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喜樂在心之內
沒有通往快樂之道。快樂本身,即是道。——佛陀
你想不想擁有一個毫無比較、全然自在的生活?或者想像一下:一切其實早已不虞匱乏、自足常樂?
快樂其實與你的權益無關,而是你早已擁有的自性和本質。快樂就是你存在的精要核心。如果你想要快樂起來,其實是不必花費一分一毛就能輕而易舉做到的事——因為一切能讓你真正快樂的因緣,你在此刻當下都已經滿滿地握在手中了。或許在達到快樂之前,你必須經歷某些挫敗阻難,但有一點你必須清楚地了解:快樂其實一直都與你形影不離、從未離開。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無法掌控的——你無法預知未來,你不能強迫某人愛你,而你也遲早會和心愛的人分開。但是你可以決定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一個人,你也一直擁有獨立思考的自由——即使你並不總是如此認為。你的心,創造了你的世界,也決定了你是快樂或痛苦。此時此刻,你或許覺得自己被自己的心思和情緒控制了,因為你總是不能悠然自主。但只要經過小小的訓練和練習,就如你能經由體能訓練而讓身體變得精壯有力一樣,你也能在心靈方面變得沉穩、安和而有力,讓所有不安煩憂漸次沉澱消融,讓自己照見自心本性,由內而外亮麗地、真正地快樂起來。
你目前應該做的事,就只是願意把平時的糾結和掙扎都一一放鬆、放下,讓一切各就其位,回歸自然與美好。此刻就是回歸內在,從心出發而重新啟航的最佳時刻。停止你固有的舊習慣,別再為所謂的「生命中的錯誤」而煩憂不已,開始全然地珍愛和擁抱生命中美好圓滿的事物。你時時刻刻都要好好地提醒自己:「我的生命彌足珍貴、非凡不已,我的人生由我做主、捨我其誰?」就如佛陀好幾次為我們做出的囑咐叮嚀:「以法為道,以自為光」。
要全然信任和付託給真正的自己,這樣才能打開生命中的心窗,讓喜樂美好的陽光完滿地為你注入喜悅和安樂!
推薦序
把快樂散播出去
快樂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一種情緒,卻很少有人真正了解短短兩個字所蘊含的真諦。快樂到底該如何定義?相信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和見解。有些人會將物質的愉悅和快樂畫上等號,有些人則認為工作上的成就才是快樂的泉源。這些對於快樂的詮釋固然沒有錯,但是這種「稍縱即逝的愉悅感」,並非真正快樂的最終境界。
尤其是在現今社會化媒體盛行的時代,每則發文、每張圖片,都不時向我們行銷「虛擬快樂」,刺激我們追尋著夢想般的幸福:令人羨慕的愛情、精緻的食物、夢幻的旅遊、新穎的科技產品、極盡流行奢華的時尚……曾幾何時,「感動」的價值已淪為低頭族為了滿足擁有欲望的應用程式,而我自己也身陷其中。雖然當下帶來欣喜及滿足感,不過當愉悅的感覺漸漸消退後,我又空虛地繞回原點,不停輪迴。直到有幸接觸法王並拜讀這本書後,我開始慢慢了解,過去自認的快樂其實是永無止境的黑洞,讓心靈與荷包兩敗俱傷。我從中得到了什麼呢?還是失去的更多?
人們常常不自覺為自己設下了種種不快樂的因子。我們往往會不經意地認為:「要得到快樂,我必須得到這個;要維持快樂、我必須不能失去那個。」這些看似無害,甚至理所當然的思想,其實正是阻礙我們快樂的最大障礙。許多人不了解,其實快樂不應該有任何附加價值。當人們愈是計畫著如何得到快樂的當下,往往適得其反地離快樂愈來愈遠,反倒是抗憂鬱及安眠的處方簽愈拿愈多!
法王在書中提到:「每朵烏雲的背後總有陽光」,這句話給了我相當大的啟發。當遭遇到生活、工作、或是家庭中種種令人心煩的瑣事時,許多人當下反應通常都是抱怨,甚至怨天尤人。這時候,如果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每件事情,一定可以找到值得開心或感恩之處。如果能以這種思維來面對任何事情,無疑打開了通往永恆快樂的第一扇門。
其實,快樂唾手可得!在現代的社會中,我們的思想不知不覺中已經被社會價值觀所禁錮。大家普遍認為,真正的快樂存在於世界的某個角落,需要我們費盡心思地去找尋跟爭取。在快步向前、尋尋覓覓的同時,又有多少人放慢腳步、將眼光轉向自己內心,試著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
快樂是一種選擇,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渲染。真實且永恆的快樂一直以最自然純真的樣貌存在我們的心中。只要敞開心房,快樂就會像泉水般綿綿不絕湧入心中。這種快樂是有感染力的,希望這本書能一傳十、十傳百,將快樂的種子散播到世界上的每個角落。也祝福讀者得到心中的平靜及真實的快樂!
