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書展
語言、文化與文學研究論集

語言、文化與文學研究論集

  • 定價:360
  • 優惠價:932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0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語言伴隨著人成長,從無到有,實際上是慢慢浸入人的血液、骨骼、肉體,成為身體的一部分,是比思維和思想更深層的東西,思想本質上是語言的延伸。

  本書主要討論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文學的影響,特別是討論古代漢語與中國古代文化之間的關係及其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影響,討論現代漢語與中國現代文化之間的關係及其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還討論語言與思維之間的關係及其對文論的影響。對一些重要的語言現象、文化現象比如「新名詞」現象、「新話語」現象、「字思維」問題、「人文精神大討論」問題、「文化衝突」問題、「讀古書」問題等進行了分析,對一些話語如「啟蒙」、「救亡」、「風骨」進行了語言學分析。

本書特色

  本書主要討論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文學的影響,特別是討論古代漢語與中國古代文化之間的關係及其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影響,討論現代漢語與中國現代文化之間的關係及其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

作者簡介

高玉

  一九六四年生,中國湖北荊門人。從本科到博士,先後就讀於湖北大學、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四川大學博士後出站。現為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在《中國社會科學》等刊物發表文史哲論文一百六十多篇。中國「新世紀百千萬人才」、中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國全國優秀教師、享受中國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目錄

中國現代文論的歷史過程和語言邏輯——論80年代新名詞「大爆炸」與90年代新話語現象
話語復古主義的語言學迷誤——論中國現代文論的現狀及其趨向
80年代新名詞與90年代新話語現象語言文化論
中西文化交流與現代漢語體系的形成
「字思維」語言學辨論
漢字.漢語.漢文化
重審中國近現代「啟蒙」話語
「啟蒙」與「救亡」關係之再認識
文學翻譯研究與外國文學學科建設
人文精神討論中的文學理論批評述評
學術大視野與文化建設
讀古書與現代知識份子
也談新時期為何未能產生大師級作家
社會科學的經濟力量
重談亨廷頓的「文化衝突」理論
劉勰「風骨」理論通詮
金庸武俠小說的版本考論
論「修改」對金庸武俠小說的經典化意義
論「神示蒼生三部曲」的藝術特色
葛昌永散文散論
第四代「文革」文學——評何志平長篇小說《心》
後記
 

  收錄在這本論文集中的文章主要是兩部分:一部分是討論語言、話語及其與文化、文學關係的,一部分是作家論與文學批評。這裡我主要說說我是如何進入文學語言研究的,以及我對文學語言研究的一些看法和基本思路。

  在學術上,我是一個倒行逆施的人,讀大學時,我最不喜歡的課程就是語言方面的,比如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等,我大學唯一的一次補考就是普通話課程,我從小到讀大學之前,都是說方言,大學被迫說普通話,但極不標準,又不願意學習,因而考試不及格。大學畢業之後,我感到自己在語言知識和理解方面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出於補缺,開始看語言方面的書特別是語言哲學方面的書,也思考語言問題特別是語言與思想、語言與文學之間的關係問題,沒有想到弱項變成了強項,缺陷變成了優勢,我不僅對語言問題很有興趣,而且一直從語言的角度研究文學,博士論文《現代漢語與中國現代文學》、博士後出站報告《「話語」視角的文學問題研究》,都可以說是從語言的角度研究文學,不同在於,前者是狹義的,後者則是廣義的。

  除了這兩本專著以外,從語言的角度研究文學與文化,我還寫了一些單篇文章,收錄在這本著作中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國內一所知名大學在給語言學專業研究生開列閱讀書目時,也把我的《現代漢語與中國現代文學》列入其中,我覺得可能是一個誤會,開列者可能以為我說的「現代漢語」就是語言學中所說的作為學科稱謂的「現代漢語」。這種誤會在日常學術活動中也經常發生,很多人都問我是不是學語言出身的,很多人都以為我很懂「現代漢語」。其實,對於語言學的現代漢語,我過去沒有學好,後來也沒有很好地補課,現在我很少看語法方面的著作和文章,很少看方言方面的著作和文章,也很少看語音方面的著作和文章,偶看詞語方面的文章和著作,對修辭問題則比較關注,所以對於作為學科的「現代漢語」,我可以說是一個外行。

