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任何人都理當可以在金融市場賺大錢,卻有很多理由讓多數人實際上沒辦法辦到這點。就如同生命中的許多嘗試一樣,成功的關鍵在於知識和行動。本書宗旨是希望就市場內部運作提出某些說明,藉此擴展知識的成份。至於行動的部分,則有賴各位投資人的耐心、紀律和客觀判斷。
1980 年代中期到末期之間,不論現貨市場或期貨市場,都出現許多全球化的投資/交易機會。1990 年代,隨著通訊產業的創新發展,任何人只要願意,很容易就能取得盤中資料,運用於相關的分析。目前,網際網路上有無數提供繪圖服務的網站,幾乎任何人都可以進行技術分析。事實上,自從本書首版發行於 1979 年以來,技術分析知識傳授方面的技術顯著進步。1980 年代中期,我們開始嘗試透過影片格式從事教學,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進步,以及人們對於新媒體格式的普遍接受與認同,本書新版的電子書銷售量,將超越傳統的實體書籍。所以,任何書面的東西,勢必都會面臨來自聲音/影片呈現格式的競爭—譬如我最近在 pring.com 引進的線上互動式技術分析教學影片,相信其他人也會跟進。
科技方面呈現的革命性突破,促使投資交易的時間刻度變得愈來愈短,我不確定這究竟是不是好現象,因為短期趨勢蘊含著更多雜訊。這意味著技術指標雖然還是最有效的分析工具,但運用於短期趨勢的效果,將不如運用於長期趨勢。《技術分析精論》第 5 版為了因應這些變化,內容篇幅和結構都做了重大調整,增添本書第 4 版發行以來的許多創新技巧,以及我個人想法的演變。本版每章內容都徹底重新整理和擴增。基於效率考量,有些內容被刪掉,有些被取代。
本書討論重點仍然擺在美國股票市場,但很多範例涉及國際股市的股價指數、外匯、商品和貴金屬。另有章節專門談論信用市場和全球股票的技術分析。我們的討論重點也經過擴張而包含股票、債券與商品的極長期(secular)趨勢的分析在內。書中的範例說明,多數做了更新,但少數仍然引用先前版本的例子,目的是讓本書呈現歷史深度。這些歷史案例也凸顯一項事實:過去 100 多年來,很多東西實際上並沒有什麼變化。真理禁得起時間考驗,目前跟過去沒有什麼兩樣,真理同樣適用。我相信將來還是會繼續如此。
所以,技術分析理論適用於 1850 年的華爾街,也同樣適用於 1950 年的東京,相信也會適用於 2150 年的莫斯科。為什麼呢?因為金融市場的價格行為,所反映的是人性,而人性基本上不會隨著時間經過而出現重大差異。凡是在自由市場進行交易的股票,不論時間架構如何,技術分析原理都一體適用。對於相同的技術指標,5 分鐘走勢圖上呈現的反轉訊號,基本上和月線圖上的訊號相同;差別只在於訊號的重要性不同。短期時間架構反映的是短期趨勢,因此比較不重要。
本書最初幾章的時代順序排列,稍微不同於過去的版本。我在 2005年出版的《馬丁‧普林論價格型態》(Martin Pring on Price Patterns, McGraw-HIll)一書,我先處理價格排列建構積木、峰位/谷底分析、支撐/壓力、趨勢線與成交量性質。本書也引用相同的邏輯順序,所以任何人如果想要處理價格型態,將更容易了解這些排列的建構,以及內容解釋。
本版新增添兩章新內容。一是前文已經談到的極長期趨勢。極長期趨勢是所有趨勢之母,而且普遍存在於三種主要資產類別:債券、股票與商品。我愈是深入研究,愈發現極長期趨勢性質的重要性,這些性質將影響其他較短期趨勢。對於極長期上升趨勢,(經濟循環相關的)主要多頭趨勢的震盪幅度與存續期間都超過空頭市場,反之亦然。所以,本書第 23章的主要目標,是要瞭解極長期趨勢的性質,以及如何辨識其反轉。
