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
引領我們實踐信仰的摯友
二十多年前讀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的Reversed Thunder: The Revelation of John and the Praying Imagination(1988),第一次感覺啟示錄的力量。那不是預測歷史和未來的震攝,而是生命的觸動和體會;不是獲得開啟未知奧祕的密碼或鑰匙,而是對生活的連接和感悟。於我,從二十多年前的閱讀開始,啟示錄不再神祕,而是親密;不再遙遠,而是靠近。如今校園書房出版社將此書譯成中文,付梓出版《天啟的雷聲》(2017),從此,我希望讀者不再視啟示錄為怪客陌者,反而認識到,它是我們冷落多年的摯友良朋。
的確,啟示錄是我們的老友。正如畢德生所言:「啟示錄的每個信息,都可以在聖經的前六十五卷書裡找到。啟示錄沒有增添任何新的實質內容。福音書內的真理已經完備,已由耶穌基督啟示出來。在這個主題上,啟示錄沒有增添任何新的見解。」(第5 頁)啟示錄一章1 節以「啟示,耶穌基督的」開篇,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全書所有的內容,無一不是源自、指向、有關耶穌基督言說論述的。而這一切,又是與初代諸聖領受、傳承、持守的傳統緊密相連。明白這點,自然不會就那千奇百怪、卻又一再捲土重來的「解經」和「預測」所困惑。掌握這面,就不會強求啟示錄回答一些從來不是其關注的問題。
我們冷落了這摯友,因為缺乏想像力,不僅對創造和生活掉以輕心,甚至習非成是。感悟大自然、觸摸生命,絕不能以因果、機械式的計算量度、期待或操控,而是以謙卑的感度聆聽、凝視和等候。啟示錄的體裁和表述,猶如大自然花草、瞬息風雲、生命成長,不能量化計算,只能以詩歌頌、祈求、讚美,以畫作描繪、突出、對比。當然,啟示錄的想像不是一廂情願、無中生有的幻想,而是基於神的信實和應許而發出的禱告(praying imagination)。
冷落摯友,是因為我們以為已經熟悉。熟悉使我們失去新鮮、好奇、探索、等候的美德。熟悉使我們將恩典視為必然。也許,熟悉是驕傲的一種表達。對人、對事,對神的話語和啟示,一定的陌生感是必須的。這種陌生感使人謙卑,也讓人期盼、等候、渴慕和思念。啟示錄的體裁和象徵手法,不斷挑戰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熟悉。
匆促是現代人的特性。匆忙急促的腳步,使我們對重複迂迴不耐煩。「效率、品質、準確」是今天量度的標準。正是這急亂煩燥的步伐,使我們無法安靜、不願凝視、不能聆聽。讀啟示錄,必須願意靜下來,讓看來迂迴重複的啟示錄,一層一層、一步一步地將啟示題現眼前。
自我中心無法得聽神的聖言,野心使人拒絕天啟之道。以一己的關注提問,以自己的喜惡期待答案,都是讀啟示錄的障礙。「耶穌基督的啟示」—啟示錄一再說的,不外就是神在基督耶穌裡的工作和救贖,成就和更新,不是任何族群、個人的企劃和夢想。讀啟示錄,必須在神藉耶穌基督的生命和言說面前,放下野心和私心。
現代人的另一特點是焦慮;諷刺的是,讀啟示錄,也讓不少人焦慮—特別啟示錄那層出不窮的異象和災難。然而,啟示錄帶出的,正是消解焦慮。正因為正視災難苦困,知道其必為創造主所救贖、改變和更新,這一切艱困指向的是神的同在、眼淚被抹乾、不再飢、不再渴,死亡或任何苦疾不再能控訴神的子民。啟示錄不是讓人恐懼,是使人得安慰,不僅是他世,更在此生。
《天啟的雷聲》縷述啟示錄的核心主題,並非解經書。經文的梳爬訓詁不是這書的目的,讀者不應期望此書為難解經文和神學難題提供解答。然而,此書觸及的都是啟示錄內容的關鍵,也是信仰的憧憬和實踐的視域所在:聖經、基督、教會、崇拜、邪惡、禱告、見證、政治、審判、救贖、新天新地。
正如畢德生所言:「展讀啟示錄,我探討的主要問題不是『這代表什麼意思?』而是『這在我牧養的信徒群體裡,要如何運用?』我寫作動機很清楚,解經不是要去破解密碼;而是喚起驚奇、展現意象,在禱告中延伸想像,共鳴意含、折射亮光。」(第6 頁)讀者必定從本書有所啟迪,我更相信傳道牧者可以因為這書獲得更多牧養的滋養、力量和勇氣。
孫寶玲 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