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豐子愷最喜歡南宋詞人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中的:「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所以在緣緣堂的天井裡,種下紅灩灩的櫻桃,油亮亮的綠芭蕉。從二樓書房望向窗外,他振筆疾書,寫了數百萬字的散文,畫了無法細數的雅俗共賞、沁人心脾的漫畫。
他的散文,在清徹通明的白馬湖風格外,其實有更多激越的成份。他的漫畫,除了繼承了簡筆詩意的竹久夢二,還有陳師曾。現代中國出版史上,豐子愷擔任過開明書店的編輯,繪製出版了許多長銷書;在畫完與林語堂合作的《開明英文讀本》暢銷書後,豐子愷下定決心成為一個專業作家,甚至成為中國現代最早的專職作家之一。
對才華洋溢的豐子愷來說,專業作家的路水到渠成。首先,他極為規律;再來,他非常勤勉;還有,他可以寫完文章後接著畫畫,同一個題材可以用兩種藝術形式表現。如果思路滯悶,他就寫書法。豐子愷的書法字從魏碑與《月儀》帖來,捺筆重卻飄逸曳出,像是竹久夢二的蜻蜓翩翩飛舞……
很多人知道弘一法師是豐子愷的恩師兼偶像,但是他真正親近的反而是儒釋大師馬一浮;自在地和馬一浮抽煙閒聊的心情,正如每晚用臺灣小酒杯喝點酒,放鬆緊繃的身心來看顧家中孩子們,都是一樣令人快慰的。
豐子愷的翻譯成績,也讓人肅然起敬。他翻譯九十萬字日本的古典文學鉅著《源氏物語》,時間上比林文月教授早了十三年。自學的俄文,讓他在文革後靠著翻譯俄文著作,生活較不匱乏。而晚年所寫的〈暫時脫離塵世〉文章也與他翻譯喜好的日本作家夏目漱石《草枕》頗有相似之處。
喜歡豐子愷的人很多,每個人都從他身上看到自己。例如對佛法的親近嚮往、對藝術的浸染薰習、對人性的隨筆鏤刻、對兒童的慈愛歌頌等。據說臺灣的音樂大師黃友棣教授,是因為幼時熟他的音樂著作奠定以後的音樂之路。藝術家如楚戈據說也是從親近豐子愷的漫畫做為繪畫的起點。莊因則以模仿入手,走出日後自己的風格。書藝大師張光賓與音樂家蕭而化都曾經是豐子愷的學生。謝冰瑩、楊牧、席慕蓉、林清玄、錢歌川等作家也喜愛豐子愷,而一般民眾喜歡的就更多,對於常常出現在教科書的〈漸〉、〈楊柳〉等文章幾乎都能朗朗上口。
筆者也是因為欣賞豐子愷藝術作品,進一步想深入瞭解,而寫出這一本研究的書。這本書和市面上的豐子愷書籍不同。例如從出版的角度考察豐子愷的成名經過、作為專業作家的勤勉不懈、釐清「緣緣堂」的符號意義、強調「開明書店」對豐子愷創作的助力、彰顯他溝通文學與繪畫跨領域的成績,還有臺灣光復初期豐子愷曾經有意定居臺灣的秘辛,以及畫了十餘幅臺灣題材的漫畫等等……以上種種,相信可以提供有興趣的讀者不一樣的視野,能夠從多元的角度看到有趣的、充滿詩意的豐子愷,讓這位「生活的藝術家」與「藝術的生活家」帶來清涼的禪意,與歷久彌新、慧黠溫潤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