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前言
研究歐洲美術史上的繪畫雕塑藝術,在情節性的題材方面,大體可分成五類:
1.希臘神話系統
2.基督教神話系統
3.各民族自己的神話傳說(如北歐神話、斯拉夫傳說)系統
4.歷史題材
5.風俗畫
其中,分量最大、最具有廣泛意義的,當推希臘神話和基督教神話這兩個部分。
30 年代,著名的文藝理論家和藝術教育家夏丏尊,對這兩種神話有過極簡約而精闢的見解:「這兩種思潮,一盛一衰,一勝一敗,循環往復地鬥爭著,形成了世界文明光華的歷史。安諾德說得好:『在這兩種相反的偉大思潮的勢力間,我們的世界在進行著。』」(註1)
翻開歐洲美術史,這兩大神話系統,交替出現,並駕齊驅,競相爭豔,為歷來畫家所採用而留下了豐富的作品。在這裡,首先對這兩大神話系統的起源、沿革,以及其在藝術史上的流傳情況,作一介紹。
希臘神話:人類美麗童年的詩
神話,是人類啟蒙時期的產物,是人類企圖探索自然、解釋自然現象的思維活動的結果。因而當古代先民看見閃電,聽到雷鳴,就以為天上有一個巨靈在掌管著,在古代的希臘,就創造了一個掌管雷電的大神—─宙斯。
春天降臨,希臘人愉快地生活在春光明媚的愛琴海邊,為這個美麗的季節創造了一個春天女神;嚴寒將至,人們就說春天女神被地府冥王搶去了,所以大地為之悲慟,萬物凋零枯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古老豐富的希臘神話。
神話產生於原始時期,但在科學能解釋任何自然現象的現代,它依然有文化上的、文學藝術上的意義。馬克思說:「希臘藝術的前提是希臘神話,即在人民幻想中經過不自覺的藝術方式,所加工過的自然界和社會形態。」(註2)這不僅是希臘神話形成的科學論斷,也說明了神話和人類初期文學藝術創造之間的關係。
古代希臘的哲學家、史學家、行吟詩人、劇作家、畫家、雕塑家和藝術工匠們,都愛用希臘神話作為創作素材,他們往往根據自己從各城邦國家所收集來的神話傳說,加以集中、糅合,賦予神話新的內容和形式。而這種新的創造,不僅豐富了希臘神話,還被民眾或藝人們廣為傳播,加以再創造,所以,古希臘神話有著極為豐富的內容,以及多姿多彩的感染力。
希臘神話具有純化人性,激勵奮進,追求美好,營造著一種悲壯的社會風尚。像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赫拉克勒斯、奧德修斯等英雄形象,在歐洲進步的文學藝術流派中曾起過良好的作用,成為反抗黑暗、嚮往光明的象徵。
古代希臘是個泛神論的國家,沒有使神話演變成宗教一神論的土壤。整個希臘世界,有各種環境的神明,有各行各業的保護神,有智慧的象徵,有力量的源泉……。縱覽希臘諸神或英雄,他們並不是可憎或神聖不可侵犯的,也不具宗教氣氛極濃的離奇幻覺,希臘的神是美麗的、詼諧的,與人民生活極為融洽的。
如太陽神阿波羅,他是光明、正義、藝術和青春的象徵;看看雅典娜,她是智慧、勇敢和貞潔的集中表現;再如那位創造了人,又給人類象徵生存和光明的「火」的普羅米修斯,直到現在,人們都難以忘卻他在高加索山上遭受三萬年之久的苦刑。普羅米修斯是古代希臘人民通過神話形式所創造的一個偉大的人!為歐洲浪漫主義運動留下了不滅的絕唱。
希臘神話的起源是很早的,有些神話在西元前 3000 ~ 1500 年的「克里特—邁錫尼文化期」(愛琴文化期)已經形成。這時期文化最發達的國家,是位於愛琴海的克里特島,並對後起的各希臘城邦產生經濟和文化層面的重大影響。
克里特島的神話傳說,對整個希臘神話的形成也是有一定的影響。例如,諸神之王宙斯,在克里特島長大,克里特國王邁諾斯是宙斯的兒子,死後又是冥國的判官;而神話中關於英雄特修斯的故事,與考古發現的古跡、文物相互對質,充分表現出克里特島的興衰,甚至連克里特的克諾索斯宮,都被認為是神話中巧匠代達羅斯所建的「迷宮」;其他的一些神話,如伊阿宋取金羊毛、特洛伊戰爭,就顯得較遲,至於阿多尼斯與愛芙羅黛蒂的戀愛故事,則屬於羅馬神話了。
