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認真就會無悔 生命必將不凡
吾友丘樹華將軍為國軍具有文采之儒將,勤於筆耕著有多項藝文創作,現將少時從軍初始,在中正預校時各項回憶彙集成書;承蒙將軍抬愛,謹以吾之禿筆為序。
每個生命都有其各自之故事,在人生歷程中,分別譜出不同之樂章;人世間對於榮辱成敗,雖有外人評價之論斷,但對於自己來說,如何能夠無悔?怎樣才會不凡,其實答案都很簡單。
少年十五二十時,在多數人對未來還不知要如何選擇時,就有年輕學子願意離家從軍,誠然有些是因為承接父兄之志業,有些是因為家業貧困所迫,有些是對於疆場英雄之崇拜,更有人到今天,仍然講不出來當初究竟為何;但不論為何,大家都來到中興莊,展開生命中之非凡旅程。
少年從軍,國家不但是給予這些少年未來軍旅之事業,更許諾出無限之可能;最重要的是在未與親情割捨,但卻在另外一方獲得高過友情之手足情懷。共同生活與成長之歷程,澆鑄出筆硯情以及袍澤義。
四十寒暑轉瞬即過,幾乎所有獻身軍旅之歷程,都將畫下最後的句點。如今回首來時路,當我們在中興莊內同行的時刻,就成為彌足珍貴之回憶。感謝樹華同學有心將此等少年無知時,曾經魯莽闖禍之歷程寫出,此將勾動諸多同學之心弦,讓其往日情懷再上心頭。
有些同學已離人世,多位同窗為國殉職,但亦有事業有成者;有些人曾經失足,更有人咀嚼過失敗之苦果。但不論成敗得失生死相隔,軍校同學就算是人生際遇再不相同,到最後還是無法否認這段同窗情誼。
漢代〈越歌謠〉:「君乘車,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車揖;君擔簦,我跨馬,他日相逢為君下。」此乃提醒友誼不因富貴而有別;但對軍校同學來說,由於當年投效軍旅,對於國家曾經許下過嚴肅之誓言,此乃生死道義之承諾,所以當今日吾人能夠執筆為文,回憶少時生活點點滴滴時,吾人更要追悼辭世同窗。
進入軍校,認真就會無悔,生命必將不凡;看到樹華同學筆下之回憶,不禁感念良久。在此序中,謹以下列數語作為結語,表達對所有同窗之敬意,亦期待所有曾經享受過同樣因緣之前後期同學,都能夠以此自勉:
吾對國家許諾生死,不論國家何時需吾,
成仁取義吾死國生,生者無愧逝者無悔!
中正預校第1期
海軍官校72年班
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張競
自序
新書裡的老故事
民國65年8月23日,我和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第1期的一千多位同學,一起進入鳳山中興莊求學。一群懷抱從軍報國理想的小伙子聚在一起,展開了一連串的奇妙旅程,我們真正的人生,不是從小學、國中寫起,而是在中正預校。3年的預校(高中)生活不算太長,卻徹底轉變了我們的一生。
國中剛畢業的學生,穿上中正預校的制服,領到了中華民國軍人身分補給證;坐車、看電影買的是軍警票,外出遊玩住國軍英雄館,還算不上是真正的軍人,只能算是娃娃兵。娃娃兵聚在一起,自然會發生很多有趣、感人的故事。民國68年夏天從中正預校畢業,快37個年頭了,許多陳年往事,一再從腦海裡發酵。想寫一本書,記載這些老故事,在心裡醞釀了很久,終於提筆,卻有欲罷不能的感覺。
最近和一些預校同學碰面,大多非常懷念當年在預校念書的日子。年少輕狂,又充滿了理想;接受磨練,適應團體生活和軍事管理。相較於高中生,我們在師長耳提面命下,勇於承擔肩上的責任,建立了犧牲奉獻的人生觀。這些觀念,對於日後的軍旅生涯影響深遠。
中正預校的校訓是「親愛精誠」四字,回憶預校生活那3年,我們的確做到了。事實上,我們在畢業後也不斷實踐這四個字,筆者的軍旅生涯三十多年,經常在各地遇見預校同學,雖然大家軍種不同,穿著不同顏色的軍服,但是我們的語言相通、觀念一致,很多任務都能合作達成,特別是在國防部服務的6年裡,我的感觸特別強烈。
這本《少年十五從軍趣》原本想以小說的體裁書寫,但往事的片段太多,小說無法涵蓋全部,最後決定以說故事的方式,讓往年的畫面一一呈現。感謝張競、志明、本昌、冠隆……等同學、健清排長熱心提供很多往事,增加了這本書的素材,也得以更深刻的描述當年在預校上課生活的場景,讓這些故事能永久保存下去。
預校的生活辛苦嗎?對於一個十五、六歲的小伙子而言,離鄉背井,確實有些辛苦。但在單調的軍事管理生活中,也能發生很多有趣的事。40個年頭過去了,也許現今時空環境不同,管理的方式和生活條件也和當年不同,但「三軍一家,如兄如弟;三軍一體,如手如足」的建校宗旨應該永遠不會改變。
將老故事寫下來,供當年在一起生活的伙伴共同回味,或未曾參與的朋友們參考,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書中所提到的真人真事,並無惡意,筆者只是想讓內容更貼近我們當年在預校的場景,希望當年在學校的師長們以及同學、讀者們都喜歡。
民國105年是中正預校成立40週年,謹以此書,表達無限的感恩,呈獻給培育我們長大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