廖曉喬
Live To Love Taiwan 宏愛台灣協會理事長
微風廣場行銷設計總監
編輯的話
1. 身為成熟的大人了,你必須問自己,「真正快樂是什麼」?
我們必須了解自己想要的快樂是什麼,否則只是花費了無窮的精力在一個根本不會帶來快樂,甚至還會遠離它的事物上,為自己的人生製造更多問題。
在說明某個事件或概念時,我們通常會先給予定義。我們希望能夠藉由的分析與描述,深入了解其範圍、屬性、涵意等等。其實,就像我們想問其他抽象的、難以精確定義的概念,如「友情」、「愛」、「幸福」……,想知道的,其實是「意義」,而比較不是「標準答案」。
當問「快樂的定義」時,也是如此。其實我們想確認的是,「快樂是什麼?」、「我想要的,是這樣的快樂嗎?」、「如果是,我要如何擁有?」
對我來說,從看到第一部〈快樂的定義〉前幾個問題:「炎炎夏日暢快地吃著冰淇淋,或是與心愛的人十指緊扣——這就是快樂了嗎?事業有成、廣受愛戴、富可敵國——這是快樂了吧?」我很快就了解到,快樂不只如此。
英國哲學家赫胥黎(Alex Huxley)曾寫過《目的與手段》,這本小說原本的寓意是,人們往往把「手段」錯當為「目的」,汲汲營營一生,卻換不到一句「我很幸福」。舉例來說,財富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我們追求財富,是為了幸福的人生,可是大多數的人卻把人生耗在手段上。
這並不是要人拒絕一切「稍縱即逝的愉悅感」,而拋棄財富、不要購買……,或否定品嚐美味的食物、看一場感人電影……的開心體驗,只是,如果把這些依靠外界事物才能得到的感受,當成人生的目的,那我們可能會一再失望受苦,而且壓力與焦慮將會永無止境。因為如果一定要依賴什麼事才能快樂,就永遠會冒著可能失去它們的風險!而且,什麼時候才能滿足呢?
但當我們想要的是「幸福的人生」時,或是書裡所說的:「能為你的整個一生與存有,都帶來無以倫比的喜樂和滿足」的這種自在與圓滿時,這一刻事情就開始愈來愈清楚了。這將啟發我們從一種新的態度,去對應自己周遭人、事、物,從健康、愛情、人際關係到事業財富等等。我們和它們的關係,從此完全不同了。
我們看這本書的角度也會完全不同了。隨著我們看到書中分析、描述與分享更多有關快樂的本質、涵義,就會更了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太多可以重新檢視、轉念與行為可以著力,往更幸福的人生出發。
2. 快樂,一直都在
3. 你早已擁有快樂,你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重新與它連結起來。
幸福與快樂還有一個性質,會與我們「如何擁有」的問題相關,那就是「它就存在於我們的自性與本質之中,從未離開」。當我們知道快樂存於內在,就不需外求了,不是嗎?但,怎麼連結?
第四章〈禪修與正念的修習〉就提供了幾個簡單又能夠應用在生活裡的基礎方法。但重要的是,誠如法王所說:「不要以為禪修就只是讓我們的心靜止下來,因為如果只能做到這樣,那每日的慣常思考習氣仍會一而再地干擾心中的平靜、安詳和穩定」。
因此,我了解到,雖然利用禪修讓自己的心能夠定而後靜,但想要祥和、喜樂的人際關係與日常生活應用,這是不夠的。打坐下座後,我們是不是能延續這樣的心境到日常生活中呢?
其實,只要稍加練習正念法門裡的四念處觀(觀身、受、心、法)並應用到生活中,我們會發現,自己身體、感受、想法、概念……其實都跟真正的「我」無關,舉例來說,雖然也許有一天,我們遇到讓人生氣的事情,若我能竟下來,就會發現,在這個事件,我確實發現「我的憤怒」,但「憤怒不是我」。憤怒會過去,既然我已經發現它,我就有能力選擇要或不要它。
所以說,任何情緒、情境,都會因為我們轉換心念,而為自己帶來新的選項。
我相信,就像書中所說,直到有一天,我們終於會發現,讓生命處境生起無數煩惱憂苦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自己的心靈模式(也就是我們怎麼看待世界的信念、觀念與行為等等)。藉由種種禪修,我們會更有自覺且了解自己的身心所發生的種種狀況,就會發現,其實自己是有選擇的,我們在產生各種不開心的情緒時,可以不被它們牢牢抓住。
〈培育喜樂心境的方法〉以及〈快樂就是行動〉裡詳述的方法與應用,就是幫助我們把舊有的「心靈程式」一一觀照,讓那些長期以來不斷累積的負面情緒和煩惱,像剝洋蔥般一層層被剖析解構,最終看到我們真正的自性和本質。
最後,衷心期待《快樂,一直都在》能讓我們把生命中的這些「烏雲」漸漸散去,了解生命的真相,從而與生命的源頭重新連結起來,在人生自他交會的精彩境遇中,活出中原本該有的自在與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