可見,希臘神話的形成是長期的,由許許多多散居在愛琴海諸島、地中海東部希臘大陸各城邦國家的神話傳說匯合而成的。同時,作為意識形態的神話,是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進化而逐步形成的;也隨著生產工具、交通工具的發明和地理視野的擴大,城邦國家之間相互來往關係的日益密切,移民、雜居、流遷的頻繁而傳播的。城邦國家之間戰爭和殖民擴張等等條件,使希臘各民族間的民俗和神話相互交流、影響、補充,從而豐富了古代希臘的神話。因此,要考察神話的起源、原始形態和產生的年代是較為困難的,這是神話學的研究範疇。
由於希臘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分成很多城邦國家,並各有其開創的歷史和政治經濟、民俗、文化的獨特發展,這反映在神話上亦有各地自己的神和心目中的開國英雄,這些神話作為其民族的光榮史跡,世代相傳,如神話中的赫拉克勒斯,是底比斯城最偉大的英雄,後來成了神而進入奧林匹斯神族。這些英雄故事是神話中精彩的組成部分。
希臘神話中的神,有全國性和地方性的區別。有些神是全國性的,如眾神之王宙斯、大地之母狄米特、智慧女神雅典娜、太陽神阿波羅、月神阿提米絲、酒神戴奧尼索斯等,這些神在全國各地都有神廟,每年還為這些神舉辦全國性的祝祭活動。如四年一度的奧林匹克節、每年的泛雅典娜節、每年豐收後的酒神節等。每逢節日,全希臘都舉行盛大的祝祭活動,並有體育競技、文藝表演等活動。這些節慶對古代希臘文學,尤其是建築和雕塑藝術的發展起著巨大的作用。
希臘神話用文字記載下來的時間,大約在西元前 8 世紀,這個時期是希臘從氏族社會跨入奴隸制社會的全盛時期。震撼整個古代希臘大陸的第一屆奧林匹克節慶,在西元前 776 年的雅典開幕,它標誌著希臘文化進入輝煌階段。
荷馬史詩《伊里亞德》和《奧德賽》,就產生在這個時代。這兩部史詩,與考古發掘出的資證農業手工業高度發展和形成城邦國家的文物相對照,證明了荷馬史詩確實是藝術化了的口碑史,由是之故,這個興旺發達時期的希臘,史稱之為「荷馬時代」。從神話學的角度,最早的一部系統的神話作者赫西俄德的長篇敘事詩《神譜》亦應運而生,從此,希臘神話成為千百年來藝術家們取之不盡的創作素材。
在談希臘神話時,還應該談一談羅馬神話。其實,羅馬神話和希臘神話中的神,有的直接繼承,有的僅只改名,如宙斯在羅馬神話中叫朱彼得,赫拉改名朱諾,雅典娜改名密涅瓦,愛芙羅黛蒂改名維納斯等等。他們的事蹟,是在希臘神話的基礎上引申發展出來的,如羅馬建城的傳說,就是特洛伊戰爭的延續。
由於羅馬帝國在歐洲的霸權和拉丁文化的傳播,羅馬神話傳至歐洲,因此,人們對羅馬神話遠比希臘神話來得熟悉。這個神話學上繼承關係的時期,即是起自西元前 3 世紀的「希臘化時期」;羅馬帝國在西元前 146 年侵佔希臘大陸,一躍而為稱霸地中海、愛琴海的世界強國,從而進入古羅馬時代。新興的羅馬帝國極度崇尚古代希臘的這個時期,在歷史上也被稱為「希臘文化傳播期」。
在這個時期裡,希臘神話形成並豐富了羅馬神話,在文學藝術上,為歐洲藝術史創立了保存和模仿、傳播和擴大希臘藝術的過渡時期,沒有對希臘藝術抱著敬仰和模仿的古羅馬藝術,就很難將年代久遠的古希臘藝術較完整地保存和流傳,並影響著二千年來的歐洲藝術。例如,我們現在見到的希臘雕塑家比較完整的雕塑創作,大都出自羅馬或希臘人後裔雕塑家之手的摹製品。而另一些著名的雕塑,如《米羅島的愛芙羅黛蒂》、《拉奧孔》、《法爾內塞的牛》等等,均屬於希臘化時期的傑作。
當我們研究希臘神話與古希臘的文學藝術的關係時,就應該綜述整個藝術領域的每種文藝形式,特別是古希臘的史詩和悲劇,但是當我們單獨研究古希臘神話與雕塑繪畫藝術的關係時,就會發現,原來希臘神話的發展,以及它給予後來歐洲文學藝術的影響,假若沒有古代希臘的雕塑(及建築)和繪畫(現存的主要是彩陶工藝),希臘神話的影響就不至於有今天這樣深遠,這就是「人神同形共性」的藝術再現。可以認為歐洲美術史上幾乎沒有一個畫家或雕塑家對希臘神話表示漠視的態度。事實是,文藝復興以來,希臘神話已經成為主要的藝術題材之一。它與古代希臘造型藝術遺產有著血緣的關係。
