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曲之一:《創意啟蒙之旅》前言
透過創意之旅,我找到與這世界相處的新方式!
在之前幾本創意書中提過,我以前是一個非常叛逆且憤世嫉俗的人,非常不適應學校以及現實世界中的考核標準、官僚流程、框架規範……。我常在想,如果我不是廣告創意人、不是大學的創意課老師、不是愛旅行的作家,我現在極有可能是個混黑幫的破壞份子,這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版本。
每個人剛出生的個性不同(仔細觀察每一個嬰兒就知道差別),但同一類型的個性會因自己運用與面對的方式不同而有迥異的結局,就像電影《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 Day),同一套人生劇本因不同的過法而有天壤之別。我在一連串的旅行中轉向再轉向,從北半球轉到南半球,從北極轉到了南極,從憂鬱無助的人生永夜轉向陽光普照的明亮永晝--如果生命是一條濤濤向前的大河,那麼我要在這個每天定速二十四小時的時間流中,盡可能地安排各式各樣的流覽與停駐點,因為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短,所以我會大幅度地擴充生命的幅員,每一趟創意之旅就是新生命支流的匯入與延展,當我的流域越廣佈大地,我生命的彈性與可能性就變得更寬闊無際,等我完全分不出哪些是源頭的水,哪些是匯流進來的水時,我的洪量就能與浩瀚無邊的大海合而為一,我似乎耗費體力遠行已久,但我最終將回到最豐沛不竭的源頭。
回顧二十二到四十二歲這段人生最精華的二十二年,我花最多的心力時間都在旅行上,在這四十四國之中有幾趟啟蒙我創意最劇烈的旅行,至今仍影響我非常深遠,等於幫我做了非常徹底「創意腦與創意人格」的質變手術,把平凡制式單調的我,瞬間下載了更新碼後就煥然一新--我至今沒看過一個常旅行的笨蛋,因為我就是最好的例子,我把呆滯版的自己玩活了。
我在《旅行創意學》書中提到:「旅行千萬不要淪為走馬看花,因為每一次出遠門旅行都非常不容易,所以最好能參加專家導覽的『主題之旅』,例如我參加過建築師帶團的『北歐建築之旅+西班牙建築之旅』;藝術家導覽的『德國文件展+威尼斯雙年展』、『奧地利、德國、荷蘭三國數位藝術之旅』、『維也納布雷根茨藝術節(Bregenzer Festspiele)的湖上歌劇』;大學中文系教授導覽的『京都賞櫻之旅』;佛教藝術專家帶團的『印度菩提伽耶聖地之旅』;藏傳佛教專家組織的『西藏之旅』;馬雅文明專家陪同的『墨西哥金字塔之旅』;聲療師帶團的『日本屋久島靈性之旅』、『美國雪士達山靈性之旅』;金字塔考古學家導覽的『波士尼亞萬年金字塔之旅』……只要是我有興趣的主題,都會列為優先參加的旅行,除了可以跟著導覽者透過旅行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專業的觀察角度外,同團者多為志同道合的人,所以一趟旅行下來就可以一下子交到二、三十位好朋友。想想看,如果在人生最精華的二十年參加過好幾種主題之旅,例如:建築之旅、文學之旅、聖地之旅、修行之旅、古蹟之旅、藝術之旅、設計之旅、美食之旅、品酒之旅、海底之旅、音樂之旅、攝影之旅、觀星之旅……只要認真地把自己虛擬進專業導遊的體內去看世界,那麼這幾趟旅行回來,就多了好幾項『半』專業身份:建築愛好者、文學欣賞家、心靈修行者、古蹟古物歷史學家、藝術學者、設計師、美食家、酒或音樂鑑賞家、海底生物專家、攝影師、天文學家……,於是我就可以透過旅行『繁衍』出不同的身份與視角,數十年下來,我的感知與觀點就變得非常豐富,絕對有助於我瞬間開屏出廣大的人生流域!」
所以我要藉著這本《創意啟蒙之旅》跟大家分享:這二十二年來影響我創意觀點最深遠的十一個國家,這十一個國家讓叛逆的我找到與這世界相處的新方式:異國的空間、無法描述的顏色、未曾謀面的形狀、空氣裡的溫度、一連串意外的驚喜與事件……這些讓我由微至鉅變的起源,我希望透過圖文的紀實描述,做為各位日後要去邊旅行、邊蛻變、邊找生命新出口的參考。
創意不是一種職業,而是能在平凡中看到不凡的獨特之處;旅行也不是遠行,而是即使在家鄉,仍能如第一次到訪的遊客般充滿了好奇與新鮮感。創意之旅的重點就在你用怎樣的眼光看到怎樣的新世界,與你去了哪裡、去了多遠、去了多少國家完全無關--希望大家從一打開這本書開始,就啟動了非常精彩豐收的心靈想像之旅,讓這些文圖在你的靈魂裡釋放一些不安定的自由,讓你連起床方式都不一樣,不知不覺地改變了一點身體、一點口味、一點習慣、一點口頭禪、一點視線與動線……祝大家旅途愉快!
