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溫柔的力量是無法想像的
繼《孤女尋親記》之後,文經社又出版了同一作者赫克特.馬羅(Hector Malot)的另一本經典小說《苦兒流浪記》。
在亞洲各國,由於《孤女尋親記》改編的日本動畫《小英的故事》非常盛行,所以年輕一代的孩子們,對這本書的印象較深。但實際上赫克特.馬羅是先寫了《苦兒流浪記》,廣受歡迎之後,才寫另一本《孤女尋親記》的。
《苦兒流浪記》的主角小米,是個身世不明的棄兒,被法國一家農戶收養。他生性善良天真,在慈母的呵護下,過著貧窮卻寧靜的生活。八歲時,兇惡的養父回家鄉後,把他賣給了品德高尚但身分神秘的流浪老藝人衛塔,於是他一路與動物為伍,靠賣藝雜耍謀生。
在一個風雪之夜,衛塔慘遭凍斃,他被好心的花農亞根救活收養,亞根破產入獄後,他又成了煤礦童工,遭遇礦難,在綽號「老夫子」的礦工幫助下獲救。他得知自己的身世後,尋親情急,從法國趕到英國,誤認竊賊家族首腦為生父,慘遭牢獄之災。幸好在好朋友馬嘉的援助下,終於找到自己的生母,故事以大團圓結束。
《苦兒流浪記》由於故事精采、情節曲折,在世界各國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童書或繪本。但這本書的內容與情節雖然很容易改編,作者要傳達的理念,卻必須閱讀原著或附有注釋的譯本才得窺其。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書中具有宗教情懷的教養觀念。
這部小說是男主角小米的回憶錄的形式呈現,小米九歲以前,是由山區裡不識字但溫柔善良的養母帶大;十四歲之後找回生母,富裕的家庭提供了他十年完整的教育。然而書中對於她的生母與養母,所佔的篇幅都不大;作者花最多心力在描寫的,則是小米在五年流浪生涯中所遇見的兩位恩師,也可說是他真正的「養父」。
改編的戲劇或童話,大多著重在小米流浪生活中的「奇遇」;然而書中九成以上的篇幅,卻是利用曲折的情節,敘述小米溫柔的人格,是如何經由這兩位恩師的苦心栽培而成。
*
對小米一生影響最大,也是全書靈魂人物,就是將小米自山間帶出,在法國各地奔波的流浪藝人衛塔。衛塔是一個迷你動物劇團的團長,也就是一般人口中「耍猴戲的」。雖然身分卑賤,但衛塔卻有著崇高的人格與知識。
衛塔是小米的啟蒙恩師,他教小米識字、義語與英語、歌唱、樂理與豎琴,以及各種生活常識,但更重要的是他以身教告訴小米「溫柔的人有福了」,即使是教導猴子與狗這些牲畜表演,也絕對不用打罵,當然更不可能打罵小米了。衛塔是這樣說的:
「你本性聰明,又很專心,如果能用心力學習,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拿我的狗和猴子比較,猴子比狗敏捷伶俐,但卻不肯聽話,容易忘記;牠又不肯喜歡聽別人的吩咐,遇到牠不高興時,更要故意違逆,這就是猴子的天性,沒有辦法,我也不會因此生氣。猴子和狗不同,牠不把表演當成自己的責任,所以猴子永遠比不上狗。小米,你知道嗎?」
我點點頭。老人又說:「把你該做的事做好,這就是負責,負責的人到哪裡都會受人尊重的。」
我說:「我們村裡的人對待禽獸,都沒有像你這樣。」
老人笑著說:「孩子,溫柔的力量是他們無法想像的。如果你溫柔地對待動物,動物也一定肯聽話的。動不動就鞭打,那麼動物見人害怕,當然學不好技藝。我自己的經驗也是這樣,當我一生氣時,性情就完全兩樣。你要知道,我在教的時候,也是自己學習的時候。我教狗兒們學技藝,狗兒們就教我怎樣做人。我使狗兒們負責伶俐,狗兒們使我忍耐溫柔。」
這段話其實蘊含著很深的教育理念,衛塔雖在書中不到一半處就凍斃街頭,然而他「堅持溫柔」的影響力,卻藉著小米的獲救而繼續貫穿全書。衛塔是個固執的老人,他教導小米無論環境如何,都不可當乞丐、僕傭與偷盜。
衛塔為了保護小米與警察起了衝突,被監禁了兩個月,小米在這段時間巧遇生母與弟弟,他們想留下小米;但衛塔出獄後,卻堅持要將小米帶離舒適的環境,繼續流浪。衛塔是這樣說的:
「假使你撫養他,他會變得安逸,然而那和做奴隸差不多,雖然你或許不是這樣想,不過他的天性,總會自然而然變成那樣的。你或許能教他學問和禮儀,他這樣也會得到一些知識,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但我可不客氣地說,他在你們的身邊,絕不能成就可貴的人格和獨立的意志。」
衛塔至死都不願說出自己的身分,即使在最困頓時,為了劇團成員猴子裘利的醫療費而獨自演唱了一曲,感動了另一位女音樂家的聽眾,獲得了一個金幣的賞金,但他依然不願透漏身分。直到他死後,另一位流浪藝人加洛,才對負責調查的警察坦承,原來他是當年歐洲知名的聲樂家「歌神卡羅」。加洛這樣說的:
「唉!他這個人就是這麼固執。他生了一場病,康復後嗓子沒從前那麼完美了。他是個極度完美主義的人,不願意十年名聲毀於一旦,便毅然和舞台斷絕關係,隱姓埋名躲了起來。」
在書中,負責調查的警察問出了讀者眾人的疑惑:
「以他的名聲,在大舞台上演配角,或去其他小戲院演出,甚至教學生演唱都可以維生,為什麼堅持要來耍猴戲?」
衛塔寧可當一個貧困潦倒、浪跡天涯的耍猴戲藝人,也不願用病癒後與昔日名聲不相稱的音樂來謀生,或許可說是他性格上的偏執,但他悲壯的死亡,卻影響著小米的一生。
*
《聖經》上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苦兒流浪記》裡雖然沒有直接引用這句話,但藉由衛塔與亞根這兩個下階層養父的「身教」,讓小米知道了什麼是「抓奪」?什麼是「承受」?