現在,再簡單介紹一下,希臘神話傳到歐洲大陸時在藝術史上的一些情況。
歐洲中世紀的文化,與基督教宗教統治是分不開的。教會是全能的主宰,一神論視一切神話為異端,它把一切不符合一神論的文化全都判為異端邪說,並加以摧毀,至今,我們還可以在很多殘存的古代希臘羅馬雕塑和手稿上,看出中世紀教會的刀痕火跡。比如著名的佩加蒙《宙斯祭臺》上表現希臘神話中巨靈戰鬥的浮雕,就是被教會硬說它是《新約.啟示錄》中列舉的「別迦摩(即佩加蒙)的撒旦座位」而橫遭毀壞。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因此,一般都稱早期中世紀為「黑暗時期」,由是古代希臘藝術被淹沒了近千年之久。
至西元 12、13 世紀,封建制度已漸漸瓦解,在義大利,新興資本主義萌芽了,它雖然才踏上征途,但對舊制度不能不起著日漸明顯的摧毀作用。屢次爆發的農民運動,動搖了義大利的封建莊園制度,破壞了農村自然經濟,城市中成立了各種手工業行會,經濟集團的勢力越來越大,開始動搖封建貴族的集團利益,引起了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變化;廣大市民階層對教皇專制以及經院哲學,表示強烈的不滿;生產力的發達,自然科學的發展,亦導致了愚昧的宗教迷信的破產,人們一度十分狂熱的宗教信仰日漸衰退,他們要求新的精神寄託,要求瞭解世界,要求衝破一神論對人們的精神箝制,這就是文藝復興的社會條件和精神準備。
具有新興思想的市民階層,他們崇拜古代希臘的民主精神,並以古代希臘的民主政體、文化藝術,作為向當時黑暗勢力鬥爭的依據。
恩格斯說:「拜占庭滅亡時所救出來的手抄本,羅馬廢墟中所掘出來的古代雕刻,在驚訝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個新世界—─希臘的古代;在它的光輝的形象面前,中世紀的幽靈消逝了;義大利出現了前所未見的藝術繁榮,這種繁榮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再現。」(註3)
可見,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對文藝復興,有著絕對重要的意義。其實,所謂「文藝復興」就是古代希臘、羅馬文藝的再興起。希臘神話再度問世,為藝術家們所注意,並引起藝術上的革命,在文學上則出現了但丁、薄伽丘等詩人和作家。這個革命在繪畫雕塑藝術上更為突出,不僅表現在像波提且利、拉斐爾、米開蘭基羅、提香、丁多列托等藝術家對希臘神話題材的卓越描繪;而且受了希臘文化、希臘羅馬神話的影響,使原來的宗教畫和其他傳統內容的繪畫也起了很大的變化。
拉斐爾一開始畫家生涯,就受到希臘神話中大英雄赫拉克勒斯精神的鼓舞,作了《騎士的夢》,向騎士提出了新的時代的要求,似乎要他們拋棄中世紀的昏暗,像赫拉克勒斯一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去闖出一番事業來。
從本書收集的希臘神話故事與附圖中,也可以看出希臘神話題材,特別是其中顯示人的力量的英雄傳說、優美的戀愛題材,對於摧殘人的尊嚴、禁欲主義、苦行主義(它已經發展到肉體毀壞,比如鞭身教派),是一股強大的衝擊力。在古代希臘神話這巨大的精神力量面前,中世紀的「幽靈」的確「消逝」了,文化上的這一發展,絕非宗教力量所能阻止。
到了 17、18 世紀,法蘭德斯畫派的魯本斯、范戴克,荷蘭的林布蘭,西班牙的委拉斯蓋茲,法國的普桑、福拉哥納爾,義大利的卡拉瓦喬、貝爾尼尼等等,都曾以希臘神話故事為題材,完成了時代賦予的藝術使命,留下了優秀的作品。
