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書展
難忘的心愛的人:金枝演社的胡撇仔美學

難忘的心愛的人:金枝演社的胡撇仔美學

  • 定價:380
  • 優惠價:95361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34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窖藏18冬,醞釀500天,金枝演社X 國藝會X發言權出版跨界大合作!

  台灣出版史「首次」完整紀錄金枝演社劇團美學 & 文化脈絡 & 生命歷程故事之全心力作!!

  林懷民、黃明川、紀蔚然、蕭青陽、張四十三、黃淑文、吳耿禎等名家一致力薦;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中央社、台灣醒報、蕃薯藤、鳳凰網等媒體同時狂推!2011年冬,《難忘的心愛的人—金枝演社的胡撇仔美學》鄭重推出!!!

  時序回到1993年春,兩個對表演執著的傻子,用一張A4影印紙寫了戲劇符咒,拐騙一群傻子探索生命,在一間名為「人性空間」的角落,就這麼搞起了戲,當時,這群人連劇團叫什麼名字都不清楚,後來,有了一個俗得很到味的團名—「金枝演社」。

  18年來,金枝演社演過鄉野廟埕、古蹟、廢地、高樓頂、穹蒼下,也走進了國家劇院殿堂,儘管團裡多少傻子上台下台,但不變的是—搬演著這塊土地生命的悲歡離合。最終,化為觀眾心中永難忘懷的悸動與幸福。18年後,金枝演社將這超過6,500多個日子裡的感動與回憶,悉數記錄在《難忘的心愛的人》之中,作者葉子華參與劇團演出前後逾6年,所有的歡笑與淚水,一次地、頂真地、詳盡地燦爛呈現!

作者簡介

葉子華

  我喜歡旅行,占星分類上說雙子對生命總是好奇,這樣說來性格與出生剎那遠方星宿排列是有些關聯性的。自幼行游於台南烏山頭鄉村林野間,18歲堅持到台北,拎著母親特意至棉被行「打」來的被子及簡單行李隻身北上讀書。生命的行李日益堆疊,我的世界在台北城裡膨脹長大。大學唸的是台師大特教系,大二時發覺自己不想也不適合當老師,但問我真正想做什麼?茫然。於是繼續做一位特教教師。沈潛多年發現自己突然想學表演,決定戲夢人生,加入牛古演劇團。2005年考上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2006年加入金枝演社,展開日夜世界分離又連結的生活,白天教書,晚上學表演,甚至後來有機會隨著劇團到處演出。我的旅行因著金枝演社的流浪戲班越走越遠,越走越深行入心底。旅行,帶來能量的匯聚轉換。與金枝演社共行的旅程,凝結成我人生的精神膠囊,開啟我不同的生命視野。後來的我,越來越喜歡在城市裡、島嶼邊緣、社會期待、家人關注中、職業責任間、自我期許、夢想天空裡…… 漫游著,看世界,學生活。

 

目錄

(part 1.)
推薦序@用性命和土地搏感情黃淑文
推薦序@自在且好玩的入戲太深吳耿禎
推薦序@胡撇仔筋骨的創新力道王榮裕

序曲@有情之書,機遇之歌

輯一 因「戲」離合的母子
茉莉
皆因戲子
反叛的青春
因戲聚首的母子
戲神:傳承母親的精神
「優」之後

輯二「找」:我從哪裡來?
老皮箱
月光下,咱找路作陣行
尋找骨子裡古老的身體
破與融:歌仔戲與現代舞台
相遇於媽祖行腳路途上

(part 2.)
輯三走出劇場,闖蕩江湖
玉蘭花
阿母的戲班人生
我就是在顛覆
台式快炒拼貼大雜燴
擲入禮教湖泊之石
點燃角色性格之火
邊緣境域
邊界另一邊,海天之外
輯四新舊之間,戲班裡的日子
戲籠
極盡所能的故意
竹篙鬥菜刀,岳飛打張飛
尋找自己的小生與小旦
輯五樂暢的人生
七里香
來玩嘛!偏要「不一樣」之坎普哲學
嚴肅地看待輕浮,輕浮地面對嚴肅
以祖父母的腔調說話
玩出生命新價值
句點@圓的啟始
@難忘的感謝的人
@臨盆的叨絮的編者跋

 

推薦序1

用性命和土地搏感情 黃淑文

  活到這般年歲,若是有人問你:「你是偎叨來?你是啥米款人?」或者「你的性命攏是花去叨位?」不知你會如何回答?

  或許這一本關於失去與尋找的情書,一段動人的劇場尋夢之旅,可以幫助你梳理記憶的紋路,撥開自我的硬殼,回到心靈的原鄉,找到自己的答案。

  全書分成兩條感情的軸線,一條是作者子華因為失戀而想把討人厭的自己丟掉,寄生於別人的身體去演戲,卻誤打誤撞一腳踏入金枝演社,經由劇場的磨鍊探索,終於明瞭「即使重新來過一次,他仍會走上一樣的人生,不管別人怎麼遺棄他,或者他怎麼遺棄別人,他仍然不會成為自己以外的任何東西。 」

  另一條感情的軸線,則以金枝演社藝術總監王榮裕為主體,敘述王榮裕從憎恨演歌仔戲的母親,厭惡自己在戲棚腳長大,到日後挖掘母親留給他的戲劇養分,以胡撇仔戲活潑、自由、直率的調性,一步一步發展出金枝演社獨特的表演風格。同樣的「失去」與「尋找」,子華一邊浸潤其中觀看自己,一邊跳脫劇場之外成為觀看者,娓娓道來金枝演社從草創到茁壯的心路歷程,讀來真摯動人,讓人忍不住掩卷落淚。