第二個新增添章節,內容是討論美國股票市場的各種信心衡量指標與其關連。這部分討論顯示,股票市場實際發生趨勢反轉之前,投資人信心通常都會預先呈現微妙的變動。既有章節部分,我們也增添其他重要內容,包括我的特殊 K 指標(Special K indicator)。這項動能指標是取自短期、中期與長期「穩當」(KST)指標之加總循環性質,其呈現之峰位/谷底位置,經常會和價格數列相互對應。本書第 5 版的另一特色,是引用許多集中市場掛牌基金(ETFs)做為說明範例。透過這種創新產品,投資人與交易者得以購買某常用大盤指數、類股指數或其他國家指數的整籃成分股—而且這還只代表剛開始的情況。事實上,很多積極管理型態的ETFs,譬如:普林-透納經濟循環 ETF(Pring Turner Business Cycle ETF,報價代碼 DBIZ),允許投資人參與各種策略(譬如本書第 2 章討論者)。
由於 ETF 市場的創立與普及化,一般人很容易就得以投資個別國家股票市場、信用交易工具,也可以參與類股輪替,甚至如果認為行情即將下跌,還可以購買逆向基金。
另外, 近年來還有所謂的集中市場掛牌債券(exchange-traded notes),讓投資人得以追蹤特定商品組合的行情。可是,投資人必須先檢視這類交易工具可能造成的稅金問題,而且也要確定這些期貨市場的持有成本波動,是否都確實反映相關商品。
1970 年代以來,幾乎所有投資人的時間架構都大幅縮短。因此,技術分析經常被運用於判定短期時效。這種運用方式衍生的問題,可能導致嚴重失望: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技術指標的可靠性與所觀察的期間長短之間,存在顯著的關連。所以,本書討論主要是以長期和中期趨勢為導向。
即使是持有時間為 1 ∼3 星期的短期交易者,他們也需要瞭解主要趨勢的發展方向和階段。投資與交易上的很多失誤,經常是因為部位方向背離了主要趨勢;換言之,訊號如果發生反覆,通常都是逆趨勢的訊號。
想要成功的話,技術分析應該被視為評估特定市場之技術狀況的一門藝術,然後配合幾種由科學角度研究的指標。本書探討的許多機械性指標,雖然都能可靠顯示市況變動,但它們都存在一種共通特性:效果可能、實際上也經常令人不滿意。對於紀律嚴格的投資人來說,這種特性不至於構成嚴重威脅,因為只要掌握金融市場主要趨勢的根本知識,再配合整體技術情況的平衡觀點,便足以建構成功運作的卓越架構。
然而,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獨立思考的功能。技術指標雖然可以顯示市場的根本性質,但如何把種種資訊拼湊成為可以實際運作的假說,則是技術分析者的責任。這方面的工作絕不簡單,因為初步的成功可能導致過份自信與傲慢。
技術分析之父道氏(Charles H. Dow)曾經說過,「執著觀點在華爾街導致的失敗,多過其他觀點的總和。」確實如此,因為市場基本上是反映人類的行為。一般來說,這種市場行為的發展,會按照可預期的途徑進行。然而,由於人們可以—也確實會—改變心意,所以市場價格趨勢可能意外偏離當初預期的途徑。為了避免發生嚴重虧損,當技術面狀況發生變化,投資人與交易者也必須調整立場。
除了金錢報酬之外,對於市場的研究也可以讓我們進一步瞭解人性,包括觀察他人的行為,以及自身發展的省思。一旦踏入金融市場,投資人無疑必須不斷接受挑戰與考驗,並做出適當的反應,這使我們得以更瞭解自己的心靈。華盛頓.歐文(Washington Irving)曾經說過:「膚淺的心靈將因為遭受打擊而變得消沈,偉大的心靈卻會因此而昇華。」這句話應該非常適用於市場技術面的挑戰。
馬丁‧普林
2013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