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鐵肩擔教育,一個想突破台灣困境的教授夢!
黃炎東教授出身於屏東農村,憑藉父親良好的身教及本身堅毅的性格,終於完成博士學位,並且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法政學者。這本「一個大學教授的夢──開創台灣新願景」是將黃教授過往所發表的文章與論文,輯合成冊。依其內容,大致上可以分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警政與法治、政府治理與國家願景,三個部分,涵蓋的範圍廣泛且深入。藉此,我們可以看到一位知識分子,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出深刻的註解,並且身體力行;令人敬佩,更值得效法學習。
其中,有關我國刑法及刑度的探討,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原來,我國的刑法源自於清末,承襲歐洲的刑法制度而來,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之下,刑度不是很高。但我國缺乏歐洲的社會教育與宗教背景,加上民眾普遍教育水準的落差,所以將歐洲的刑度標準搬到我國,自然不是很合適。而歐洲這幾年的刑法,因應社會條件的變化,逐漸提高法定刑度;反觀我國,卻一直沒有檢討,使得民眾對於司法產生不信賴感。黃教授特別舉出英國、德國、美國、加拿大等國為例,對於重大犯罪、累犯等,提高量刑;並對假釋,訂定更嚴格的條件,以提高刑法的威嚇力。反觀台灣,遲遲無法對於不合時宜的法令及時修正,而常使社會付出慘痛的代價。黃教授呼籲政府檢討司法刑法政策,統合檢、警、調科學辦案的能力,以有效打擊犯罪、讓人民能夠安居樂業。我想,這絕對是全民的期望與共識。
而死刑存廢,也是近來社會熱議的話題。一些令人髮指,泯滅良知的罪行,總是會出現於媒體版面。而審判定讞的結果,多半是加害者「仍有教化可能」,最終處以無期徒刑。讓受害者家屬留下永難癒合的傷痕,也重擊社會大眾對司法的信心。我十分同意黃教授的觀點:
對於已經定讞的死刑犯,依法執行,行政單位不應該基於自身理念反對死刑,而予拖延消極不作為,這是怠惰,更遑論依法行政。
其次,我國既仍未廢除死刑,對於非常重大的犯罪,就應該處以死刑,而不是單從加害者的角度,而忽略民眾對於彰顯公平正義的呼聲。
也許廢除死刑是未來的趨勢,但在我們社會氛圍、人民素質無法達到理想的水平,社會共識尚未形成之前,實在不能貿然廢除死刑。除了持續教育民眾尊重生命、提高國民道德素養之外;更應該嚴謹地看待死刑的構成要件與訴訟程序,同時從犯罪心理、法律道德,深度思考適合的配套措施,一方面不流於報復性情緒,一方面兼顧受害者的傷痛,使二者達到合理的平衡。
綜觀全書,我們可以瞭解到黃教授是一位慈愛的父親;是一位知識淵博、治學嚴謹的學者;更是一位針貶時政、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的知識份子! 目前正當台灣發展面臨瓶頸、前途渾沌之際,「一個大學教授的夢──開創台灣新願景」恰能適時提供指引,讓我們沉澱思緒,重新省思台灣如何突破現狀、面對接下來更艱巨的挑戰。
恆春古城文化推展協會創辦人
黃茂德
作者序
為摯愛,大聲疾呼!
孟子曰:「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典論‧論文》:「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拿破崙說:「世上有兩種力量──劍與筆,筆的力量往往遠勝於劍。」
以上諸聖先賢之言論,筆者深以為然也。
筆者出身於台灣最南端的屏東鄉下,一個家庭貧窮的放牛郎,經歷求學,從師範到大學,到研究所,博士,出國參訪到回國服務,大半生以來見證了台灣各個年代的發展情況;台灣從貧窮到「台灣錢淹腳目」,到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到大陸崛起,台灣小確幸,到各種紛紛擾擾的現在。
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年代,都有它精彩的地方,也有它的問題,過去的繁華已不用再回首了,但是今天及今天以後,台灣正面臨的各種問題,這些問題來自光復以後各個年代,各個思潮所遺留下來的問題,到今天若不能有效好好的解決,台灣的未來令人憂慮。
例如對於維持整個台灣安定主要力量的警政人員,目前大概是什麼情況?警政教育做到了什麼層面?警政教育可以為台灣做更多什麼事?警政教育與實務應該如何加以提升,建立全面性的社會安全網,確保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以符合社會大眾的殷切期待。
台灣的產業如何在國際上發光發熱,如何解決對岸的經濟封鎖,如何強大台灣本身的產業?讓台灣的產業實力擺脫對對岸的過度依賴、營造兩岸和平經貿互利的良性交流氛圍?筆者以台灣的醫療專業為例,在書中提出並介紹台灣醫療的實力及推展在全世界的競爭空間?如何與國際接軌?
而台灣的兩岸政策,國際外交等事務,也十分令人憂心,對於釣魚臺,南海政策,太平島乃致於兩岸問題,筆者基於歷史、憲法及國際法政規則及至台灣法律與憲政體制等問題,也依據學理及實務經驗提出了個人看法。
對於台灣目前年金問題,低薪問題,高房價問題,弱勢族群的扶助問題,種種致使人心混亂的各種問題,筆者深信只要有心,只要有人拋出正確的方向與道路,必定能讓台灣的未來,走出一條更順利的道路.基於此,於是寫下以下篇章,從個人的家庭,到工作到所有相關閱歷,以論述自身的經歷為借鏡,看看能否對迷惑的人心有些微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