的原因退出撰寫計畫,因而未能有更全面的回顧。此外,任何回顧,一定是採取特定觀點,從而在素材的選擇與評論上,必然挂一漏萬。本書只能說是「拋磚引玉」,作者們追求的並不是窮盡的涵蓋,而是在我們所選擇的領域與素材中,做出實質的、深刻的與批判的回顧,藉此促成其他領域、從其他觀點做出來的回顧。

  我要感謝本書各章作者,在長達三年的共事過程中,包容我的緊迫盯人。我也要感謝參與過這個計畫與擔任評論的學者:王宏仁、成令方、何明修、吳泉源、吳嘉苓、李廣均、汪宏倫、柯志明、范雲、張茂桂、陳介玄、陳東升、楊文山、裴元領、蔡明璋、蕭阿勤、與謝雨生。本書書稿完成後,曾送請《台灣社會學刊》編輯委員會進行審查,我要向黃金麟主編及全體編委致上由衷的謝意。兩位審查人深入和建設性的建議,減少了本書可能的疏失,本書全體作者銘記在心,當然最後的責任仍在我們。謝麗玲小姐見證了這個集體計畫從醞釀到成書的全部過程,她的行政能力與編輯專長,讓整個計畫的進行順利而愉快。最後,感謝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在計畫過程中的經費與行政支持。

  本書厚達六百餘頁,為了降低售價,促進流通,全體作者決定捐出所有版稅,請讀者笑納。

謝國雄
2008年春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525063
  • 叢書系列:TSS 臺灣社會學叢書
  • 規格:平裝 / 640頁 / 16.8 x 23 x 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