三部曲之二:《心靈蛻變之旅》前言
從創意人到修行者的世界心靈之旅
有人問我:創意做得好好的怎麼會跑去修行?爭奇鬥妍的創意與寧靜無爭的修行不是很衝突嗎?靈修後,還會有令人驚豔的創意嗎?就妳的定義而言,靈修是什麼?靈修之後,會不會覺得創意比較沒力?會不會因為靈修後變得平靜,就沒有什麼激烈的靈感?
我在《十四堂人生創意課3》書中是這樣回答的:「剛好相反!靈修前的創意,就像是一個人在房間裡玩積木模型,自己用想像力創造出假山假水,因為沒見過真的高山、瀑布,所以玩得很過癮、自以為已經很精采了,而且還能讓來房間參觀的人驚豔……但修行淨空之後才發現,原來還有更大的創造空間,就像龍捲風裡面是空的,空的範圍越大,吸轉萬物進來的力道也越大。等我到印度靈修之後,感官更敏銳、反應更強大、視野也變高變廣了,真正見到意識上的高山大水都是很自然壯闊,真實而令人感動。所以現在比較像是:清空過去處心積慮耕耘的一切,在空山靈雨之中,信手捻來就是『神來之筆』的狀態--寫文案的速度更快更好,寫書也是行雲流水、下筆即成,演講則是:一拿起麥克風,不必講稿就可以流暢地講到底……以前我是一個經後天努力打造出來的創意人,現在比較接近天生帶有天賦才華的創意人。如果用水來比喻:以前生命地表平坦,需要費勁打幫浦,才能激得起水花;現在心靈地表非常豐富,只要順著流,水會依地形激盪出精彩的瀑浪,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人生創意學』比『廣告文案創意學』更長久,因為從靈魂與感官上去蛻變成『活』的、隨時應變的創意人,才是究竟恆久之道,如果我講的是文案技巧、創意方法,今天講完了,明天就瞬間過時--套一段網路上流傳〈你是聰明人還是高明人〉的說法:『聰明是在一杯咖啡裡變化出數種花樣,高明是從一盞清水中感覺出單純的甘甜;聰明的人可以折服別人,高明的人卻能擺平自己』。」
所以「心靈修行」是讓我的創意可長可久的根本之道,也是創意的最高境界--我在《打造創意版的自己:創意腦與創意人格培養手冊》提到:無我、空性、零點、涅盤,就是無招勝有招的「創意禪」,一如「無影腳」的空性境界,也就是在一切為空的純淨狀態,才能無礙地創生萬物。《犁俱吠陀》經中的〈創世讚歌〉(Hymn of Creation)說過:「在開始之前,連空無都不存在,既無空氣,也無天界,當空無爆發成空間的某種東西時,事物遂在空與無之間誕生。Robert Kaplan也提過:如果你看『○』,你會看到空無;但是如果你洞穿它,你會看到整個世界,而這個概念,在西藏密宗金剛乘的說法是:以純淨的意識超越時間空間限制,把狂喜比擬為鑽石意識,這裡就蘊藏著宇宙所有智慧與能量的創造力」。所以這個「○」是一切創作的源頭,也是萬事萬物的無限可能,它就是一種太虛狀態下的蛋,可以由你孵化出任何作品。
也就是說,喧嘩的創意舞台背後需要有一個淨空的創造場,唯有在「尚未有定義、一切尚未成形」的全空無、彷佛真空的狀態,然後才可以「沒有成見」、「沒有固定路徑」地發想一切的可能,就像再來一場宇宙大爆炸般的創造力,如此就能發展出新的大腦神經元,創意就能瞬間擴張、繁衍成無限可能--就在我二十歲到三十五歲如火如荼地進行「創意啟蒙之旅」的同時,在旅途中意外地開了一條平行軌道,同時體驗了「身心蛻變」之旅,最早的一次就是在《旅行創意學》書中提到的:大學暑假到美國柏克萊遊學時遇到的校園槍擊事件,讓我瞬間從「自閉膽怯」到「勇敢冒險」,這是我心靈的第一次巨大蛻變。第二次是在紐約自助旅行回台後當天發生九一一攻擊事件,再次與死亡擦肩而過的幸運,讓我決定要跑在死神前面一秒鐘,繼續搶更多時間去旅行。
