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近期以來,台灣在全球化與中國大陸及新興國家的崛起中,已經接受與渡過了許多挑戰,展望未來,台灣將面對一個新的時代,是不確定的時代,也是充滿希望的時代。身為經濟智庫,我們認為社會應有對於重大政策理性討論的平台,透過專業與理性的討論提供政府與社會各界思考未來國家發展的政策。中華經濟研究院願意扮演這個平台的角色,讓研究經濟與產業政策的專家學者充分討論新政府所可採取的政策,提供新政府規劃政策的參考。
本書撰述同仁對經濟政策的看法主要基於以下二個基本理念:首先,政府要小而美,經濟環境要自由開放,政府最重要的功能為營造一個優質的生活與投資環境,做為人民與廠商自由競爭與發展的基礎;其次,良好的社會資本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增進社會資本不但可減少破壞性的衝突,更有助於永續發展目標之達成,所需要做的是提昇人的素質。
針對未來四到八年,國際、中國大陸經濟情勢,以及台灣面對的挑戰以及具有的優勢,我們建議的整體經濟政策架構是以營造優質的生活與投資環境為基礎,在此基礎上,推動自由化、國際化、及製造∕服務產業雙引擎等策略。謹提出以下政策建言:
一、營造優質的生活與投資環境
(一)強化人力資本與社會福祉──人人養成利人利己的胸懷、返還家庭功能、勞工政策應往鬆綁法令促進勞動市場自由傾斜、外勞的引進可考慮採用「拍賣引進權」、公平對待各族群、推動銀髮產業。
(二)營造健康宜居的生活環境──落實環保地方自治、政府應同時並重其政策對經濟、環境與社會的影響,以達成永續發展理想、各部門政策應調整為「雙贏」政策、推動與落實總量管制制度與環保經濟誘因工具。
(三)提昇政府效能──四年內推動政府制訂經濟法令之基本規範及準則、培訓具經濟背景之檢察官並考慮成立專門負責審理經濟犯罪之法庭、修正採購法,設立廉政公署,制定陽光法案等配套、內閣財經閣員應以財經團隊的概念組成、推動政府組織再造、重視政務及事務人才之區別培育,改革公務員人事與待遇制度、建立「政策影響評估」與「成本效益分析」制度。
(四)達成永續發展的財政改革──推動永續發展的財政改革、推動所得稅稅制改革、稅基由所得轉向消費、改善財政結構、強化投資效率、落實財政紀律。
(五)促成兩岸互榮發展──利用WTO平台進行實質交流、避免進行兩岸政治交鋒、改善兩岸經貿政策不符WTO規範及國際潮流之內容、開放本國銀行國際金融業務、促進兩岸關係對等正常化、推動三通直航、擴大引進海外人才。
二、自由化
(一)大學教育產業化與市場化──推動大學等高等教育機構得為營利法人組織、學費進一步自由化、肯定高等教育為國際服務產業的一環。
(二)醫療部門產業化──開放醫院診所等醫療機構得為營利法人、進行健保制度改革、台灣醫療市場國際化。
(三)公用事業解除管制──建立管理公用事業獨立機關與制度、同時進行自由化與公營公用事業民營化、「企業化」之做法包括藉由委外經營之競標方式,以提昇業務競爭和經營效率。
三、國際化
(一)以務實、多元方式參與區域經濟整合
1.改善兩岸政經關係符合台灣經濟利益。
2.以多元模式加強與東南亞國家之經貿合作與產業分工。
3.主動開放外人在投資、貿易、財稅、金融與服務業等方面之管制。
(二)以國際合作強化雙邊關係
1.參與國際性共同研究計畫。
2.推動城市間、地方間、機構間或組織間的合作關係。
3.加強國際間的產學合作關係。
4.加強外國科技人才的引進與運用。
(三)深化WTO之參與
1.在談判場域中主動出擊,領導議題、加強議題橫向的連繫。
2.強化民間參與在經貿政策形成機制中之角色。
3.善用WTO爭端解決機制捍衛台灣經貿利益。
(四)產業國際佈局策略的調整
1.建置市場開放、全球接軌的優質環境。
2.活用與整合全球資源。
3.建立服務全球市場的能力。
四、製造/服務產業雙引擎
(一)製造業的加值及良好的產業研究與規劃
(二)強化製造與服務之結合
(三)聚焦具潛力服務業及服務業的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