  我想,書中最寶貴的,不僅僅是一個演員走入劇場經歷生命的洗禮找回自己,更感佩的是,受歌仔戲乳汁哺育成長的王榮裕,將自身生命的觸角深探母體文化的底層,尋找從台灣這塊土地所孕育出來的表演形式,找到台灣人的個性,台灣人的歷史。他在回歸母親謝月霞懷抱的同時觸摸到土地的心跳,找回情感的根、土地的根和文化的根。

  承繼母親野台戲的精神,為了把觀眾重新拉回戲棚下,找回劇場在地的生命力,在書中我們也看到王榮裕顛覆制式劇場,用性命和土地搏感情,讓團員走出劇院進入龍蛇雜處的夜市,以落地掃的野台形式演出《胡撇仔戲─台灣女俠白小蘭》;選擇廢置的舊酒廠演出《古國之神—祭特洛伊》,不僅自己睡在沒水沒電、長滿雜草、堆滿砂土垃圾的廠房,還要求演員每日輪流清除砂石,和演出的廢酒廠產生親密的感情連結;九二一大地震,王榮裕更帶領團員以卡車載運著「流浪舞台」,集體住進居民臨時搭建的貨櫃屋,協助災民重建並在各鄉鎮義演;近年來更是結合淡水古蹟滬尾炮台演出《山海經》,讓夜風、星光、明月成為戲中的一角,並和演員同步呼吸同步對話,不僅叫好叫座,也打破劇場與觀眾的隔閡,以肉貼肉融入土地的親和力,發展出會呼吸,會流動,從土地裡長出來的劇場美學。

  金枝演社是台灣少數以台語創作(帶著祖父母腔調說話),演出現場不時出現三代同堂一起看戲的現代劇團。雖然王榮裕刻意以誇大粗鄙的性格塑造人物,但我認為從《群蝶》無所不用其極揭露人性的醜陋,到《浮浪貢開花》極盡所能的故意形塑一個表面無所事事,卻很能享受生活情趣的小人物,王榮裕真正關心的是人的本質。這是他經歷生命種種的淬練「繁華落盡見真淳」之後,有自覺的選擇這樣的小庶民,突顯金枝的表演風格。

  或者,我們可以這麼說,這樣一個可以拋去禮教束縛,釋放內在捆綁,讓生命擁有更多選項的「浮浪貢」,其實活得更像一個真實的人,一個有情有淚有人味的人。金枝上演的主角往往只是一個如此真實的小庶民,這個小庶民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你。過去的時代拉扯,曾把我們炸成碎片,但金枝不控訴分裂,卻用溫情的理解為我們縫補時代的創傷。王榮裕企圖拋出的其實是新的台灣價值,不分你我,不分族群,自由自在的「樂暢」哲學。

  把劇團當作戲班,帶領金枝這個大家庭,王榮裕認為「每個人都要認真的玩,玩出生命的新價值,就可以找到自己最好的位置。 」金枝演社一路走來有今日的成就,除了靈魂人物王榮裕之外,背後還有一路相挺的生命伴侶,製作人兼編劇游蕙芬,以及優秀的演出團隊。這本書雖是子華自我追尋與感情的投射,卻也是第一本以專業的理論,完整剖析金枝演社每一齣演出劇目的戲劇專書。

  誠如書末王榮裕告訴子華:「不管你做什麼決定,攏是你用性命換來的……」,恐怕也只有在這樣的戲班家庭長大,隨著王榮裕用性命和土地搏感情,踏踏實實的愛過、哭過、活過,才能像子華寫出這麼至情至性的文字,獻給金枝演社也獻給自己吧!

推薦序2

自在且好玩的入戲太深 吳耿禎

  有一種藝術的存在凌駕於普世認定的美感之外,它像一朵兀自生長的奇異花朵,任何的品頭論足都顯得有點多餘。它自成一格,不太需要被收編歸類,不被框架。

  金枝演社的精神如是。而也不只如此。

  《難忘的心愛的人》這一本由團員葉子華娓娓寫來的有情之書,提供了認識金枝演社更豐富面貌的機會。書中許多篇章都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某種「多重之眼」,也像一個演員的精神分裂之語 ─ 在她書寫爬梳自我內在之餘,又試圖整理劇團的文化脈絡。她從研究所學生入戲成為演員,又回觀王榮裕二哥的創團故事與成長歷史。也因為她如此坦誠與樸實的記述,讀者得以共鳴,一起參與人生的難題。

  讀著這本書的同時,你彷彿跟著子華遊歷了一次金枝演社的台上台下灶腳佛桌,也順便認識了「老爺」,對天上的謝月霞女士招手微笑。

  二○○六年我大學畢業,旋即因為雲門舞集流浪者計劃流浪中國陝北,回台灣之後我開始變成一個「浮浪貢」,沒有進入一般公司或事務所工作,背負著從高中自立以來的貸款,不知道未來在哪裡。然後我看到一個充滿夢想與活力的地方 ─ 劇場。也許是大學所學建築系的嚴謹思考與責任感的沈重,劇場的天馬行空讓我得到一種暫時的精神解放。

  我因緣際會做了一些舞台美術,也參與過大劇院的舞台工作,我著迷於劇場實現日常生活之外的不可能。於是二○○七年我接到金枝演社的戶外環境劇場《仲夏夜夢》的舞台設計機會,那是台北多雨的一年,也是我後來一頭踏進藝術創作的前哨站……

