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埃瑪紐耶爾.馬克宏總是不住地吸引世人的目光。而在三年前幾乎沒有人認識他,現在他則是二〇一七年法國總統大選的重要角色。不過,這位非典型的政治人物到底是怎麼想的呢?尤其他是受過哲學思想訓練的國家行政學院畢業生,又是銀行家,是數字經濟的支持者,在成為經濟部長之前,他還是歐蘭德總統的副秘書長。從二〇一五年以來,我們多次採訪了他,在訪談中論及了我們社會深層的問題、他的智識養成過程、他對政治的看法、他的文學品味。在這本書中收錄了兩篇曾刊載於《一》週刊的長篇訪談,從未曾發表的第三篇訪談則全文登錄於此,另外還有兩篇分別是向米歇爾.羅卡【1】和他的良師亨利.埃爾芒【2】致敬的文章,這兩位都在二〇一六年去世。在這本書中並有三篇短文各以不同的角度來看馬克宏,以及所謂的「馬克宏路線」:第一篇由作家、法蘭西學院院士馬克.朗龐執筆,清晰地勾勒了馬克宏的面貌,觀點深刻;第二篇由記者、隨筆作家娜塔莎.波洛尼執筆則率直地評斷了馬克宏;第三篇由政治學者文森.馬爾提尼執筆的文章則析論了馬克宏宣揚的機動靈活的社會,這樣機動靈活的社會是和既得地位及權利者的利益相扞格的。
在這樣一個以約定俗成為主調、並且瀰漫著失望的政治氛圍中,要解釋馬克宏為什麼能嶄露頭角,只以我們這個社會需要革新來做解釋是不足的。或者是以他年輕、大膽吸引了部分的選民來做解釋也是不足的。其實是有另一種不同的東西在起作用,影響了我們深層的政治生活。我們都有一種感受是,民主生了病,並且卡住了。甚至更糟的是,民主深陷泥淖中,被職業政治人物所把持。打破了政治遊戲規則,這位優等生馬克宏顯示了他可以吸引左派人士、也可以吸引右派人士。這使我們更有理由來認識馬克宏這個人,看他是怎麼從閱讀、學習開始養成,逐漸到實際採取行動,介入社會。從我們的體制再也沒有君王談起,到批評意識形態空洞的政黨,中間並談到摒棄階級的職業利益保護主義、法國社會的僵滯,這位未來很可能是總統的人──在六個月前誰想得到他會參與總統大選──在這裡坦率地表達了他的看法。
《一》週刊無意支持任何一位候選人。我們是記者。批評,甚至持懷疑主義是我們的第二天性、也是我們心理上的潔癖。不過,我們有義務試著瞭解所謂的「馬克宏現象」。我們職業的好奇心促使我們這麼做。不管馬克宏是否會贏得重要選舉,他都在這個自一九六二年以來由戴高樂將軍由公投讓全民直選總統的體制中注入了改變,因為事實上,在過去,想要成為可能入主愛麗舍宮的人選是需要時間的,需要好幾年,甚至好幾十年的時間。第五共和的這個聖杯在過去只會給很早就落入政治這個大缸裡的人:參選地方選舉,然後成為眾議員,甚至是個部長之流,最好還是重要職位的部長,耐心地在這個大缸裡等得白了頭(有時還得染染髮……)。我們多少次為雷蒙.巴爾【3】、為愛德華.巴拉杜【4】徒勞的努力而嘆息,他們角逐大位之前並未參與過許多基層選舉。我們曾說過多少次,總統必然是從天神朱庇特的大腿而生,這是不可觸犯的規則,尤其是他必然是源自於左、右兩派政黨。沒有政黨的奧援,就不可能成事。普朗度【5】的一幅時事漫畫深印在我腦海裡。在這幅漫畫中可見當時是總統候選人的賈克.席哈克在駕駛座上駕駛著飛機,而他的競選對手巴拉杜則在他旁邊浮懸著。自信滿滿、神情愉悅的席哈克對巴拉杜拋出了一句話:從來沒看過總統候選人是沒有飛機卻可以飛的。巴拉杜從上面摔落下來必定很痛。這幅漫畫抓住了法國政界的精髓。
從這件事也可知馬克宏在這場競選中冒出頭來是多麼地令人訝異,而且多麼地造成轟動。他從沒參加過任何選舉活動,也沒有太多政治實務經驗。年輕就是他最大的本錢。他創立了一個政治團體「前進」(En Marche)──起首字母和他姓名起首(Emmanuel Macron)的字母相同──以此來宣告他的獨立性,並突顯他不屬於現有的任何有力政黨,譬如社會黨。他的風格介於搖滾明星與電視佈道者之間,搭配著嚴肅的談話,有時真會讓人飄飄欲仙,就像他在里昂時於八千人面前引用了賀內.夏爾的《催眠書簡》的文字,讓在場民眾聽得如癡如醉……「時代變了」,一如鮑伯.狄倫所唱詠的。一個人的價值似乎不用再等待長年的時間來驗證。傳統上左派、右派的區別重重挨了一擊,因為在我們執筆寫這些文字時,於今年這場總統大選中取得領先地位的是兩位最反體制的候選人──極右派的瑪琳.勒朋,與走中間路線的埃瑪紐耶爾.馬克宏。基於不同的理由,左、右兩大黨在黨內初選時取得勝利的候選人很可能在總統大選中進不了第二輪投票。因為左派的貝諾瓦.阿蒙無法團結所有的左派選民,右派的法蘭索瓦.費雍則違反了他自己奉行的「為人廉潔」的圭臬,他還說了這麼一句反過來傷害了他自己的話:「我們無法想像戴高樂將軍受到起訴。」
在這種情況下,瞭解馬克宏是怎麼想的、瞭解他想要打造一個什麼樣的法國,就顯得十分重要。「前進」的候選人似乎代表了迅即竄起的新一代政治領導人。還有待檢證的是他的思考方向是否不同(就如同蘋果公司的創辦人史提夫.賈伯斯提出的金句:「不同凡想」),並且這個不同是否能在二〇一七年帶領法國走出不同的路。
艾瑞克.弗多希諾
《一》週刊社長暨本書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