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生命樹之舞
記憶是遺忘荒原上,風吹日曬雨淋終將消逝的殘骸,還是想像力的扭曲變形。看電影大師安哲羅普洛斯的希臘三部曲,悲傷沉重的主題,在如詩的素樸畫面上,有一股驚人的美感,片中人們,恆常穿黑衣,一步步走向不可逆轉的悲劇,寫實到殘酷的寓言,追溯希臘近代史的陰影,在時間長河中提出哲學式質問。
觀影過程,在詩意的史詩影像風格之外,艾蓮妮‧卡蘭德若譜寫的巴爾幹民謠配樂,彷彿從靈魂底層擷取,取代浮誇對白,流洩出人心底的渴望、失落及迷惘,與永恆相比,人生太匆促,在廣闊風景中,人的苦痛顯得渺小,古老民族拋不開的黑暗過去,潛伏在樹梢,忽然就出手突擊,無情展示戰利品……手風琴、雙簧管、曼陀林、豎琴,縹緲空靈的旋律,一個音符接著一個音符醞釀,渲染堆疊,讓影像的張力,在情緒最高點爆發──無言以對的悲慟感,將人淹沒。
這位被稱為「用配樂將銀幕中未泛出的鮮血呈現出來」的希臘音樂精靈,同時擁有考古與歷史學位,擅長以非傳統手法表現傳統樂器,有「希臘第十位謬司」的美譽。
二○一三年夏天,正修改兩年來陸續寫就的歐洲書稿,在網路上隨意點閱艾蓮妮‧卡蘭德若的希臘音樂,忽然看到一部名為《生命樹之舞》的短片,輕淺月光下,山巒只剩剪影,湖水流洩,湖中沙洲上有一棵樹,在單鍵琴音中旋轉,隨著弦樂團拉奏恢弘舞曲,湖面浮現光點,圍繞樹木舞動,照亮樹的一束藍光變成金黃色光線,鳥的黑影飛過,光點愈來愈多,飛上樹梢成為樹葉,一棵茂盛的樹在漸明天色中誕生,電影《鸛鳥躑躅》的配樂停止。
那棵樹,在心中掀起颶風,瞬間把遮蔽事物的霧吹散,露出本質。
兩個出身底層勞工階級的年輕人,人生第一桶金是在環球過程創造的,發揮到南海取經的窮和尚精神,沿途托缽誦經,終能抵達夢想終點,第二桶金來自漂泊多年落地生根的強烈渴望,赤手空拳,在台中打造了一個文創基地──藍色空間。二○一一年春天,因緣成熟,獨立發行《單車環球夢》和《單車楓葉情》紀念版,賺得第三桶金,這時,站在制高點上,旅伴兼工作夥伴存青說:
「今年到歐盟國家免簽證,歐洲家人年紀大了,去看看他們。」心知到歐元升值物價飛漲的地方長途旅行,好不容易累積的數字一定歸零,然而,有的時間是錢買不回來的,錯過了就永遠留下遺憾,該如何選擇,答案很明顯。
一旦下定決心,就義無反顧往前走了。
一發出即將重返歐洲的消息,陸續來過台灣的歐洲「家人」,喜出望外,紛紛來信表示歡迎,要求多停留些時間,好好相聚,字句間洋溢的喜悅,就像隨著琴音浮出水面的光點。
手拿三個月期限的火車周遊劵攤開地圖,看見荷蘭的揚彼得爸爸、阿麗媽媽和宇林在阿姆斯特丹北邊揮手,丹麥的琳達和元恩在哥本哈根微笑,客居萊登的絲雅低頭沉思,搬到法國南部的揚魯克和安蒂大力招手,瑞士的蕊古拉和馬賽羅在伯恩附近張開雙臂,依序標出光點,形成一個圓圈,順道圈選幾個想去的地方,歐洲行程規劃,完畢。
紀念版在四月出版,六月初就已經在飛往荷蘭的飛機上,短短兩個月三刷,三人出版社,一人當三人用,練兵千日用在一時,竟然完成了不可能任務。
忙到最後一刻,跳上飛機,朝向歐洲大陸的高空上,睡睡醒醒,忽然領悟這次不只是探親,更是精神回歸,歐洲段一向是環球夢重頭戲,所吸收的養分足以讓旅人回到故鄉後創作不輟,不論是埋頭筆耕,或是站上講台,始終懷抱歐洲人文主義傳統,要把手中燭光傳遞下去。
北歐設計、全人教育、國民快樂指數、公民美學、環保意識、單車旅行……親身參與並見證這些冷門議題在台灣發酵,逐漸變成熱門關鍵字,記得六年前有天清晨,騎車到東海湖運動,在路思義教堂附近咖啡館吃早餐,結帳時一眼就看到書報架上,商業週刊封面上印著「丹麥快樂國」的大標題,匆匆付錢,把雜誌拿給存青,欣喜地說:「你看,這是我們一直在說的,主流媒體開始報導了。」十五年前在中正大學清江中心開「歐洲人文導覽」時,存青唱作俱佳講故事,我負責深入淺出導覽,對著台下來自各行各業的學員,分享除了數字外,人生還有很多值得追求的人文價值。
多年下來,歐洲其實一直緊緊跟隨,這是在阿姆斯特丹機場長廊上,看到林布蘭的夜巡畫作、荷蘭台夫特瓷器和風車所領悟到的,一個教俄語的資深教師到莫斯科旅行,一定會有相同的異樣感,這些不知重複過多少次的熟悉事物,早已滲入血液。
這不就是聚集的光點飛上樹梢成為樹的一部分嗎?如果每個人是一棵生命樹,感謝歐洲點亮了苦苦追尋的靈魂,出發時並不知道旅途方向,順著直覺走,在歐洲大地上,整整遊蕩了三百九十二天,日日行光合作用,小樹苗愈來愈茁壯,終於長成一棵將要培育種子的母樹,迎向生命的晨曦。
記憶是詩,電影,還是音樂?