  我騎著小五○機車來去六張犁住處與劇團淡水窩。北投子大樹下下車拐進一巷弄小路,轉接著彎曲的田園小徑。排練場的狗兒搖著尾巴來迎接。大雨下著,雷電交加,我在大度路上差點被雷打。二哥王榮裕在排練場的門上用書法寫著,「啊表演藝術,傳心不傳法」。我第一次跟著團員們一起晚餐,還有難忘的王阿母的雞湯。每當我看著團員們一起化妝的時候,莫名有一種久違的家的感覺。我那時十分羨慕團員們這樣戲班底的生活。團長的兒子王品果東奔西跑,是劇團裡奇妙的化學作用。行政總監蕙芬姐掛心著我經濟狀況不佳,也交付我製作《浮浪貢開花 Part 2》之道具。

  難忘一夜於淡水小白宮外草地排練,雨勢愈大而排練暫停,大家紛紛躲進小白宮避雨,《仲夏夜夢》導演施冬麟獨自在雨中跳起了一段舞蹈,他是那麼自然的用一種巫語在跟天地對話。環境劇場的天候應變有時也像農民看天吃飯,演出順從天意而延期。

  而後,我便前往金山朱銘美術館駐館創作,至今一晃眼,回首感念劇場的包容與金枝演社曾經給予我一個家的感覺,無與倫比的台灣在地經驗。

  金枝演社是台灣少數支付團員底薪的劇團,創團藝術總監王榮裕的用意是想要好好栽培團員,真正營造一個戲班子的家。團員們練就一身上山下海的功夫,全身熱愛投入於劇場創作,他們十分在意整齣戲的各個細小環節,舞台的組裝搬運拆台,他們也一起同心完成,這是我在其他劇團少見的。團員們每年參與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砥礪心智,從民間的信仰一步一腳印體現台灣的生命力,雜技、花鼓藝陣、歌仔戲、太極導引……等等學習,發揮於舞台上,能融合多元文化,卻又消化成為金枝自己。

  閱讀這本書的同時,你不只看見一個演員在台上台下如何下功夫,把歡樂幸福帶給觀眾的無敵能量,也會為台灣劇場工作者深感驕傲。

  從鄉鎮廟埕前的野台戲《胡撇仔戲─台灣女俠白小蘭》到國家戲劇院演出《大國民進行曲》台語音樂劇,金枝演社的對話場域相當靈活,自由的打破城鄉之間的隔膜,劇本以台語文為基調,擄獲各個年齡層的觀眾。從早期的實驗嘗試到「找到自己的自在呼吸」,金枝演社的作品風格特異鮮明也平易近人,還記得朋友跟我說過的一段觀看《浮浪貢開花》的感動經驗,開演前他在觀眾席上看見一對母子,兒子是智能障礙者,母親對兒子安撫著說「等一下呴,等一下阿才出來你就笑了喔。 」朋友感動地對我說,一個劇團能有這樣的觀眾,何其偉大。

  如書名的副標定調,葉子華從胡撇仔戲的脈絡定義金枝某部份的表演美學,而我卻又覺得或許金枝演社在這個時代完成的意義尚未論定,它可以自由的成為不需要被定義的「」。

推薦序3

胡撇仔筋骨的創新力道 王榮裕

  首先做為被書寫的這個團體裡一份子,寫這篇序的人不該是我,但是從子華的文章裡,讓我不禁重新整理這麼多年來自己做過的東西。閱讀時有個意念浮出來 ─ 為什麼胡撇仔戲會成為我從中找到養分的源頭,轉化的動力,然後找到自己的一個表演style呢?我想提出我自己看待胡撇仔戲的觀點:胡撇仔是一種相當天馬行空、自由揮灑的表演型態,與台灣文化裡「竹篙鬥菜刀」的特質相同。「竹篙鬥菜刀」反應出台灣文化裡的拼貼寫照,因為台灣受過許多不同國家、種族的統治,他們都在台灣文化裡留下痕跡,形成拼貼的文化特性。

  另外,我領悟到傳統戲曲,像傳統歌仔戲、京劇,他們沒辦法搬演現代的故事,也沒人用傳統戲曲搬演未來的故事。而歌仔戲班在日治時代,因緣際會顛覆了傳統戲曲強而有力的框架,找到新的生命路徑。胡撇仔戲在內台戲時期非常盛行,當時已發展出非常豐富的形式,可惜在所謂政治正確或是藝術正確的旗幟下,邊緣的東西永遠需要很長遠的奮鬥歷程,才能被視為正常而被接納。

  記憶中我媽媽所演過的劇碼都很有趣。歌仔戲班受到胡撇仔戲的影響,他們演出的劇碼相當天馬行空,比如說像《運河悲喜曲》、《基隆七號病房命案》,戲班就能以當時的台灣時事來做戲,此外我也看過我媽媽的歌仔戲班以胡撇仔來演《茶花女》。有一次我和媽媽在家裡看黑澤明的《亂》,看完後她說太好看了,以後要在戲班裡「講戲」讓大家演這齣戲。歌仔戲班有意思的地方就在這兒,「講戲」先生只要看完電視電影,或者了解現代當下的事件就能改編成戲齣,而理出故事大綱,講完戲,戲就能演出了。演員有能力依情節唱唸七字仔,這就是「活戲」。能演「活戲」的演員「腹內」要很豐富,就是台語說的「腹內有膏」的意思。

  我做劇場工作學到了藝術創作是一種框框裡的絕對自由,舞台框框被我打破,沒有框框可以限制我,這是我將胡撇仔戲的精神特質再運用到戲劇裡做突破。近來已有人在傳統戲曲裡進行類似的改變,像吳興國就在打破舊包袱。我覺得歌仔戲裡的創新源於胡撇仔的精神,傳統裡很難創新,但是胡撇仔戲提供了管道、實驗的價值,創造出新的表演形式。金枝只是比較勇於做、勇於面對未知的挑戰。當然謝謝子華在這些年的時間,把金枝的種種整理出來,可能沒辦法是全貌,但卻是她所看到的金枝。也期待她能在戲劇這條路上繼續和我們一起奮鬥。