  但我又的確關心語言,思考語言,我主要閱讀語言哲學包括分析哲學、話語理論、翻譯和翻譯理論、語言學概論方面的論著,我更關心的是語言與思想之間的關係,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係,語言變化與文學變化之間的關係,當然也關心文學的語言藝術問題。所以我說的現代漢語和語言學中所說的現代漢語雖然指稱同一個物件,即「五四」以來所形成的以白話為主體的現代規範化的語言,但其內涵完全不一樣,我更強調現代詞語、現代思想和現代表達,「現代」當然也可以從語音、語法、辭彙的角度來進行說明或者說區別,但語音、語法的確都不是我所關注的,我更關心現代白話的思想性、詩性、文化性等,我找不到更恰當的詞語來命名,比較勉強的是「現代的漢語」,但「的」字在這裡又純粹多餘。我最初曾經認為這是現代漢語作為學科的缺陷,當時我覺得研究現代漢語而不研究它與古代漢語之間的聯繫與區別,不研究它與西方語言之間的關係,不研究語言體系與思想體系之間的關係,這是有問題的,但後來我不再這樣認為,每一個學科都有自己的邊界,都有自己的問題限定,現代漢語就是一個技術性的學科,就是一個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它不研究語言中很玄妙的問題,語言與思想、語言與文化、語言與真理、語言與邏輯、語言與文學,這些屬於語言哲學以及語言學概論的範圍。

  語言伴隨著人成長,從無到有,實際上是慢慢浸入人的血液、骨骼、肉體,成為身體的一部分,是比思維和思想更深層的東西,思想本質上是語言的延伸。我的家鄉是一個偏僻的農村小山村,我兒時的家鄉閉塞得和外界幾乎沒有什麼聯繫,我是因為參考高考才第一次到縣城的。在14歲之前我都是在方圓不足三公里的地方度過的,聽的話是方言,說的話也是方言,第一次聽到普通話是從收音機裡,至少是上小學之後的事。我上小學比別人晚,再加上小學基本上沒有學習,都是在田地裡勞動,所以我14歲之前的表達基本上是方言的,和外面的世界是隔膜的。直到讀初中以後我才開始學書面語言,當時的印象特別深刻,感覺是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不是進入了書面語言所描寫的世界,而是進入了書面語言的描寫。現在我已經完全適應了書面語言的表達,也很熟悉書面語言所描述的世界以及所表達的思想,但方言的世界及其表達仍然潛藏在我靈魂的深處,並且深刻地影響我的思想、思維方式以及情感。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的藝術性很重要的方面就表現在語言的使用和表達方面,也可以說,文學的藝術性都是通過語言表現出來的。所以,研究文學的語言,包括修辭,語言的繼承與革新,如何學習語言、語言的風格等,這是文學的本體研究。我認為語言具有詩性,但學術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還相當薄弱,甚至連基本的術語、概念和話語方式都沒有建立起來。我認為這是文學研究的方向,當然這也是我未來學術努力的方向。

  但過去,我更關注的是語言理論問題,包括語言的本質問題,語言的變化與思想的變化,語言是如何影響思想的等,特別是話語問題。我認為文學理論一旦進入語言的層面,進入到話語的層面,就可以說進入了問題的實質和根本,也可以說話語分析為文學理論研究打開了一個廣闊的世界,很多文學理論問題,比如中西方文論之間的差距問題都可以從這裡得到深刻的闡釋。從語言的角度來研究文學理論,進一步研究思想、文化、哲學,很多過去爭論不休的問題可以輕易地得到解決。

  我的學術專業是文學,我對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以及文學理論都有濃厚的學術興趣,我無意研究語言,但語言一直是我切入問題的一種方式,也可以說是一種視角。我知道,不管是對於語言的理解還是對於文學的理解,我都還很欠缺,做了一些事情,我雖然已經很盡力了,但離我的理想還有相當的距離,今後,我還會繼續研究文學與語言的關係問題,還會繼續從語言的角度研究文學。

