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歷史複雜多變,自從羅馬帝國分裂成東羅馬與西羅馬之後,經過幾次曇花一現的局部統一,至今未曾再出現真正的統一帝國。為了理解柯比意的作品,如果我們能夠了解歐洲的歷史與發展脈絡,對於理解柯比意的作品與建築理念是有所助益的。
歐洲從羅馬帝國分裂開始,在政治上再次歷經了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再生與分裂,在宗教上則由基督教進行長期的政教統治。最後在十八與十九世紀的啟蒙運動與工業革命,使得人類在歷史上有了全面性的演變,推動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世界的誕生。
在建築發展上,建築樣式與技術的演進從羅馬建築、哥德式建築到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產生了巨大的演變。但是無論如何,不可忽視的是在歐洲的建築歷史上,尤其是工業革命之前,宗教對於建築歷史發展的影響,是非常的重要的一環。
第一節 帝國分裂
在羅馬帝國分裂之後,歐洲的文化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如同道家的「太極」般似的,形成目前多元文化的歐洲。而基督教的力量,更在背後持續主導著中古世紀的歐洲政冶與文化。這種影響並且持續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與藝術。
一、帝國滅亡與神聖羅馬帝國
在西元293年的時候,羅馬帝國(Roman Empire)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244~312)為了治理廣大的帝國彊域,將帝國分成東西兩半。也為了皇帝繼承爭議問題遂採行了四帝共治制,兩位皇帝與兩位副皇帝(圖1-1)。除了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從西元324至337年曾經再度短暫的統一了羅馬帝國,然而到了西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為了政治因素直接將帝國分給兩位兒子,從此帝國正式分裂成兩部分,分別稱之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的首都在拉文納(Ravenna),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現今土耳其伊士坦堡)(Constantinople or Istanbul)。自此之後,帝國逐漸走向衰敗之路,也象徵著歐洲走向複雜多變的歷史。
西元476年,北方蠻族西哥德人發生政變,使得最後一任的西羅馬皇帝自己發出退位詔,宣布西羅馬帝國不復存在。之後,雖然義大利國王取代了帝國部分領土權利,但是,帝國其餘的殖民地均可自行獨立,因此西羅馬帝國從此徹底完全解體。同時期在東方的羅馬帝國,歷史上又稱為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歷經了興衰與領土不斷地變更,直到西元1453年才被土耳其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