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套書展
王后復仇記:以斯帖記註釋

王后復仇記:以斯帖記註釋

  • 定價:300
  • 優惠價:927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5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公元前五世紀中,猶太孤兒以斯帖(Esther)受神眷顧,擁有絕倫美貌,在甄選新王后時中選為古代波斯帝國王后。她運用智慧,扭轉敵人殲滅猶太人的陰謀,挽救波斯境內所有猶太人的性命,成為猶太民族的女英雄。

  〈以斯帖記〉出自《舊約》「史傳」最後一卷,是一本比許多史書還要真實的「歷史小說」,情節曲折生動,富戲劇性,高潮迭起、劇力萬鈞,震撼人心,使人嘆為觀止。記述波斯王寵臣哈曼要滅絕猶太人的陰謀,哈曼向波斯王屢進讒言,頒布諭令、處死波斯境內的猶太人;哈曼通過抽籤決定哪個月份對耶和華的信徒施行大屠殺,在此陰謀之前,王后以斯帖運用智慧,說服波斯王赦免猶太人的性命,並另下一道諭旨,血刃猶太民族的仇人……

  〈以斯帖記〉,敘述猶太人倖免於歷史劫難,因此,每年巴比倫歷法中的亞達月(約在公曆二、三月間)的13至15日,猶太人都要隆重舉行「普珥節」(Purim)慶典。在這一天每個猶太聚居區都要高聲朗誦〈以斯帖記〉,在晚宴中狂歡、酩酊大醉,普珥節的氣氛相當於聖誕節、感恩節、萬聖節等節日的總合。「普珥節」彰顯猶太人紀念先祖在顛沛流離中重生的歷史意義。〈以斯帖記〉解釋了普珥節來源,其重要性僅次於摩西五經。

本書特色

  ★ 同時處理希伯來文版本∕希臘文補錄,以和合本為基礎經文,再參照其他中英文譯本。
  ★ 引證歷史背景,兼具學術性和屬靈之反省性。
  ★ 適合教會查考〈以斯帖記〉或猶太傳統課程之用。

作者簡介

楊東川牧師

  為美國聯合衛理公會的長牧。畢業於福樂神學院等院校。原籍臺灣臺南市,1985年歸化為美國籍。他曾在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和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做研究工作,並在耶魯、波士頓及紐約協和神學院為駐院學者;也曾畢業於美國陸軍參謀指揮大學,並在空軍戰爭學院肄業。他的履歷包含開明聖經學院宣教系主任、菲律賓聖經神學院教務主任和臺灣宣聖神學院院長。目前是中華國際神學院兼任教授,也是美軍加州國民兵預備役上校軍牧總監,大洛杉磯華人教會同工聯會主席,加州Atascadero州立醫院牧師。

  著作包含《衛斯理約翰和大使命》、《猶大書註釋》、《箴言註釋》《哥羅西書註釋》,以及最近出版的《以斯帖記註釋》等學術作品五十種。

 

目錄

自序................................................................................................ i
再版序.......................................................................................... iii
聖經和古典書籍簡寫表............................................................... v
引言............................................................................................... 1
導論
I 以斯帖記的地位和詮釋史 ........................................11
II 流亡文學 ................................................................... 17
III 作者和日期 ............................................................... 27
IV 以斯帖記的歷史性 ................................................... 33
V 古代說書 ................................................................... 39
VI 人物春秋 ................................................................... 47
VII 文學架構 ................................................................... 59
VIII 神學和屬靈意義 ....................................................... 67
IX 大綱與圖析 ............................................................... 77
註釋
楔子:補錄甲..................................................................... 81
第一章................................................................................. 93
第二章................................................................................111
第三章............................................................................... 127
補錄乙............................................................................... 137
第四章............................................................................... 141

補錄丙............................................................................... 150
補錄丁............................................................................... 153
第五章............................................................................... 155
第六章............................................................................... 161
第七章............................................................................... 167
第八章............................................................................... 171
補錄戊............................................................................... 177
第九章............................................................................... 185
第十章............................................................................... 197
補錄己............................................................................... 198
參考書目 ................................................................................. 203

附錄
I 地理背景 ................................................................. 215
II 波斯帝國版圖 ......................................................... 221
III 歷史背景-瑪代、古列、希臘 ......................... 223
IV 以斯拉、尼希米和以斯帖記的涵蓋時期 ............. 237
V 公元前六至五世紀的西方世界 ............................. 241
VI 波斯人的宗教-祅教 ......................................... 245
VII 猶太曆法 ................................................................. 249
VIII 中國宮怨詩 ............................................................. 251
IX 中國古代納后禮 ..................................................... 255
X 眷顧的教義 ............................................................. 261
XI 十字架酷刑的溯源 ................................................. 267
XII 現代普珥節 ............................................................. 269
後記........................................................................................... 271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528299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Ⅰ以斯帖記的地位和詮釋史

以斯帖記、路得記及約拿書是舊約中膾炙人口的三部傳記,惟後者列入了先知書中。本書是希伯來文聖經中第三部分―「著作」(Ketubim,又稱「書卷」或「聖卷」)―的經卷之一。在「著作」中,以斯帖記又屬「五小卷」(Megilloth,音譯:「彌基錄」,意即卷軸)之一,其他四小卷是路得記、雅歌、傳道書和耶利米哀歌。五卷書分別與希伯來人的五個節期有關:

雅歌―逾越節(慶祝出埃及)。
路得記―五旬節(慶祝小麥豐收)。
傳道書―住棚節(慶祝葡萄豐收)。
耶利米哀歌―亞畢月九日(紀念耶路撒冷在公元前五八七年失陷)。
以斯帖記―普珥節(紀念全民蒙拯救)。