作者序

有情之書,機遇之歌

要 如果要吟唱一首我自己的機遇之歌,我想那曲調大致是清囀愉悅輕透著幸福感。怎麼也沒料想過自己與劇場產生了某種奇特的關聯性,而這關聯性的強度,如同暗夜裡孤立海崖邊固定節奏發出亮光的燈塔,讓我沈浮於內在掀起的濤天巨浪裡,仍看得見泅游的方向。如今,我安全上了岸,理好衫衿與心情,藉由書寫將心境清掃整理一番。至於未來怎麼走,我還不清楚,但我將哼著歌散步前往,或許下一個生命目標就在巷底綠藤白牆後。唯一確定的是白牆後的種種可能樣貌,不再使我畏懼裹足不前了。

  二○一○年初夏時節,我的碩士論文將結束完工之際,忽然獲知論文將有機會走出國家圖書館的論文藏書閣,心中五味雜陳,雀躍想著怎麼會有這般的好運氣,只是隨之源源撲捲上身的是密實難排解的壓力。揣拽兩極化又肩併肩共存的心境,不停思索著論述性的學術論文如何成為一本引人輕鬆流暢地認識金枝演社的書籍,我該用什麼切入點呢?沒什麼獨特想法,隱隱浮現的約莫是寫出我眼中所聞問知曉的金枝演社。於是,我不時往來於論文與幾年來為了表演、為了論文、為了自己的日記裡,看著寫著轉著,情景、聲響、味道、話語穿梭沈落浮游於腦海。微妙的感覺。彷彿揪看身在遠方的戀人,即使我與他之間的距離無法再縮短,即使時機引我必須於此站下車,但當文字於電腦螢屏上紛然落下,一切看來仍然密紮紮的油綠植滿心頭。

  我想,這是一本情書吧!一本關於失去與尋找的情書。或者我可以稱它為一本有情之書。

  情書的書寫鋪陳單方面的綺想貪戀,義無反顧式的文字堆砌,相當主觀。羅蘭巴特說情書發散著自身與對方連結的需求,如慾望期待著回音般殷切。或許早於論文題目確定的剎那,我已發出這小小的訊號,一種期待對方發現「我懂你」的訊號。我想關係裡,不論是親人、朋友、情人、同事……,所有生命會遭逢的人際互動所重視的質素裡,若整理列出個排行榜來,「理解」大概會出現於前幾名的席位上。只是對於除了自己以外的人,我們能理解多少呢?如果對自己的理解都可能僅如冰山一角般淺薄,米蘭昆德拉說人一旦執起筆來,就開始將自己轉成世界。這個世界是個自我又獨特的世界。所以我執起了筆,寫下我所認識的金枝演社及來往穿梭其中的身影,建立我腦海裡所理解的金枝演社世界。事實上,也僅止某個片面真實的金枝演社,以及我以為它在我的小世界裡引發的種種反思與改變。因此,我想這可能更接近於某種程度的自我揭露。這本情書的書寫對象竟吊詭地不只是我的戀人,還包含每一個經過時可能翻閱的人們。而不論書寫對象是誰,因為揭露而來的不安感與時俱在。但或許妥適排解掉這不安正是我人生裡必須經過的歷程。

  某一任情人這麼告訴我,他說每一段感情都帶來一項功課,我們得運用上一次功課裡學到的東西,於現存關係裡用心完成眼前的本份。回想我與金枝演社共同生活工作的歲月裡,的確學到了不少,調整了許多,也可能不多不少正好是我當刻所處境地需要的份量。這本情書裡所留下的刻痕,即是我這一向以來因它與我的互動關係裡所明白體悟的種種……

  今年年初時,空氣裡寒風蕭瑟,台北連綿濕冷的雨,下著。一位初識不久的朋友問我:為什麼你一個特教老師會去當演員?望著車子的雨刷撥劃開擋風玻璃上密織的雨滴,一下,兩下,我不加思索回答:「因為失戀」。

  此番失去,我跨入劇場世界的大門。

  往往當生命裡舒適安穩的狀態陡然消失時,也是生命重要轉折契機冒出頭來探看的時候。當時相當青春年輕的我,失去依以攀附的生活重心──戀情,自怨自艾陷溺於傷害與被傷害的嗔苦情緒裡,致使日常教學工作、個人生活紛亂不堪。幸而生物本能上存在著基本求生意志,致使腦子閃過個從未有過的念頭──既然我不能好好當我自己,那麼把這個討人厭的自己丟掉,去當別人,演戲吧。此後,從想把自己扔掉,寄生於別人的身體,遁入他人的思惟裡依以維生的想像中開始,我誤打誤撞地踏入了劇場世界。殊不知當時想丟掉的,卻是我一路走來的核心課程,需耗時費心學習與了解的生命功課。

  人很奇妙,成長過程的某個階段會悄悄地蘊釀著一種質變,一點一滴滲透改變人,形成隱性性格沈於腦部底層。印象中,兒時喜於成為觀看注視焦點的我,不知何時開始產生變化,越縮越小,越來越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意見,逐漸習慣隱於人群中。如果接續而來的生活中,當質變致使生命歪折扭曲時,還能使出氣力攀山越嶺尋高人習藝救自己,何其有幸。

