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人哪,求你快來,如羚羊或小鹿在香草山上。」
「香草山」之名源自《聖經》最優美的情詩集《雅歌》,隱喻著一個純真而美好的、有信、有望、有愛的世界。作者希望藉由這部作品重燃世人對愛的信念,認識到在庸常的物質生活之上,還有一個不可征服的心靈與精神生活。
《香草山》以情書和日記為藍本,如實地記錄了余杰與妻子的生命軌跡與心靈地圖。它既是一個愛情故事,也是出生於七十年代的中國新生代的一部心靈史。書中描述了「天安門後一代」對愛情、理想和正義的執著求索,以及對社會黑暗的反思與批判。文體遊走於抒情和議論之間,對於善與惡、笑與淚,人間的苦難與人性的光輝,省思深刻,文辭雋永,許多優美靈動的段落更猶如獨立的散文詩,或富於哲思,或撫慰人心。
2002年,《香草山》由中國的長江文藝出版社首度發行,備受大學生和年輕人的喜愛,印行近五十萬冊。那段期間,在許多大學的學生宿舍裡幾乎是人手一冊。2011年,余杰針對海外讀者作了更大幅度的修訂,除了恢復簡體字版被刪除的禁忌話題,並在家族故事中增加大量細節,力求通過家族史來呈現中國半個多世紀的社會變遷與磨難。
作者簡介
余杰
1974年生於四川成都平原一個美麗的小鎮。聰慧早熟,十三歲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就讀北大中文系和中文研究所期間,創作了上百萬字的作品,在北京的幾所大學廣為流傳。
1998年以雜文集《火與冰》一書驚動文壇和學界,該書嚴厲批判中國大陸社會、文化、教育、政治等層面的弊端,迅即引起巨大迴響,印行上百萬冊,並榮獲中國最大的連鎖書店席殊書屋好書俱樂部「1998年十大好書」。
有「北大才子」之稱的余杰,以犀利的言論轟炸沉悶的知識界,引領一時風騷。有人將他的少年得志比為五四時期的胡適,有人將他喻為當代魯迅,更有不少人將他和八○後人氣最旺的青春作家韓寒並列。
因積極參與中國人權活動,並公開宣揚言論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2004年起著作全面遭禁。儘管如此,仍筆耕不輟,先後受邀到歐美及港台數十所大學和學術機構訪問,並曾獲美國前總統小布希接見。近年來已在港台出版了十幾本政論集,成果豐碩,視野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