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船,是個巨大又複雜的系統。一般而言,汽車是由約五萬個的零件所組成;但20萬噸貨船的零件,則據說高達20萬個以上。在造船上,必須將這些零件加以組合,成為能在嚴苛海洋上安全且有效率運作的系統。本書中將為各位讀者介紹有關巨大船隻的建造技術,以及組成該船隻所需的各種零件製造技術。
雖然本書無法將許多船隻的零件全部介紹給各位讀者,但為了撰寫本書,筆者花了近一年的時間,除了造船所外,也拜訪了各種零件製造商進行採訪工作。我在這些地方所見到的,是運用著可說是工匠技藝般的先進技術,每一個零件都經過仔細設計,並高度精密地製造出來。
現今的中國及韓國也能建造出大量船隻,但其內部的船舶用零件,還是大量使用日本製零件。筆者過去在希臘時,剛好有機會搭乘到一艘曾於日本使用的渡輪,在售出、更換名稱後依然持續活躍。在船上我採訪船長及輪機長後,他們熱切地告訴我:「日本的船舶用零件具有高信賴性,即使是中古船隻也很少出現故障。」,因此,他們拜託我:「希望能拿到日本製船舶用零件的目錄」。回國後,我便向日本舶用工業會(零件製造業界團體,簡稱JSMEA)提出要求,在取得英文版的零件手冊後送給他們,讓對方感到十分高興。因為MADE IN JAPAN的名聲早已響徹全世界的海運界。
隨著江戶時代鎖國政策的結束,明治時代的到來,造船產業作為日本國家政策迅速振興起來。這也考量到由於建造一艘船需要大量的零件,具有「扶植廣泛的工業領域」這樣的特性。日本的造船業在短期間內大幅成長,並打造出不遜於歐美先進國家的高性能軍艦及商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戰爭結束後,最先看到迅速復甦且出現成長的,就屬造船產業。造船產業採用最新建造方法,諸如:「分段建造法」、「焊接技術」等,在世界經濟急速成長之下,帶動船舶大型化,最終占有世界造船量50%以上。
於此同時,也博得「由於日本的船隻性能十分優越,賣出時依然能以高價售出」這樣的名聲。在這樣高品質的背後,是由於在日本造船產業的周邊,存在著一同成長的船舶用零件製造商。
近來的日本,似乎漸漸不再提到關於船的相關話題。雖然大眾媒體偶而也會提到郵輪或深海探鑽用的海洋調查船等話題,但感受到船隻魅力的人似乎愈來愈少。
舉例來說,船舶及海洋的記述,逐漸從小學及國中的教科書消失。筆者在還是小孩子時,徹底學習到缺乏資源的日本,是如何藉由輸入原料後,藉由加工產生附加價值後再行輸出而變得富裕,其中,不管是原物料或是製品,都是經由船隻運送。
這件事本身,迄今依舊沒有改變。日本有99.7%貿易量是透過船隻運送。正因有著船舶為基礎的大量輸送系統,以及擁有非常認真的日本人特質所製造出高品質製品,才有今日繁榮的日本,這麼說絕非言過其實。
作為日本「製造精神」的高技術力結晶的各式各樣船舶用零件,以及最終統合而成的船隻,現今仍在世界散發光芒。只要少許能源就能大量運送貨物的船,將是人類永久不變且不可或缺的運輸工具。本書若能讓對這樣的船抱持興趣的人增加有所幫助及貢獻,那真是不勝喜悅之至。
池田良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