因為一九九九、二○一二世界末日的謠傳,讓我更積極地把握當下去旅行,於是我人生中最青春有活力的二十到四十二歲,就在世界各地容器裡演化出自己的多重人格,就像一只花苞向四面八方張開了異國複式的人生花瓣後,最核心的花蕊得以見天日--在《創意啟蒙之旅》後開始進入人生的第二階段:《心靈蛻變之旅》,讓我保有更無邊界的創意場域,並且幫助我迅速從三十而立過渡到四十不惑、甚至到了知天命的心境。
Brewster Ghiselin說:「我發現自己擁有另一項特異功能,只需在心中想像一個空白的空間,我就能離開地球,旅行到一個純粹由觀念構成的世界,在那裡透過想像力,我可以隨心所欲創造任何東西:我創造海洋、山脈和美麗風景,我甚至按照自己的意願,創造人的形象。我創造過無奇不有、形形色色的東西,每一件看起來都跟地球上的東西同樣真實」。我認為旅行最大的意義在於:能讓你從自己的內在中找到真正需要的東西,對我而言,旅行就是幫助我發現不同自我的途徑--我想知道,在希臘海邊的我、在撒哈拉沙漠中的我、在北極圈裡的我、在西藏高山上的我、在挪威冰河上的我……跟出發前的我有什麼不同,所以我的人生不再以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來分野,而是:去過歐洲之後到非洲之前、去過非洲之後回亞洲之前、亞洲之後到美洲之前、美洲之後到南極之前……做為我人生每一段重要的心靈里程碑,也是我後天混血的過程。現在請所有的旅者跟我一起紙上神遊,讓我們從歐洲→非洲→亞洲→美洲→自己,讓我們從這本書開始探索浩瀚未知的心靈世界!
三部曲之三:《奢華圓夢之旅》前言
有限的二○一二,無限的末日動力學
二○一二無限年
記得以前在一本心靈成長書中看到:「人生每隔七年都會有一次重大汰換」,這句話影響我非常深遠。當我回首看自己二十一歲進入廣告圈,二十八歲出版第一本書、也是我的廣告文案作品集《誠品副作用》熱賣後開啟我的作家生涯,三十五歲跑去印度閉關、其修行日記《做自己的先知》成了我轉型為身心靈作家的代表作……所以在我三十九歲時,就已經準備要在四十二歲好好過人生第六個七年,也剛好是坊間謠傳的二○一二世界末日。
我是個悲觀主義的樂觀行動者--過去我曾經提過,當初我以為一九九九會世界末日,於是在一九八九至一九九九年卯起來旅行,希望自己在一九九九年二十九歲時至少去過二十九個國家。等到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時我真的去了二十九個國家,但這個「末日」旅行動力繼續維持到了二○一二年,雖然我知道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只是馬雅曆二六○○○年周期的結束與開始,絕不可能是末日,但我還是在二○一一年底將二○一二年設定為「人生最後一年:不讓金錢與時間設限我的夢想」,隨心所欲地去奢華享受:生活、美食、電影、藝術、旅行……,我想虛擬體驗一下,如果這真是自己的最後一年,我要怎麼把這一年過到此生中最極致的顛峰狀態!
我還記得在二○一二年一月一日,我給自己的關鍵詞,或者可以說是對聯:上聯:白天是玩家,下聯:晚上是覺者,橫批:清醒地玩--二○一二對我而言將會是很重要的「末日放空」年,也是我的「奢華圓夢」之年。
二○一二度日如年
旅行是這個世界上少數幾件:你花越多錢、賺越多快樂的事。為了能順利圓夢,我在二○一二年幾乎完全沒有預先的工作計畫,讓自己盡量空白,而且早在幾年前就存了一筆旅行生活備用金,所以可以無後顧之憂地說走就走。等到一年過去了,在二○一二年底跨到二○一三年的那一天,我突然覺得這一年比過去任何一年都長,因為真的是度「日」如年:二○一二的每一天都非常精彩,每一天都像是過去一整年濃縮菁華的Espresso,回想起來真是恍如隔世一般,美好得太不真實了!
