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拍照四十多年,我一向最在意的就是表達日常生活中的感動與啟發。回首來時路,深覺自己的人生與創作道路有一座極其重要的分水嶺――那就是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發生的臺灣集集大地震。
當時我正在籌備一個十分盛大的展覽,取名為「告別二十世紀」,包括〈失落的優雅〉、〈正方形的鄉愁〉、〈有名人物無名氏〉、〈手的祕密〉等四個主題,親手放大了兩百多張巨幅照片。展覽開幕前的兩週,處於興奮狀態的我被這突如其來的大浩劫重重地撼動了。
我的攝影作品幾乎都是關於臺灣農業社會的平凡人物,背景就是那純樸的鄉村、沒有被濫墾破壞的土地。那是人與人互相信任、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黃金年代,我所記錄的就是好人、好山、好水。然而,那些美麗的地方卻是災情最嚴重的所在。在那個當下,把它們過去的美好影像當藝術品陳列,實在於心不忍;想來想去,只有把作品義賣賑災,展覽才辦得下去。
就在那時,我跟慈濟結了緣。為了拍攝慈濟重建災區學校的募款短片,大愛電視臺找我去與師生們互動。受邀期限只有一個月,被所見所聞感召的我卻自行將工作計畫延長到兩年多,一一走遍「希望工程」援建的五十所學校,從師生們在帳棚上課,到孩子們從新建的學校畢業。
慈濟志工無私的大愛、全然的付出,開了我的眼界、啟了我的心門,更讓我對佛教慈濟基金會的創始人證嚴上人產生了無比的敬意與好奇。二○○○年的一月一日,我首次有幸隨法師行腳。那是我刻意挑的「跨世紀的一日」。
只要有緣,就不怕緣來得遲。不久後,我與內人袁瑤瑤開始有機會偶爾隨師,雙雙皈依後,漸漸成為證嚴上人出門行腳時的固定隨師成員,一跟就是十來年,親眼見證了他的慈悲與智慧。我拍照,她寫文章,每個月將親近上人的心得發表於《慈濟月刊》的「隨師行腳,攝影筆記」專欄。本書即二○○三年到二○一五年的專欄摘選。
歷史上有許多偉大的人物,或以思想,或以力行啓迪、影響、造福著一代又一代的後人。而證嚴上人不啻為思想與實踐的完美結合,既是宗教家、慈善家,又是了不起的教育家。我們夫妻得以常年跟隨,不敢自恃福大,只有無限感恩,僅能自許將師父濟世救心的精神理念消化一、二,傳播給更多有緣人。
兩年多來,由於經常往返兩岸,在大陸各大城市講學,又有許多攝影活動及新書發表,無法每月隨侍上人之側,實感歉疚。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欣逢慈濟五十周年慶,特以本書作為獻禮,祈願師父法體安康、法輪常轉,慈濟法親福慧雙修。
阮義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