第一次到歐洲回憶太多,寫完《單車環球夢》以後,整整又花了十多年消化,吸收。這一次,在接近完成的書稿前,忽然不知道哪些要保留,哪些要刪除,就像面對一盆快要完成的花藝作品,花材昂貴,花形繁複,突然失去對美的敏感度,感覺當初精心設計的架構「怪怪的」,又說不出哪裡出了問題。
二○一一年,這次重返歐洲十國八十八天,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旅行。
十年前單車環歐擦出的火花,沒有在日後繁忙生活中熄滅,人生早就不知又繞了幾個彎,相隔遙遠,能夠再見一面都是幾世修來的緣分,這些年,歐洲家人幾度千里迢迢飛來台灣,全都最高規格竭誠以待,只求無愧己心。
交會的點點滴滴,在時空長河積累,所以──這次是「回家」,不是旅行,生命樹之舞是人與人交會映照彼此靈魂的光芒。
久別重逢,歡聚中,注意到對方臉上不可解的陰霾,逐漸化開,從台灣遠渡重洋帶去的燭光,深深撫慰受到生老病痛摧折的家人,有些話,只有彼此才懂,懂得即是慈悲,順勢勸解需要智慧,與親愛家人分享東方文化,心智和肌肉一樣需要鍛鍊,平常培養運動習慣,也要磨練心智。氣功,打坐,瑜珈,念咒,按摩,泡茶,書法,花藝……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追求靈性成長的途徑,不知不覺成了傳遞正能量的小天使。
除了探親,不再年輕的眼睛也看到改變。發源於歐洲的西方文明具優勢支配地位大約五百年,然而,奠基於新教倫理的近代資本主義,面臨精神和物質的雙重考驗,享有完善社會福利的優渥生活,憂鬱症卻居高不下,音樂廳裡的聽眾大都白髮蒼蒼,大教堂擠滿掛著相機的遊客,歐洲家人大多對宗教持保留態度,以往對歐盟的樂觀期待,除了一位任職於銀行的德國朋友外,大多變成對外來移民及勞工的排斥,種種跡象,顯露文明發展到極致趨向沒落的徵兆。
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在《文明:決定人類走向的六大殺手級Apps》一書中寫到:「世界的重心從西方轉移到東方……要怎樣做才能讓西方文明避免崩解的災難?首先西方不能太宿命論,西方文明是一整套的綜合體,不只有資本主義,還有政治多元主義、思想自由、主張法治與財產權。時到今日,西方仍對世界其他地區擁有這些制度上的優勢……也許對西方真正的威脅並非來自中國、伊斯蘭世界、或是二氧化碳,而是西方對祖先留下的文明缺乏信仰。西方文明最大的威脅不是其他文明,而是西方的膽怯,以及令這種膽怯坐大的歷史無知。」
追溯西方文明的源頭回到希臘,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被喻為史詩電影,艾蓮妮‧卡蘭德若的音樂多取材自代代相傳的民謠,一遍遍重播「生命樹之舞」,忽然領悟,這本書是獻給歐洲的家書,隨手寫下:
第一道晨曦,生命樹接引湖中的靈魂,環繞成一圈開始跳舞,來自大自然的能量,融匯,流動,生生不息,枝繁葉茂,這是光之旅程……
當下決定這本書不依照旅程先後排列,把所有文章打散,分成四個章節,第一卷是靈魂的召喚,代表歐洲情誼,第二卷是第一道晨曦,描述自然風光,第三卷是轉動的圓圈,探索歷史人文,第四卷天亮了,解讀未來思潮。
架構完整,接下來就容易了,辛辛苦苦歸類後,各章節內文章的先後順序盡量以易讀性調整,當然,說到底也就是作者盲目的直覺了,希望這種不確定性,具有詩的神祕,電影的開放和音樂的節奏。
花重新插好了,想起法國詩人波特萊爾曾說:「大眾是不明就裡的,通常也是冷漠無情的,我們難道需要向他們展示作品設計的基礎構想嗎?我們有必要解釋即興創作時,不斷修改與調整作品的過程嗎?解釋太多,當初最原始而單純的感動都會變成矯揉造作、自誇自捧的吹牛了。」
這時,我也該停筆,自動消失,以免吹牛過頭,反而讓人大失所望。期待明天的第一道晨曦,伴隨無數光點,點亮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