經過這一整年大膽實驗,我更相信自己擁有強大的夢想執行力。所以二○一三年的我宛如脫胎換骨般更勇敢地去衝刺冒險--如果二○一二是毛毛蟲的末日,那麼二○一三就是蝴蝶的新生,有了翅膀的我,人生版圖已經不是2D而是3D了。
二○一二富裕年
雖然二○一二全年沒排什麼寫作計畫,但意外接到大陸《優家雜誌》每個月四篇旅遊專欄的邀約,於是既可以每周分享我的旅遊心得,又有優渥且固定的稿費可以補貼旅費;加上二月突然有靈感在很短的時間內寫完《秘密副作用》,在台灣半年內暢銷八刷的版稅,以及慎接幾個能快速完成的大型廣告案,讓我幾乎沒用到原先的旅行生活基金--也就是說,當我專注在花錢去享受生活時,我的收入反而更多,表面上看起來這是一件很吊詭的事,但其實裡面蘊藏了一個我到現在才發現的「金錢流動之秘密」,這發現也已寫進《秘密副作用》裡:「過去二十年來,我賺十元就存九元的習慣都沒改過(INPUT:OUTPUT=10:1),直到最近兩個月,因為想體驗「二○一二無限年」的感覺,所以刷卡請客或是旅行都沒看價錢--結果奇蹟發生了,二○一二年三月十七日對帳時才發現,前兩個月花出去的每一大筆開銷,各在一周之內都有剛剛好十倍其價格的案子(演講、版稅、廣告案等)進來,也就是:花一百就進來一千,花一千就進來一萬元,花一萬就進來十萬……,這大大顛覆我過去對於金錢的概念,原來我已經不必專注在賺錢、存錢這件事上(焦慮的振動頻率),我只要盡情享受「無設限」花錢的快樂(愉快的振動頻率),因為長達二十年我的INPUT:OUTPUT比例已經定型為十比一,所以我每花一單位,自然就會來十單位的案源,精準無比,我取名為「等比例花錢自動入帳法」。但這運作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是:1. 你要確信宇宙資源真的是無限的,很多人在這部份觀念就被設限了。2. 你正在做你喜歡且擅長的事。3. 你沒有因為「擔憂不安定的未來」而在固定的公司朝九晚五地上班,如果你是因為擔憂而去上班,你的時間全都被固定薪水綁住了,這就是對金錢流很大的設限。--「旅行」也是人生少數能「越花錢越快樂」的事,而這個「快樂」的動能,還會再創造出更多的作品資源出來,這就是在旅行中可以實驗「等比例花錢自動入帳法」的原理。
也就是說,我「不擔憂不焦慮」的振動頻率,為我帶來意想不到的豐富資源,就像是不怕被支流開枝散葉的大河,放輕鬆地流入了更豐沛的大海之中。這讓我想到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終極假期》(Last Holiday):一個百貨公司專櫃小姐,因為被誤診為腦癌末期,所以她把所有積蓄都提出來,照自己的心願去歐洲滑雪、玩降落傘、享受頂級美食、跟主廚學做菜……,等到醫院跟她更正其實檢驗報告是正常時,她雖然把錢都花的差不多了,但她的人生已經徹底不一樣了,她賺回了快樂、自在、自由、自信、自愛,以及很多知心朋友……,這些足以讓她能再精彩地過下半輩子沒問題--很多人都以為自己還有很長的生命,可以繼續虛耗在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上面,把終極夢想都推遲到退休後一次完成,但其實浪費的是自己最寶貴的青春時光與顛峰體力。
二○一二年,在我非常健康自由的四十二歲這一年,我願意毫無擔憂地想去哪就去哪,我必須要先學會大膽建立這個非常顛覆性的觀念:「把錢當成可自由流動的數字,而不是當成是自己的固定財產」,於是我在看菜單時我只注意自己喜歡吃什麼,而不去看價錢;以及與好友們聚餐吃飯時,我一定搶著去付帳,因為我知道朋友相聚非常難得,就算以後用錢也買不到這樣的時光,而且朋友之間所激盪出來的心得體悟比餐費更值得……所以至今真的是「錢越花越多」,這可以說是一個很難用理性邏輯弄明白的「金錢魔法」,但我相信你身邊如果有那種「從不擔心也不計較金錢」的朋友,你會發現他們真的活得很富裕。
市面上有幾本書可以參考:《當和尚遇到鑽石》、《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這些作者們都大方分享了他們看待金錢的與眾不同,我們的夢想也真的不應該被「金錢障」所設的「資源有限」之幻覺,繼續把我們的寶貴青春活動力全困在裡面。
