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我並非是悲情的塑造者,但是,當故事的情節需要做某種敘述與鋪陳時,我絕對不會輕易地放棄文中的一字一句。或許,那些躍動的文字,就是源自我心靈深處誠摯的呼聲,我沒有割捨它們的理由。劉鶚在《老殘遊記》開宗明義地說:「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國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而今即使我們身處在一個文明的社會、不一樣的年代,然若想免於遭受感情的牽絆卻不易。尤其是男女之情,更是撲朔迷離、錯綜複雜,讓人有難以捉摸和想像的感慨。如今,無情的歲月已輾過我金色燦爛的青春年華,接踵而來是生命中的黃昏暮色,讓人有無限的感傷!即便此時此刻我眼已花、筆已鈍,原本熾熱的心湖早已成為一泓冰冷的死水,不久勢將隨著年華的老去,讓靈身化成白骨,復經風霜雨雪的腐蝕而回歸塵土。然則,無論還能在人間遊戲多久,文學仍然是我此生的最愛,趁著腦未昏、手未顫的此時,我會把握當下的每一個時光,一步一腳印,義無反顧地走到它的盡頭……。
作者簡介
陳長慶
一九四六年生於金門碧山。讀完金門中學初中一年級因家貧輟學。後戮力自修,發表作品,從事文學創作近四十餘年,長期致力於邊陲文學之書寫,筆端流露真情,樹立個人特殊風格,展現他對社會與島嶼文學之關懷。
陳氏寫作風格、手法、題材,一如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副教授、詩人藝術家張國治文評中所言:「陳氏擅長以寫實手法,描寫金門之風土民情,並植根於對時局的感受,對家鄉政治環境的變遷,世風流俗的易變,戰火悲傷命運以及不向悲苦困境屈服的堅強意志,鋪成一股濃濃的鄉土情懷。」
除文學創作外,陳氏在戒嚴時期、戰地政務體制下,克服萬難,和友人共同創辦《金門文藝》雜誌,散播文學種籽,化沙漠為綠洲,擎舉薪火傳承的重責大任。雖無完整學歷,然其苦學之精神,對文學之執著,對文藝工作之推展,值得後進學習。其作品曾編入《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台灣作家作品目錄》、《台灣文學年鑑》。現任金門縣采風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