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緒 論
第一章 歷史向度中之象山
第一節 陸象山之生平
壹、《年譜》等史料記載中之象山
貳、 從「象山成長史」見其史觀與哲學問題意識的形成
第二節 從儒學史至象山學的發展背景
壹、從儒學史見象山學術之脈絡
貳、 「朱陸之爭」及其「調和可能性」之分析
參、從象山哲學看儒佛兩家之區別
第三節 象山哲學之當代研究概況
壹、當代象山哲學研究之分類
貳、心與本心理論之當代研究概況分析
第二章 象山心學之精神──發明本心與日新日進
第一節 論象山哲學中之「本心」觀念
壹、「本心」之意義
貳、「心即理」之意義
參、「本心」理論之應用與確證
第二節 論象山哲學中之「日新」觀念
壹、為何要探討象山之「日新」觀念
貳、象山「日新」觀念之意義
參、「日新」與「本心」觀念之關係
肆、 「日新」觀念於整體象山哲學中之意義
第三節 陸象山心學之精神
壹、象山心學之精神:以「日新」與「本心」兩觀念所彰顯心學精神之特性與意義
貳、 象山心學之功能:提供儒家哲學實踐之基礎.
參、象山心學之應用
第三章 象山哲學之方法
第一節 象山心學之方法
壹、「心」觀念的方法論意義:創造性機制
貳、「創造性機制」觀念之應用
參、「創造性機制」觀念於儒家心學中的意義
第二節 象山之為學方法
壹、「明理」:象山學習理論之基礎
貳、明「一以貫之」之理
參、 明「學志」合一之理:「意願」與「能力」之辯證
肆、對為學方法之檢討
第四章 象山哲學之應用──對人與社會的處理
第一節 陸象山人觀及其形成之理由:「開放」與「還原」的分析結構
壹、「學說根源」—思孟學派人觀對象山的影響
貳、象山人觀「預設之內涵」
參、象山「選擇」(形成)此一預設可能之理由
肆、 象山實踐理論之工夫:對「人觀」理論的自我校正與完成
第二節 陸象山對「人」與「社會」的處理:論心學可為實學之基礎與反思「心學無用論」
壹、何謂「象山實學」
貳、象山哲學為實學的條件
參、象山哲學為實學的基礎
肆、反思心學無用論
第五章 象山哲學對儒學研究方法之啟示──哲學與人之主體的完成
第一節 個體的成長:創生之歷程
壹、主體的自省
貳、方法的提出
參、整體的把握
第二節 倫理的成長:價值之實踐
壹、自然理想之基礎
貳、社會價值的實踐
參、中庸精神之追求
第三節 哲學的成長:智慧之開顯
壹、哲學的智慧
貳、統合之世界
參、自由的絕對
本書結論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