  感情任性糾結那一年年底,發現破報上有一欄牛古演劇團徵演員的小告示,我硬著頭皮去應考,雖沒考上演員,但加入了附屬於其下的教師劇團,開始學習戲劇教學的技巧。有一年過年,劇團編導廖順約老師與大家一起齊聚閒聊,他談起劇場、戲劇,那時,我被他身上一種對劇場無以名狀的熱烈力量拽引著,然後一個念頭閃過「我要考戲劇所」。於是那一年我報考了三個月後的研究所考試,沒考上。幸而仍有一股奇異的力量扯著我,沒讓自己被「唉!算了,還是不適合啦!」的念頭當下擊退。隔年,我如願進入戲劇研究所理論組讀書,讓自己有機會進一步貼近表演的場域。進入研究所,如同進了大觀園的劉姥姥,我覺得花草人物怎都如此鮮亮動人,新奇有趣。只是我少了劉姥姥那股率真自在的勁道,讓自己站在園子裡任由什麼都不懂的心虛與好奇撕扯擺蕩,人益顯得靜默。

  研三那一年,經老師的引領及同學的鼓舞,我選擇了【金枝演社劇團】做為論文研究對象。其實,當時壓在心底那個的小小心願──我想演戲,暗自躍跳、蠢蠢伺動,只是這心願我怎麼也無法對老師同學們說出口。第一次在電話中與金枝演社的表演指導施冬麟聯絡參加實習團員訓練事宜時,他慎重地問我:你想不想當演員?他表示不要「呃……想試試看再說」這種不確定的答案,而是明確的「想」與「不想」。我鼓起勇氣回答「想」。於是,二○○六年四月初,我加入了金枝演社成為實習團員,正式展開自己的演員修煉道途。

  進入劇場世界之前,我對世界對自己對人生已累積著諸多不滿、怨懟、自責……,然後眼角瞥見生命裡不可能的可能閃光──穿著衣服跑步的兔子,我緊追隨那道呈現於眼前的閃光不停跑,不經意闖進我不熟悉的世界。如同掉入兔子洞的愛麗絲,我尋找失去的我,進入幻境裡與紅皇后及她的兵士們對峙纏鬥。我想那位紅髮幻象是我內在反照出來的一個又一個執念愚想的凝像。而上一個我認識掉入兔子洞的人是王榮裕。他長年困於失去慈母關愛衍生的憎恨自卑糾結交雜心境,一路向前衝進洞穴裡,想找到證明母親因戲而失能不過是藉口的明確證據,結果他找到的多半關於自己。路上遺落的星點痕跡,讓他發現了長年冰封凍結的是強加澆灌於他心上的假象,明白後,他拋開冰凍的假面動身回歸母親身邊。

  愛因斯坦說時間是彎曲的。丟擲出去的迴力鏢,繞行一圈後,多半回到原點。只是愛因斯坦發現的彎曲時間會彎向何方呢?向上?向左?向斜前傾?人的智慧養成速度追不上生理衰老的時間,看不清生命的弧線將畫向何方,終點在哪一個彎曲出現。死亡身軀龐大虛無又實實在在地緊挨著人,就像將一枚銅幣貼著眼睛看,怎麼也看不清上面的紋路般,人類看不清也想不通,心中多半滿載著胡疑問號。我想這大概是人類如此懼怕死亡的原因之一。彎曲的時間性表現於佛家的世界觀即是圓。只是,佛家的大圓世界有多遼闊?人的生命路徑似乎或多或少重覆著某一個存在世界角落的人物所走過的路徑,或許就是這種跨越族群、國界、文化的相似性,令人不禁思索佛家的圓與輪迴。時間走著,社群關係、社會發展、文明進程、人類慾望交相反應疊織起人為歷史,一一展拓留下深深淺淺的印記,那被稱為記憶。記憶似乎停留於時間某一點,然伸手探觸會發現當年歷史如微粒如星塵仍在周身或隱或現流轉碰撞著。

  劇場灑落了星塵於王榮裕身上引他尋找自己,反思自己與環境與人物之間關係的場域。陽光下一轉身,我的指尖似乎也散逸著點點星芒。為了上舞台,我必須突破那個縮小的我,打破我乖乖牌好學生的行事風格,於是不斷地尋找、掀開自己身上那個隱形金鐘罩。因為劇場,我隨著金枝演社認識什麼是浮浪貢,何謂邊緣,體認肯定「不一樣」、「不完美」、「不標準」、「不成材」的價值與美感,見證一群看似過著浪漫生活的藝術創作者,如何嚴肅甚且嚴謹地藉由劇場反應他們的世界觀。因為劇場,我認識了一群熱情直率,對表演認真甚至虔敬的人們,看見他們怎麼克服現實生活裡的種種貪嗔痴戀。因為劇場,我學著更寬容而開闊地看待世界與身邊的人事物。

  生命彷似一串串經過極精密計算排列的骨牌,所有看似有關以及看似不可能的骨牌陣連結交互影響,觸發後,一個接一個綿綿扣連,一關又一關上上下下,轉彎飛越跳接,最後顯現一幅幅獨特的景致。凝視眼前景致,我吟唱自己的機遇之歌。歌詞裡傾訴著我與我戀人們之間故事的情話,靈感來自我對戀人們的無限依戀與祝福的有情之書。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8528376
  • 叢書系列:金光三部曲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4.5
5人評分
|
5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4
5.0
|
2012/01/16


失戀,偶爾會讓人毅然決然作出一些平常不會做的事情,演戲只是其中一個還蠻算正常的嚐試,只是作者一個率性下的決定,她加入劇團,考上戲劇研究所,跟隨金枝演社的訓練與演出趴趴走,發言權出版社蘇先生恰好認識金枝演社的團員,一線牽一線,這本書出版的契機於焉完備。