二○一二空白年
久恆辰博在《幸福腦:50個腦科學實證的幸福習慣》(Happy Brain)書中提到:「在英國,高中畢業後進到大學之前,約有一年的時間不隸屬於任何學校,既不是高中生也不是大學生,這段時間可以隨意安排,依據自己的意願從事志工活動、學東西、或環遊世界皆可,這稱為「空白年」,原本空白年是起源於英國貴族的壯游(grand tour),意即為了增廣見聞做任何事都可以,到哪去都無所謂,總之就只是讓自己的腦能夠放鬆、感動;就像達爾文在大學畢業後五年的時間,在二十二歲到二十七歲五年航海歷程,沒有任何使命,只是乘著小獵犬號環遊世界,但航海途中登上加拉巴哥群島(Galapagos Islands)那裡有加拉巴哥龜象、海鬣蜥等他從未見過的生物,遇見這些不可思議生物的感動,便是進化論的起源」。
此外,根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全球最頂級、榮獲米其林三星肯定、連續四年榮登英國飲食權威雜誌《餐廳》(Restaurant)全球一百間最佳餐廳榜首的西班牙分子料理餐廳El Bulli突然宣佈停業兩年。El Bulli主廚阿德里亞(Ferran Adria)以身心疲憊為由,將於二○一二及二○一三年休業,期間他將會精心研發新的分子菜式,計畫於二○一四年復業。」可見就算是世界最頂尖的主廚,也深知與其被活活耗乾,還不如主動自設「急流勇退的空白年」,讓自己的創意庫有回充新動力的機會。
「空白年」就像是母親的孕育期,身心要全然地放鬆放空,但必須專心無騖地孵育儲備創意能量。所以越是在顛峰狀態的人,越要懂得在適當的時機急流勇退,保全自己而不是耗乾自己。所以自二○一二年之後,我就調整為:一年工作、一年休息旅行充電、一年工作、一年休息旅行充電……,這樣可以讓我後半生,至少有一半的時間是在「自我」而非「公眾」的狀態;但「自我」與「公眾」這兩個狀態缺一不可,就如同王家衛電影《一代宗師》提到習武的三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每隔一年的空白年,就是我「見自己(修行)、見天地(旅行)」的時間,第二年就是「見眾生」年,例如二○一三年我就會密集安排出書計畫,藉著新書巡講的機會,把前一年的生命體驗跟大家分享,於是我的理想生活與公眾現實之間,形成了一個如跳探戈般應對愉悅的節奏與空間--所以每個人也可以慢慢尋找、並調整出與這個世界相處愉快的方式!
二○一二狗急跳牆年
俗話說:狗急跳牆,其實這是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只有當狗有了生命危機感時,牠才會發揮最大潛能與爆發力直接跳躍翻牆,否則牠平時在牆內安逸地生活,沒有任何離開舒適圈的動力。
其實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一般人大多選擇在圍牆內安全而規律地過日子,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因恐懼而足不出戶。電影《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將「恐懼動力學」詮釋得很好:蝙蝠俠可以用繩盪出深井,但他卻選擇不用繩子,他知道如果這次沒成功地跳出井外,那麼他只有唯一的結果:摔到井底而死,於是這個「沒有退路」的巨大恐懼,就是他最大的勇氣與爆發力--二○一二就是我充份實驗並運用了「末日動力學」,發現這動能非常巨大而好用。現在我不再需要「末日」才能逼我狗急跳牆,只要隨時啟動「生與死的核融合(把今天當成是生命最後一天,今天就有動力活到最極致)」,我就可以讓這一整年天天有著跨年煙火般的精彩冒險故事可說!
這本《奢華圓夢之旅》就是我二○一二以「身」試法(心想事成的魔法)、全年旅行與享樂的實驗紀錄,希望你能逐頁粹煉出自己的「末日動能」,祝您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