  最後,衷心地感謝蔡登山先生,謝謝他的鼓勵和幫助。責任編輯林千惠老師在編輯此書的過程中付出了很大的辛勞,也表示誠摯的謝意。

高玉
2014年4月28日於浙江師範大學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261353
  • 叢書系列:文學視界
  • 規格:平裝 / 302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5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中國現代文論的歷史過程與語言邏輯
——論80年代新名詞「大爆炸」與90年代新話語現象


80年代新名詞與90年代新話語作為一種現象,絕不限於文學理論與批評,應該說,整個中國的人文社會科學包括文學創作領域都存在這種現象,只不過文學理論與批評作為一個相對前沿的學科這種現象更為突出,更有代表性。本文試圖對這種現象作文化和語言學的闡釋,以期從一個側面和角度厘清這種現象的歷史與邏輯理路。論題當然集中在文學理論與批評的範圍之內,這既是為了避免雜蕪,同時也是由筆者的學術視野與知識所囿,但希望文章的意義和價值決不僅僅限於文學理論與批評。

所謂「新名詞」,本質上是一個歷史範疇,80年代新名詞在今天看來,不僅不再新,甚至還比較陳舊。同樣,90年代新話語,在現在看來,仍然很新,但21世紀再回頭看,也許就舊了。所以,我們必須把80年代新名詞與90年代新話語現象置於整個現代文論的歷史進程中,置於整個新文化和新文學的歷史背景中進行考察才能真正理解其所蘊涵的文化和理論意味。我認為,80年代新名詞與90年代新話語作為一種文學理論現象既是語言現象,也是文化現象,它與國門開放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密切相關,可以說是改革開放在文藝理論領域內的反映和必然結果,它既是文化的表像,也是文化的深層基礎,所以,它首先是一個歷史的過程或者歷史的產物。同時,80年代之所以出現新名詞「大爆炸」現象以及90年代新話語方式在中國得以通行,還與現代漢語作為語言體系的品性有關,現代漢語是深受西方語言影響的新的語言系統,它與西方語言具有親和性,這種親和性使它對西方語言具有敞開性。應該說,這是問題的兩個方面,前者是歷史問題,後者是理論問題。也可以說是兩個條件,前者是外在條件,後者是內在條件。關於後一個問題,筆者另有專文論述。本文中,我主要從文化和歷史的角度對80年代新名詞與90年代新話語作為文論現象和作為語言現象進行考察,從而從一個側面來研究中國現代文論的歷史建構過程及其現代品性。

80年代新名詞與90年代新話語首先是一種語言和文化現象。作為現象,它深刻地反映了現代漢語和中國現代文化的來源、發展、曲折、特徵以及品格。其次,作為一種文論現象,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國現代文論與現代漢語之間的關係,中國現代文論的來源、發展、曲折、特徵以及品格其實都可以從現代漢語的角度得到深刻的闡釋。我們實際上可以通過對文藝理論領域80年代新名詞與90年代新話語現象進行語言學分析和文化學分析從而揭示中國現代文論的精神品格,通過對80年代新名詞與90年代新話語作為中國現代文論的歷史現象進行分析從而揭示中國現代文論的歷史建構過程。也即通過「現在」解讀過去。中國社會和文化從近代向現代以及當代的發展與是否學習西方以及如何學習西方有密切的關係。80年代新名詞與90年代新話語現象就既是這種學習在特定歷史時期的表像,又是這種學習在特定歷史時期的深層基礎,也就是說,80年代新名詞與90年代新話語現象既反映了我們向西方學習的事實,同時又表明了這種學習的深刻性和實質性,因為語言學習是最為深層的學習。而文論中的80年代新名詞與90年代新話語現象則反映了中國現代文論向西方文論學習的事實,它潛藏著中國現代文論的歷史建構過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村上春樹《城與不確定的牆 (電子書)》我多麼強烈地想要進到那座城,想去那裡見真正的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套書展
  • 開運命理展
  • 年度心理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