《難忘的心愛的人—金枝演社的胡撇仔美學》全書雖以原型論文改寫,但是葉子華充滿真心誠意又細膩抒情的感人筆觸,潤飾論文中常有枯\燥乏味的舉證說明,娓娓道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小故事、小插曲、小觀察,讓讀者了解金枝演社的起源,背後其實有王榮裕與謝月霞母子,因戲消除隔閡重新結緣的親情大和解,創團後的金枝演社,除了母親歌仔戲的傳承與關心劇團大大小小的事,也以仰慕的心,記錄排戲間的空檔思緒與隨想,探討劇團主題特色摸索和團員的訓練方式(每年必隨行白沙屯媽祖進香),更保留論文結構的條理與嚴謹,詳實記下創團後每一齣戲誕生的緣由和特別強調的特點,演出後的迴響批評反省,而且與主題相關戲劇與美學的推陳論述也有多加闡釋,是葉子華走出學術象牙塔後,集結給金枝演社的情書大全,看完後,包準能夠深深體會\"難忘心愛的人\"是啥米感覺喔~~~

說來慚愧\,這些年看過的天鵝湖等芭蕾舞劇或是欣賞過的交響樂團,比起雲門舞集與國樂團的演出多很多,除了小時候陪阿公阿嬤看楊麗花或葉青的歌仔戲與黃俊雄的布袋戲之外,對臺灣傳統戲曲與劇團的了解非常少,連\"胡撇仔\"的意思都不知道。

\"胡撇仔\"一詞,來自日語外來語「オペラ」(opera),在日據時代皇民化運動,傳統戲曲如歌仔戲必須「改良」才能演出,因而產生一種融合新劇、歌舞劇、西樂等表演風格的戲劇型式,金枝演社的胡撇仔戲有《台灣女俠白小蘭》、《可愛冤仇人》、《浮浪貢開花》等等,每齣都有野台戲立即吸引過路觀眾的眼光、駐足往下一探究竟的興味。

金枝演社現已是台客第一天團,「俗~擱有力」的金字號召,老少咸宜,超適合闔家一同觀賞,約略兩個小時的表演,濃縮爆多笑果和笑點,整場迴盪哈哈大笑聲不斷,符合王榮裕創團「歡喜來看戲,幸福帶回去。」的精神,但其引起觀眾哈哈大笑的背後,有著保存台語及傳承鄉土的用心與愛心,更有敏銳的判斷力、組織力、感受力與融合力,才能創作出活潑俗辣有逗趣的台味劇情,做出誇張浮艷的服裝與特色的背景,編排跨越古今中外的舞蹈與動作,也把國台英日等的音樂融會貫通,尤其到了劇情精彩轉折處,除了台語的對白之外,五分鐘內出現閩南語歌和日本歌,背景音樂摻有京劇、古典音樂與芭蕾舞配樂,讓人除了眼睛目不睱給的看戲之外,耳朵也是很忙碌的緊緊融入劇情中。

《難忘的心愛的人—金枝演社的胡撇仔美學》兼備感性的訴求與理性的論述,是從沒接觸過金枝演社與胡撇仔戲的局外人,最最明瞭易懂的書籍,看完之後,對台灣有此本土劇團的愛意與愛護油然而生,佩服這片土地上有一群人,堅持\"浮浪貢\"的精神努力不懈,也感動已經有許\多人用行動支持金枝演社,還有學者研究金枝演社十幾年來田野調查累積的民間薪火傳承與摸索創作精進的過程,加上發言權出版社不遺餘力出版介紹台灣傳統藝術的相關書籍,讓一直潛伏在台灣民間底層的活力美學,興盛普及的時日不遠了。

書裡一張張表情豐富認真有趣的劇照,常常讓我不自覺的端詳很久很久,集錦劇團演出時認真投入的臉孔,縮影誇張的服飾與俗辣的背景,胡撇仔獨特美學的展現,無庸置疑,我總是一邊看書,一邊不斷催促自己趕緊上Google蒐尋更多的資訊,對照書裡提到的作品,短暫滿足不斷被作者勾起的戲癮,當然也要把金枝演社的網址列為我的最愛,有機會一定親臨演出現場,感受作者筆下形容金枝演社和演出場地與觀眾共同經歷融合天地人的劇場魅力與張力。

