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自2005年起我就開始撰寫這套「偉大經濟學家」一系列的小書。到了2013年寫成了八冊時就想今後不再寫了。當時在〈自序〉中所提出的理由是:「人生畢竟有了盡頭,現在我是處於『近黃昏』的時節。是的,『夕陽無限好,可惜近黃昏。』既然如此,就讓我盡情欣賞這燦麗的夕陽吧,更何況不是每當近黃昏時都有夕陽照耀的。」就秉此意度過了大半年,不久以後我就漸漸地體會到,在我每天生活中總是感到缺乏什麼似的,這與當初想盡情欣賞「近黃昏」的期盼顯然有所背違,自不免有失落之感。
於是,我開始追想思索前後兩般生活方式的異同,很快地就體悟到,這是我每天生活的成色改變的關係。在過去,「讀書」、「寫書」是我每天生活中的主要成分,現在則「書」固然還是在「讀」,但只是讀讀以消磨時間,並無進一步想將心得寫出的企劃,這是我之所以感到失落的原由。
記得在去年,也是在這類書的自序中曾寫道;「自此以後我每年都有這樣一本書的出版,這一工作的推展為我的晚年歲月增加許多生命的活力,使我真正享有『不知老之將至』的樂趣。」這不是明明自我表白這種生活方式的功效嗎?接著,很自然的,我就這樣做了—結果乃有這本小書的寫成。
最後要說的是,這次所寫的主人翁是馬夏爾(Alfred Marshall),理由也很簡單:經濟學自古典的發展到現代,約歷兩百五十年,其中有一位承先啟後的圖鑑性人物就是馬夏爾。這本小冊子就是要說明這一段故事,希望讀者指教。
施建生
201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