19 世紀初期,藝術史上出現了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交鋒。
在對希臘神話傳統題材的表現方法上,又出現了變革。當我們觀摩了古典主義畫家如安格爾、卡諾瓦等的作品,再看看浪漫主義畫家如傑利訶、德拉克洛瓦等的作品,就可以發現,對神話題材的解釋,是存在著分歧的。
到了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印象主義以來藝術思潮的多元走向,使古代希臘神話獲得了宣洩人性的發展生機,如羅丹、布林德爾的雕塑,馬奈、雷諾瓦、雷東、克林姆等畫家的作品,甚至畢卡索等抽象主義畫家,都對希臘神話作了鋼鐵工業時代充分張揚人的個性自由的藝術闡述。
這裡不能專門在這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但當讀者熟悉了希臘神話,再對不同時代的畫家、流派在運用神話進行創作的構思、主題選擇和表現諸方面作一番琢磨,問題的結論是不難獲得的。
基督教神話:把《聖經》畫給你看
我們從藝術史的角度來研究基督教宗教題材畫,是按照科學無神論觀點進行的。即還以希伯來民族神話的本源,以及它衍變成一神教之後的宗教傳說。
基督教產生於西元前 1 世紀的羅馬帝國東方各行省。當時,生活在羅馬帝國殘酷統治下的人民,生活在最底層的奴隸、農奴及貧窮的自由民,曾掀起過聲勢巨大的暴動,階級鬥爭日益尖銳。
就在這時期,歷史上最著名的西西里奴隸二次暴動、斯巴達克奴隸起義(西元前73年),均曾動搖過帝國的統治。然而,這些暴動都遭到統治階級的殘酷鎮壓,數十萬起義者死於刀斧之下,成千上萬奴隸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面臨悲慘的現實,人們逐漸產生了宗教幻想。他們屈從於今生的悲劇,而祈求來世的幸福,妄圖從縹緲的希望中解脫,或是減輕現實生活所帶來的苦難。他們在尋求精神的寄託—─宗教信仰。這種新的宗教,必須具備這樣的前提:
一、在羅馬帝國,受壓迫的人與人之間,應該要團結合作的思想,使鬆散的信仰形成群體一致行動的教義。
二、在信仰上要提高被奴役者的人格,同時,也必須產生一個值得人們敬仰膜拜的形象,讓苦難者可以在特定的環境裡向「他」訴說自己的遭遇。
在這思想狀態下的人,要獲得精神上的安慰,這就產生了消極對抗社會不公的宗教形式,這樣至少可以從精神上擺脫羅馬帝國的殘暴統治,並發洩對這個統治的不滿。
這時,流傳在羅馬帝國東方各行省(相當於現在的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朗、敘利亞以及埃及一帶)中,一個降臨世間的神秘的「彌賽亞」(希伯來文,意即「受膏者」,即受神祝福者)死而復活(後演變為「神子」)的神話學說受到廣泛傳播,同時,猶太教的教義對促成基督教的建立,也產生一定的作用,信徒們大肆宣傳羅馬帝國的末日即將來臨,並將受到上帝的審判,而平等幸福的世界已為時不遠。
「彌賽亞」以「神子」的方式,造就一個叫作耶穌的形象,並建立了公社式的宗教社群。在這個教會組織中,信徒們過著極端清苦的禁欲主義生活,初創時期,他們在地下洞穴中秘密集會、會餐,每會必有人佈道。
有關耶和華的神話,現保存在《舊約》中;有關耶穌的神話,則保存在《新約》的四福音書(馬太、馬可、路加、約翰)裡,而在《新約》的《啟示錄》裡,它以神話性質的文學描寫狠狠地咒罵了羅馬帝國,特別是對以殘暴著稱的尼祿王。信徒們在教會裡發洩對羅馬帝國的仇恨,但是卻起不了摧毀羅馬帝國的作用。
根據四福音書記載,耶穌為上帝托庇於貞女瑪利亞而生,他到世間為人贖罪、受苦,最後被害、復活、升天,與上帝同坐寶座審判世人。由於基督教的世界性質,以及對世人的深遠影響(在這方面已超越了宗教的信仰範圍),這些故事得到文學家的藝術表現和畫家的形象再現,從此,教堂建築和宗教繪畫雕塑成了蓋世的熱門藝術。