小米的第二個恩師,就是他與衛塔在巴黎市郊的冬夜受困時,拯救並收養他的花農亞根。當時亞根死了妻子,家中有四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他卻堅持要照顧病重的小米。書中是這樣描述的。
亞根還為我請了醫生,那醫生診察後,說我病太重了,不容易就在這家中醫得好,最好還是送我去濟貧院吧!當然,送我到濟貧院很容易,我留在這忙碌的家中,還要他們來照料病人,已經是個大麻煩了,萬一我死了更麻煩。所以我想亞根一定會聽醫生的話,可是他卻不願意這樣做。
「這小孩子不是倒在濟貧院門口,他是倒在我家門前的,所以我們應該負責照料他的一切。」於是我仍舊留在他們的家裡,讓他們來照顧了。
亞根年輕時曾在巴黎植物園服務,念了許多關於植物學的書籍。雖然日後迫於生計,當了花農;加上兩個兒子對讀書都沒興趣,許多藏書都束之高閣。但他發現小米受衛塔影響而愛讀書時,竟也願意買書來成全小米。
亞根栽植花卉的溫室,是向銀行用十五年貸款買來的;不幸的卻在第十年毀於冰雹,亞根也因破產被判三年徒刑,四個親生兒女被四個分居法國各地的親戚收養,沒有血緣關係的小米被迫又要失去依靠了。
小米在這樣的窘境裡沒有抱怨、沒有忌妒。由於衛塔生前的教導,小米不願擔任僕傭,寧可背起豎琴,繼續流浪,並藉機去法國各地探望亞根的四個兒女。他到監獄探望亞根並辭行時,亞根與他是這樣對話的。
「我早聽到孩子們說到你的計畫了,可是我不能因為自己的需要,就不顧他人。做人應該先顧到他人,愛就是不求自己的益處,自私自利的人是不懂得愛的。」
「爸爸。謝謝你,我現在聽了你說:『愛就是不求自己的益處』,更堅定了我的信心。我會幫爸爸爸這句話帶給其他兄弟姊妹的。」
溫柔不是膽怯、溫柔不是退縮、溫柔不是懦弱、溫柔也不是沒有原則的鄉愿。亞根在妻子死亡後,自己要獨立撫養四名子女的最艱困時期,依然搶救並收養了小米。他用不自私的愛,給了小米最好的身教。
日後小米不但成了亞根落難時一家五口的聯絡人,也成了亞根的女婿,使他們一家五口重新團圓,也為小米自己的流浪生涯畫下完美的句點。
*
「溫柔的人有福了。」這可以說是《苦兒流浪記》裡最感人的地方,從小米與師父衛塔最後的的對話中就可看出。
「呀!師父真是個好人!」這是從我的心底叫出來的聲音。
「不,我不是什麼好人,你才是一個好人。將來你就會明白,你有一顆善良的心。記住,將來無論遭遇什麼環境,你都要維持這樣的心。這些日子以來,好像是我在照顧你,其實是我在依賴你。你聽我說話的時候,淚水潤濕了你的眼睛,這淚珠對我是最大的安慰。你的溫柔,是我晚年最直得誇耀的成果。」
《苦兒流浪記》雖是一本十九世紀時的小說,但作者不僅用細膩的文筆傳情寫意,高潮起伏的情節變化、絲絲入扣的性格刻畫,更讓本書的藝術魅力歷經一百年而不衰。
另外書中的注釋,讓讀者不只是讀了一個感人的故事,還認識了十九世紀法國的天文、地理、科技、社會與法律等知識,使得本書的趣味性、知識性與可讀性都發揮到極致,我也盼望讀者們能藉著閱讀本書,體會作者想傳達的「溫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