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新陳代謝平衡就能常保健康
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連文彬
2007年9月,我曾為莊立民醫師的書《文明人的健康代價--新陳代謝症候群》作序,當時我從專攻長達半世紀以上的心血管角度切入,從而順著該書的章節,在序文中分享我個人對新陳代謝症候群的了解。
匆匆兩年後,正巧也是9月,原水出版社要我為從德國引進的《metabolic balance – The Diet》一書中文版寫序。我意識到「新陳代謝」這個萬物生靈存活的最根本機轉,兩年間在國際與國內,都有聲勢日益壯大,隱隱成為醫界當紅學程的趨勢,所以重作馮婦,再就「新陳代謝」提出我見。
原水新書《吃對營養,享瘦健康--德國方法醫師的代謝平衡密碼》,作者方法醫師(Dr. Funfack)敢於提出不同觀點,開宗明義就提問「我們的營養出了什麼問題?」,而以「碳水化合物陷阱」、「戒除脂肪反而加胖」……等令人耳目一新的章節名目,吸引讀者迅速進入情境,讓我們這些現在後工業時代的凡夫俗子驚覺,我們果然是把自己吃壞了許久而不自知。
方法醫師接著以比較完整的篇幅,穿插了鮮活的比喻和舉例,把幾項最追本究源的文明病肇因,其與生活飲食不正常的相互因果,娓娓道來,不僅專業人士認為言之有物,一般讀者也能看得懂而恍然大悟,這是許多談「新陳代謝」的書難以跨越的鴻溝,但是這本書做到了。
著者從強調 「飲食-體質-平衡」的關聯,讓我們反芻「身體到底需要什麼?」這類很核心、卻常被忽略的大哉問,利用「符合人體基因設計的食物」、「胰島素、升糖指數的迷思」、「訓練胰臟」等紙上導覽方式,以具象的文字,幫助我們深切了解不健康的癥結,以及個人化的救贖之道之所在。
這是一本好書,值得反覆咀嚼,細嚼緩嚥,因為深入了解後,妳/你會想體驗什麼是「新陳代謝平衡」這個值得終身奉行,每人都該學來為自己健康負責,進而成為常保健康的生活型態。
【推薦序二】
把健康吃回來
前長庚大學醫學院院長暨臨床學術研究所所長 李英雄
坊間談論「新陳代謝」的書,多如過江之鯽,但是這本不一樣:它是以「健康」書見長的原水出版社,趕在國際知名的藍燈書屋(Random House)發行英文版之前,以德文原版編譯而成,服務中文讀者群,與一般從英文轉來的情形很不相同。
市面上論述飲食養生的出版品,更是汗牛充棟,但是這本不一樣:它從探究原因(不健康、亞健康到底怎麼回事)、尋找答案(身體到底需要什麼營養)、到鼓勵調理(鎖定最符合個人需要的飲食內容,遵循簡單易行的基本原則,為自己養成終身奉行的習慣),徹底挑戰「吃,誰不會?」的流行謬論。
原著者是一位力行實踐醫學的臨床醫師,專攻內兒科,以多年的博覽群書及臨床試驗,對人體新陳代謝平衡提出一套獨特的理論體系及逆向思考的創新見解。忙碌的行醫服務讓他生活步調與飲食習慣,都與健康愈走愈遠,中等身材卻養出破百的體重,為了回復健康,著者拿出典型德國個性--飽覽流行的健康指南,試行美國風靡的各種減重方式,不滿意之餘鐵了心、要以自創、符合健康的前提為自己找到答案。
方法醫師把自己的「健康吃回來」,成功的原則只在「新陳代謝平衡」,但這每個人都不難懂的原則,由於大家體質與習性互異,都需要依據血液及尿液生化分析結果的判讀,來確認個人化的健康密碼。
這本書紀錄了方法醫師博覽群籍後提出的反思,以鉅大的資料庫驗證了獨到的訣竅和成功的新原則,譬如他獨排眾議,呼籲「三餐必吃,每餐先吃蛋白質」,就與「少吃或少量多餐」的一般減重途徑,以及「先吃蔬果有益消化」的主流思維,都有極大的反差。但著者沒有讓人失望;每一次提出與眾不同的言論背後,除了大量的成功案例實證以外,方法醫師也以言之有物的學理依據,為自己的專業做了得體的辯證。
我個人從事研究教學及臨床診療工作至今四十年,不敢自稱醫貫中西、博古通今,但畢竟樂見有大量實證的「食療」專書,能啟發國人的反芻,激勵國人追求自我調理,「把健康吃回來」,企盼人手一書,與君共饗之。
【作者序】
代謝平衡--你的血液決定你該吃什麼!
內科醫師暨營養學博士? 沃夫.方法
敝人專心研究內科全人醫學已經三十多年了。一九七五年,我以〈超重幼兒〉為題,撰寫醫學博士的論文。接下來專業的重心移到加護病房。在加護病房,我要照顧生命垂危的病患、進行人工呼吸、置放心臟節律器,基本上就是站在最前線,為患者的生命奮鬥,那時我認為這就是行醫之道。我看到有些同事治療病人的方法是改變他們攝取的營養素,我對此不予置評,也認為他們的做法跟醫生的職責無關。但現在我認為,加護病房的病患如果早點開始注意飲食和營養均衡,說不定就不會住院了。
一九八三年,我開始在內科擔任資深專家,負責新陳代謝的課程。從那時候起,專業生涯的重心就轉移到人體的營養和新陳代謝過程。然後在二○○一年,我受邀發表演說,主題是「肥胖」,體重高達九十五公斤的我當然也算肥胖一族。我發現,我的科學研究和個人利益居然合而為一!
肥胖終究要歸咎內分泌?還是我攝取的營養導致荷爾蒙腺體運作不正常?在挫折和幻滅之下,我覺得該換個方向思考。雖然很多論點已經有了確切的證據,但我不想再去鑽研它們,以便在研究人體所有荷爾蒙的調節和功能時發揮獨特的創意。我的想法以個人為中心,探討每個人吸收的營養。個人內在的化學作用應該會反映他吃了什麼。這種另類的觀點就是代謝平衡。
本書認為營養是宇宙生命流(希臘文中的pantha rhei,「萬物流動」)的基礎。營養能夠均衡,就能給人精力和健康,而從小就有均衡的營養,就是身體狀況良好的基礎。當你吃錯了營養,攝取了不符合你身體需求的食物,你的代謝情況就無法獲得平衡,也會不當地累積體重,進而得到很多難以治癒的慢性病。
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事都很簡單,這是我的信條,也呼應我的醫療研究成果:只要改善吸收的營養素,就可以恢復健康。
累積了幾十年的個人經驗,輔以營養飲食和新陳代謝的知識,以及我的科學研究結果,再加上每天都有人因為過重來求診,我發現其實每個人的營養密碼就存在自己的血液中。幾十年來我累積了超過35萬個人血液的分析資料,找出每個人獨特的營養需求,並針對這些需求來規畫飲食,讓這些人不但改善了健康,也成功地有了苗條的身材。
我當初寫這本書的目標,在於營造人們對食物和生活的熱情。我希望能讓讀者眼睛一亮,得到鼓勵和指引,在成為美食家的同時,仍保持苗條的身材和健康的生活。現在這本書出版了繁體中文版,成為第一本海外出版的語言版本。成功就是最好的激勵--尤其在我們已經放棄希望的時候,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大家再度找回享受人生和盡情饗宴的本能!
----沃夫.方法
內科醫師暨營養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