神話傳說作為樸素的民間口頭文學,一旦異化形成宗教,就會改變面貌,基督教的神話學就具備這種特色。這種信仰,又受到希臘哲學中神秘主義的影響,繼承了羅馬斯多噶哲學的衣缽,為後來束縛人性的經院哲學、禁欲主義、苦行主義的看破紅塵、厭世、逆來順受、忍辱負重等思想紮下根基。
中世紀基督教文化最高的國家是拜占庭,拜占庭教會對基督教的世界地位,擔負極為重要的奠基作用。拜占庭正教在宗教儀式的形成、宗教建築和繪畫形式的創建上,都曾起過相當重要的作用。中世紀式的聖母和聖子、聖徒的形象,在拜占庭的壁畫、鑲嵌畫上得到了肯定,而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的宗教畫,主要是在消除拜占庭藝術模式消極影響的嬗變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學的昌明,尤其是天文學的發展,宗教畫的內容和形式也在發生變化。文藝復興初期的宗教畫家契馬布耶、喬托等的作品,已有別於拜占庭的宗教畫,隨著人文主義思潮的發展,尤其是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傳佈,使得文藝復興中後期的畫家對基督教題材的處理,又滲入了嶄新的思想內容。
中世紀的宗教題材畫,主要是聖母子的形象,以及《新約》上的一些主要的神話和聖徒先知的故事;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宗教題材畫擴大到空前的範圍,畫家開始以人文主義思想準則,在《聖經》中找尋有明顯反封建禮教色彩的題材,如抹大拉瑪利亞、耶穌赦免罪婦、莎樂美、葡萄園工人的比喻等,都是能給人以新的思想啟蒙的故事,無怪乎拉斐爾的聖母會受到正教徒的非難,而林布蘭的聖家族只是荷蘭小手工業家庭的寫照了。
作為一個神話故事,耶穌的一生是值得同情的,甚至是值得稱道的,人文主義畫家就是以這種新的精神去重新詮釋宗教題材,創造了耶穌形象。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們所從事的藝術思考的收穫,與教會宣傳或受雇於教會的聖像畫家的作品,是沒有共同之處的。
無論從社會學角度,抑是藝術學角度,宗教藝術除了具有繪畫雕塑藝術本身的創作規律和美學價值外,不可避免地受制於宗教教規、經書闡釋和宗教派別的佈道需要;另一不可忽視的是,宗教建築對繪畫和雕塑形式上的約束。
直到文藝復興,馬丁.路德(1483 ~ 1546)宗教改革,相對於中世紀宗教藝術的創作,此時要來得自由多了,宗教畫上可以表現畫家主觀見解的內容和主題的成分越來越多了;但是,徹底打破傳統宗教繪畫創作陋規的,是 18 世紀開始的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科學觀念,以及浪漫主義藝術運動對宗教藝術的衝擊。
而當產業革命徹底勝利,使歐洲社會迅速步入資本主義世界之後,宗教建築出現了劃時代的變化,先是淡化傳統模式而向普通樓堂館所靠近,而當高更於 1889 年畫出《黃色的十字架》,當梵谷把「基督在以馬忤斯」的傳統題材,闡釋成荷蘭礦區工人的家庭生活寫照之後,隨即產生了一批完全平民化的、或把基督及其門徒畫成平民也就不足為奇了。於是,在20 世紀 50 年代法國大建築師柯比意(1887 ~ 1965)用純現代主義建築理論建造朗香教堂,抽象主義繪畫入侵宗教畫領地已成不爭的事實。
這對於宗教藝術本身的是耶非耶,我們沒有必要在此爭議,在本書中所附的圖版中,從拜占庭正統教義繪畫,到 20 世紀出現的抽象主義宗教繪畫和教堂裝飾中,可以明顯地看出,宗教教規和經書闡釋已經淡薄而又淡薄了。無論是古代希臘神話,還是以基督教宗教為題材的繪畫雕塑創作,今日都已經式微而走進歷史,本書就是要向一般大眾作一簡約輕巧的導讀,開展那一段曾經輝煌過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