請仔計ㄟ,明晚暗時七點半,樓頂招樓腳,阿公招阿嬤,大人取細漢,到陣作伙來讀冊/看戲.....
展開
user-img
Lv.1
4.0
|
2012/01/02

看進去的美--讀《難忘的心愛的人》

  閱\讀《難忘的心愛的人—金枝演社的胡撇仔美學》,是一份機緣。
  在出生到大的過往時光中,自己走進劇場的機會僅僅三次而已,而當中的兩次還是朋友贈票的關係才去看的。所以在閱\讀此書之前,對於金枝演社的認識不只是貧乏,而是根本僅僅聽說過台灣有這個劇團。因此若要憑自己對於戲劇的不甚了解與屈指可數的觀賞經驗來看《難忘》這本書,甚至還要交出個閱\讀心得,想當然爾是寫不出什麼堂奧的,當然也就肯定會是一整個不得要領。
  然而,於我來說的實際情況卻是:朋友於隆冬時節寄來這份閱\讀的邀請,而自己竟還滿口應承了下來。
  所以我決定(而且也只能是)用「局外人」的角度來讀。那麼我所看的,其實也就不僅僅是書裡所寫、所描繪的文字與「戲」,而是站在一個遠遠的距離外,用一只一會朦朧、一會又清晰異常的望遠鏡看著這群因戲聚合的人,他們成立劇團,經過人生當中的近二十載,在這當中他們的人生片段、思想轉折,他們如何追尋夢想,以及所激起的浪花。
  《難忘》一書的原始內容來自作者的專業學術論文並以此為文本改寫、潤飾而成。因此即使是對戲劇不了解,也沒看過任何金枝演社作品的讀者來說(如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並不會有進入障礙產生,反而是因為作者過於詳細的說明、介紹,在某個最低程度來說,《難忘》一書或可成為嚮往戲劇世界朋友的一本入門參考書。而我可以很肯定的說這本入門書的觀看價值又遠高於其他市售相關書籍,除了說因為它的描述有其現實裡的詳細目標(金枝演社的誕生、演化)且寫的淺顯易讀;更為重要的是因為作者的深情投射(做為曾是金枝的一份子、又是科班研究生),《難忘》打開的一道窗並不僅僅是教你去「看」懂一齣戲,而是領你走進其中,這種進入不是抽絲剝繭式的一種進入,而是尾隨在作者的敘述之後,使你自然而然的沈浸、融入到金枝演社的發展脈絡與價值體系當中;最終,《難忘》一書所將帶給你的,其實是在人生裡有個難得的機會去用一個極近距離的角度,去窺看那些伸展、活動在我們身邊,但卻又生活得和多數人那般不同的的一群人的生命轉折與呈現。而如若我們的心底還藏著一些些對於人生、對於夢想的想望的話,那麼你將很容易在這本書裡找到認同、找到共鳴與一點點勇氣。
  就像作者在序中所表露的:「因為劇場,我隨著金枝演社認識什麼是浮浪貢,何謂邊緣,體認肯定「不一樣」、「不完美」、「不標準」、「不成材」的價值與美感,見證一群看似過著浪漫生活的藝術創作者,如何嚴肅甚且嚴謹地藉由劇場反應他們的世界觀。因為劇場,我認識了一群熱情直率,對表演認真甚至虔敬的人們,看見他們怎麼克服現實生活裡的種種貪嗔痴戀。因為劇場,我學著更寬容而開闊地看待世界與身邊的人事物。」
  而我藉由《難忘》這書,也看到了一個現代劇團的一個很不一樣的美,因而寫下:「金枝演社的胡撇仔美學,它的美,不是一種直覺或直接上的美;不是你出遊看見一個動人風景的那種情況;它的美,屬於一種「進入」的美,就是說,你必須咀嚼它,消化它,之后,你才會感受到、得到一些東西。」
  因為在演出的舞台之外,其實我們多數時候是看不見這群金枝的演員們在努力透過太極導引來鍛鍊他們的呼吸、動作與所有肢體上的動與靜:我們也看不見他們混雜在龐大信徒群中,每一年每一年隨著苗栗白沙屯媽祖繞境,不管颳風下雨、腳酸皮破的一路從苗栗徒步走到台中。或是在廢棄的、宛如廢墟的酒場裡,一剷一剷清理砂石、垃圾,並排練且住居其中,只為培養與演出場地的感情。......在生活裡每個人都會有著許\許\多多的「看不見」,謝謝有《難忘的心愛的人》這本書,讓我有機會去瞥見金枝演社的這群人與他們許\多的堅持與從土裡長出來真誠表達....。

2012.1.1
展開
user-img
Lv.5
5.0
|
2011/12/28

這本書主要是記錄「金枝演社」這個表演團體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以及它們展演戲碼的演進過程。從團長王榮裕創始,他如何走上戲劇這條路,他與母親謝月霞與戲劇這三角關係的愛恨糾葛,以及金枝演社各個時期的演出脈絡,從混沌未明,一直到明確了自己定位,以「胡撇仔戲」這樣傳統與現代混雜融合的大雜燴形式,將古老的與新潮的同時在舞台上呈現,用俗又有力,誇張又故意的表演方式,將人類深層的各種慾望赤裸裸的呈現。可以同時在舞台上看到歌仔戲唱腔、台語廣播節目的咬文嚼字、妖麗冶豔的濃妝、也有琅琅上口的日劇歌曲、經典英文電影主題曲、現代與復古的台語歌曲,在短短的劇場演出中,全都濃縮一起上演。這是一場場大膽的混搭實驗,也呈現了台灣社會快速吸收及兼容並有的現狀。

除卻了戲劇本身的大融合之外,金枝演社也揚棄了戲劇總是在豪華舞台上演出的慣例,延伸了「野台戲」的觀念,金枝演社深入各個地方,到處尋找著與土地與民眾最貼近的「舞台」。他們的表演足跡踏過淡水滬尾砲台、台北舊酒廠(現在的華山文化創意園區)等地,當時台北舊酒廠還是廢棄的園區,團員們被團長要求居住在廢墟與垃圾之中,每天清掃垃圾,藉由身體力行,去了解這個場域。於是戲劇又與環境產生了交互作用,每個環境都有其特色與限制,即使同樣的戲碼,到了不同的環境,或廣大空曠、或沒有遮蔽,走位與舞台編排均須重新調整,且誰也無法預料老天是晴是雨。我雖沒有實際看過他們的演出,但姑且不論最後發酵出來的結果為何,這份努力與嚐試,及他們背後所想要推動與實踐的理念,便已讓我深受感動。

雖然主軸是描寫金枝演社,但作者即描寫者自然不可能自外於文字,透過她的眼光,經過她的視角,我們讀到的是她對金枝演社的詮釋,同時也在字裡行間嗅聞出作者葉子華自身的軌跡。由於寫作論文的緣故,也因恰好失戀,她想要丟掉自己,於是想藉由扮演一個又一個其他的角色,試圖捨棄自己。因而她加入劇團一起演出,她描寫她看到的劇團,書中也不時看見她的反思,書裡的文字,便是那段歲月的生命紀錄,原來想要捨棄,卻沒想到透過戲劇、透過那如大家庭般的戲班感情,卻反而更加清明的找到自己。而也誕生了這本關於金枝演社的有情紀錄,雖說前身是論文,讀來卻不艱澀窒悶,反而充滿許\多溫柔婉約的文字,處處看到充斥在戲班中的情感,就如作者於自序中說的,這是一本關於失去與尋找的情書!

