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寫作緣起
已閱讀完《追捕銅鑼衛門:謀殺在雲端》的各位,非常感謝!
由於是系列首作,不可免俗地還是得談談故事發想。相信許多人都發現了,這系列主要是向藤子不二雄的名作《哆啦A夢》致敬的故事。「不管有什麼願望,道具都可以幫你實現......」大家在孩提時,應該都曾深陷於《哆啦A夢》的世界無法自拔,幻想有一天利用那些道具達成願望吧?
我讀國小時有個同學,某次段考前說他學哆啦A夢的「記憶吐司」,將參考書內容印在吐司上吃掉,結果考試成績出來,還真的考了滿分。下次段考時我興高采烈地如法炮製,卻沒有拿到滿分,我想一定是自己對哆啦A夢的信仰不夠堅定,才會沒有效果。
另一方面,我對推理小說的啟蒙也始於小學。剛好那時東京兩大死神的漫畫故事《名偵探柯南》與《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正在週刊上連載,於是一頭栽入推理的世界。不過當時的我是很「白目」的讀者,經常看到一本書的謎面,就直接翻到後頭看真相,更過分的是,看到朋友在讀同一本書時,還會在他面前得意洋洋地說出謎底。
終於有一天,我遭到了報應。某天,我對班上一位心儀的女同學說出《ABC謀殺案》的真凶身分時,被她反嗆了回來:「凶手才不是那個○○○,而是XXX!」仔細一看,發現原來我讀了某個名為「○○○的自白」的章節,就以為凶手是○○○,在女同學面前跌了股。事情果然不是憨人想的那麼簡單。真是對不起,阿嘉莎.克莉絲蒂女士。對了,那位女同學後來就不太跟我說話了。
順帶一提,哆啦A夢曾被我視為反推理漫畫。上頭曾刊載過的兩個單元〈推理帽〉與〈聯想式推理放大鏡〉,雖有「推理」之名,抵達真相的方式卻相當犯規。此外,哆啦A夢經常拿出道具「穿透環」、「任意門」(根據日本網站「哆啦A夢Fan Club」整理出來的資訊,這兩樣道具登場作品數排行分別為第七、第三名)使用,可說是專門破解推理小說常見的兩種題材「密室」與「不在場證明」的兩大武器,那時的我懷疑哆啦A夢根本是從二十二世紀派來終結推理小說的大魔王。可見我當時不懂何謂「反推理」,對推理小說的認識也僅止於本格解謎,那時的我果然是個憨人。真是對不起,藤子老師。
懷著對這兩位大師的歉意,我寫下了此作。有段時間,我一直以為推理小說不能有幻想元素,直到看了山口雅也與西澤保彥的小說才改觀,如果不是他們,我可能沒機會寫出此作,也無法在這裡道歉了。感謝山口與西澤兩位老師啟發了我。
啊,還得感謝將Cloud Computing譯成「雲端運算」的人。阿嘉莎.克莉絲蒂的《謀殺在雲端》講的是發生在一架高空客機上的命案,與本書內容完全不同,這幾年由於「雲端」這名詞興起,讓我思考如何將這書名作冷笑話式的「新解」,也因此促成本書誕生。
由於自己是棒球迷,系列首作便選用職業棒球作故事背景(一方面也是為了凸顯主題)。談到的哆啦A夢道具以「代用貼紙」、「取物皮包」為原型,在劇情推演上的功能,僅是抵達真相前的一段插科打諢,我希望道具日後能在推理線上發揮更多功用,例如成為詭計的一部分。
總之,這是個角色們邊瞎扯淡邊偷渡哆啦A夢與棒球,有點不一樣的推理故事,希望各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