在五卷書中只有以斯帖記直接與節日有關,其他經卷對節日的涵義只是象徵性的。雖然哀歌用於亞畢月的贖罪日非常適合,但傳道書並不十分貼切住棚節的意義;雅歌與路得記用於逾越節與五旬節,也只是取其五穀豐登的情緒和氣氛。所以,以斯帖記被稱為「詩卷典範」(The Megilla parexcellence)。無疑,它是舊約五小卷中最重要的一卷,因為「卷軸」一詞原是專指本書(《他勒目》的〈以斯帖經卷〉就叫Megillah,內容是有關普珥日的各種儀節),後來才彙為五卷。以斯帖記是普珥日必誦之經卷,但因這節期是最後才加進猶太教曆的節令,出現甚晚,故不見載於其他舊約書卷中。

以斯帖記的地位和價值一向為猶太人和基督徒議論紛紛。以斯帖記在公元九○年雅麥尼雅會議(the Council ofJamnia)才被接納為猶太教的正典,成為希伯來聖經的壓軸卷,雖然尚有些拉比提出以下批評:

(一)本書沒有提及上帝的名字;以斯帖獻身異邦君王,與非猶太人結婚;普珥日源自異教節期。

(二)以斯帖記是唯一沒有在死海古卷中出現的舊約經卷。

在公元三○○年左右,拉基司拉比(Simeon b. Lakish)認為本書的重要性僅次於律法書,應在會堂裡與律法書平起平坐,等量齊觀。十二世紀的著名猶太經學家梅蒙尼茲(Maimonides)也認為本書應緊貼五經之後。本書在拉比傳統備受重視,米大示解經集(Midrash)十分推崇本書的屬靈意義,儘管上帝的名字未被提及,但本書載有禁食的事,而禁食向是猶太人宗教傳統的禮儀。拉比們也發現希臘文譯本的補錄經文,有祈禱及釋義,具有助加重屬靈分量。

故此,本書成為最受猶太人歡迎的書卷之一。許多米大示解經集應運而生。除了摩西五經以外,只有以斯帖記具有兩本亞蘭文意譯本(Targums,附有解釋的)。可能因為以斯帖記是普珥節的指定經文,它的中世紀手抄本比其他希伯來經卷都多。本書使得瀕於生死存亡的猶太族群找到慰藉的根據、歷史的註腳及盼望的本源,故而輾轉吟誦、薪火相傳,並不稀奇。當山窮水盡疑無路時,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經歷。人的盡頭、神的起頭,這在人類歷史裡總是屢試不爽的。

基督教方面,西方教會把本書納入第四世紀所訂定的正典經目中。但是在東方教會中,經過數百年仍未普遍為人接納。亞他那修(三六七年)認為以斯帖記充其量只能享有「次經」的地位。不過,西方教會一直根據希臘文版本來看以斯帖記,而這版本有提及上帝名字的補錄經文,其中還有祈禱和釋義,屬靈價值遂比較明顯。

在宗教改革時期,馬丁路德首先發難,他以為書中缺乏宗教價值(注意:改教家們大都重視希伯來文版本,把希臘文版本和補錄等視為次等),而狹隘的民族主義色彩濃烈,以致殺氣騰騰、血腥滿佈,使得歷代的詮釋者頭痛不已。在基督教會的首七個世紀,此書已多方受質疑,甚至連一本註釋書也闕如。就我們所知,加爾文從未傳講以斯帖記,在他的聖經註釋中,本書也就缺席了。馬丁路德把本書連同《馬加比二書》一起棄如敝屣,他說:「我與《馬加比二書》和以斯帖記不共戴天,但願它們從未存在過,因為它們猶太味道太重,而且充滿異教的不道德元素」(Table Talk, xxiv)。

雖然如此,在教會歷史中,從教父革利免(A.D.100)起,也有人重視本書的價值,認為教會是新以色列人,上帝必保守拯救祂的百姓,所以,以斯帖的信心足跡可作楷模。

中世紀羅馬天主教會也常以哈曼為惡者的化身,在宗教繪畫與雕刻中成為罪惡的表徵。梵蒂岡西斯汀教堂的祭壇牆上,一邊是曠野的銅蛇,預表基督的救恩,另一邊是哈曼掛在木架上,表明罪惡的失敗。所以雕刻大師米開朗基羅,按照拉丁詩人但丁的著作,刻劃哈曼陰毒的容貌,足以亂真。又有十七世紀西班牙戲劇家維迦(Lope de Vega, 1560-1635)曾有以斯帖劇作演出。法國悲劇作家拉辛(Jean Baptiste Racine, 1639-1699)在一六八九年寫的悲劇《以斯帖記》就被雨果譽為高超美妙的作品。十八世紀聖樂家韓德爾也把本書故事譜成樂曲;這些都反映教會對本書的重視。

在宗教改革以後的兩個世紀中,天主教與更正教不斷爭論誰才是受逼迫的以色列人。教會飽受政治與社會的壓力之後,又再重現以斯帖記的信息,以為書中所反映的真理,與之心有戚戚焉。以色列民族遭受迫害,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來有自焉。從埃及的法老、波斯的哈曼,甚至德國的希特勒,以及數不清的反閃健將,都不遺餘力地想除之而後快。在二次大戰時的德國集中營裡,以斯帖記是禁書,但是它對猶太人「民族魂」的鼓勵,具有起死回生的效果。上帝的子民好比「百足之蟲,死而未僵」,正如保羅所說:「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林後四笒~粄),猶太民族的奮鬥史確實是上帝偉大救恩的體現。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閱讀你的POWER金榜100!高寶X朧月X三日月 電子書展,全展85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天下文化特談
  • 開運命理特談
  • 參考書特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