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粵語詞彙講義》是以介紹粵語詞彙基本面貌的一本普及讀物,內容力求簡明扼要,同時能較為全面地反映粵語詞語的特色。這對於我們來説,並非一件易事。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多次修改,終於有了現在這樣一個結果。為了便於讀者閱讀,謹此交待一下《講義》的框架和特點。
第一章為導讀性質,首先闡述詞彙與社會生活的密切關係,然後討論粵語的分佈與構詞特點,第三節對粵語的常用特色詞進行一些介紹;
第二章至第六章為本書的主幹。其中第二章涉及粵語詞彙的內部差異,本書從文化類型着眼,首次提出粵語的三種類型:以廣州話為代表的省城粵語,以香港話為代表的洋化粵語,以鄕鎮方言為代表的傳統粵語。第三章分析粵語詞彙的書寫系統與粵語文學藝術,內容包括粵語詞彙的書寫系統和以書寫系統作為支撐的粵語書面語文學作品。第四章討論粵語詞彙的兩個古代來源:古漢語詞和古百越詞。第五章展示粵語詞彙的地方特色,內容有:自然地理環境與地名文化、避諱文化、飲食文化。第六章主要研究粵語中的外來詞,內容包括廣府文化與粵語外來詞、粵語詞彙中的外來詞、粵語外來詞的向外傳播。這樣一種安排,基本上從時空和源流的角度,勾勒了粵語詞彙的大致輪廓。但是,由於篇幅的限制,有些內容還無法顧及,如海外粵語的表現和特點,有的內容也不夠深入,如各片粵語詞彙的討論,還有粵語俗語的類型,都需要做進一步的探討。
詞彙研究不易,方言詞彙的研究更加不易,因為涉及的語料實在太多,加上調查不夠平衡,很容易導致研究時的捉襟見肘。《粵語詞彙講義》只是粵語詞彙宏觀研究的第一步,但我們相信有了這第一步,將來進行粵語詞彙的全面綜合性的研究,就有了比較堅實的基礎。我們期待着這一天。
邵慧君 甘于恩
2017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