相較於許\多「深奧難懂」的「藝術」,胡撇仔戲是更直接赤裸的衝擊。我平常極少接觸這類型的作品,但在閱\讀過此書之後,經由瞭解了團長王榮裕想要透過戲劇傳達的想法,以及作者對於「坎普」藝術的論述,讓我很想親自一賭胡撇仔戲的現場魅力。想親眼看看那種在舞台中隨心所欲的「玩耍」與「自由」,還有「浮浪貢」的人生態度。對抗這充滿光怪陸離亂象的社會,誰說一定要大張旗鼓血流成河的廝殺,浮浪貢也許\是一種以輕浮的態度,柔軟的面對嚴肅的方式。看似輕浮,其實卻蘊藏深意。
展開
user-img
Lv.6
5.0
|
2011/12/24

作者在本書自序中這麼寫道:「往往當生命裡舒適安穩的狀態陡然消失時,也是生命重要轉折契機冒出頭來探看的時候。」這本書的緣起,正是作者本身戀情受創後,突然想把這個討人厭的自己丟掉,去當別人,演戲吧。因此念一轉,作者非經計劃的進入了金枝演社劇團,不只讓作者走出生活的困頓,更讓作者對於台灣文化,有了完全不一樣的體認。而這本書,也可以算是作者實際參與金枝演社的觀察筆記。

金枝演社和台灣其他劇團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以台灣本土的「胡撇仔戲」為根本,創做出許\多膾炙人口的好戲。

但是金枝演社的創辦人王榮裕,雖然出身於歌仔戲世家,他的母親還是台灣野台戲中赫赫有名的謝月霞。但王榮裕自己說「他曾經因為教育、社會價值觀的影響,而比是自己成長的背景、厭恨自己的母親。」一直到了自己踏入劇場之後,為了尋找自己文化裡的表演特質,他才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文化根源,也才看見母文化的美麗。也因此才奠定了他決定以胡撇仔戲為本的金枝演社發展方向。

這一翻追尋文化根源的過程,書中有清楚的交代,而讀者也可以藉由閱\讀這本書,重新思考自己,究竟有沒有透過自己的感官,真正認識過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或是很悲哀的僅僅從教科書、從媒體認識自己生長的地方!

台灣文化最大的特點就猶如台式快炒一般,用最大了火候,將所有材料一次調理。在料理界總有層出不窮的新口味出現,在傳統布袋戲式微之後有金光布袋戲接棒,從而發展出霹靂布袋戲這樣一個新的文化;在歌仔戲有胡撇子戲包羅萬象的延續歌仔戲的生命。誰可以說哪一種文化形式的表現叫媚俗?誰又有資格說哪一種表演方式叫高尚?每一種表演方式都有他形成的歷史背景,能留下來的就表示被大眾所接受,慢慢演變就會形成文化傳統。如何會有一種文化是低俗的?

這本書不僅介紹了台灣一個重要的現代劇團發展,更可以讓閱\讀的人思考自己對於台灣文化究竟有多少了解。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11/12/23

揭開書的外衣,映入眼簾的書皮,橘底端正螢綠的字體小小刺了視神經,就這麼牽扯我上揚的嘴角挑高了眉梢,禁不住脫口讚賞…水啦~包裝在普世價值下的俗艷,就是這般野性這般魅麗,書封的設計搶眼的不容忽視,輕易的撼動讀者我極欲探究的台灣魂,跳脫紅黃藍三原色,相對衝突絕對刺激,不入流派豪邁的真性情,如此唐突赤燄如此俗不可耐,滾滾紅塵也淹不了它,我喜歡~

作者在序中言道…這是一本情書,一本關於失去與尋找的情書,或者我可以稱它為一本有情之書…的確,綿長溫婉的情感灑落在字裡行間,殷切的叨敘似戀人囈語,捨與不捨又若自省自思,在沉澱的獨白細思遺留的過往片斷,起起落落化作篇篇令人動容的故事,原是乾澀冷然的論文,作者妙筆生花硬是賦予它血肉之軀,七情六慾人世一回…將金枝演社的江湖行一一道盡,戲說金枝俯拾皆是淚\…

葉子華曾是這個戲班大家庭的一員,貼身的觀察團員裏來去的身影,鼻息與共的脈動讓她更容易觸及核心,細微的刻劃舞台下面具後的真實人生,側寫創團人王榮裕與母親的情感糾結,真真見證了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阿…痛恨歌仔戲以母為恥的浪子,因叛逆的想法反轉了自己的生命道路,從疏離隔閡的母子關係,繼而緊密認同,坦然面對生養他一路無怨無悔的母愛,重新發掘蟄伏在內心的根本,尋思這塊哺育他安身立命之島…台灣的歷史、台灣的精神、台灣的香火、台灣戲劇的表演承傳…在地文化欲往何方,是正經八百的假面人生,還是浮浪貢的笑傲江湖…

在顛覆傳統浪聲中胡撇仔戲異軍突起,突破既有戲劇包袱,融入俗民文化,在變革中尋找最直接的感動,拼裝、解構、再築夢…成就獨樹一幟金光閃閃的庶民美學。這朵綻放的奇異之花耀眼的觸目驚心,在你訝然它的鮮活之際,藤蔓已無邊…大地有情金枝有愛,台灣的根正在茁壯。朋友~喝采吧!為你我擁有的這片土地努力付出的所有人們說聲…謝謝~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系列心靈勵志小說完結篇,神祕導師蘇格拉底對生命疑問的最終解答《隱藏的學校》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套書展
  • 開運命理展
  • 年度心理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