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研究叢刊序
高雄地區的歷史發展,從文字史料來說,可以追溯到16世紀中葉。如果再將不是以文字史料來重建的原住民歷史也納入視野,那麼高雄的歷史就更加淵遠流長了。即使就都市化的發展來說,高雄之發展也在臺灣近代化啟動的20世紀初年,就已經開始。也就是說,高雄的歷史進程,既有長遠的歲月,也見證了臺灣近代經濟發展的主流脈絡;既有臺灣歷史整體的結構性意義,也有地區的獨特性意義。
高雄市政府對於高雄地區的歷史記憶建構,已經陸續推出了『高雄史料集成』、『高雄文史采風』兩個系列叢書。前者是在進行歷史建構工程的基礎建設,由政府出面整理、編輯、出版基本史料,提供國民重建歷史事實,甚至進行歷史詮釋的材料。後者則是在於徵集、記錄草根的歷史經驗與記憶,培育、集結地方文史人才,進行地方歷史、民俗、人文的書寫。
如今,『高雄研究叢刊』則將系列性地出版學術界關於高雄地區的人文歷史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既如上述,高雄是南臺灣的重鎮,她既有長遠的歷史,也是臺灣近代化的重要據點,因此提供了不少學術性的研究議題,學術界也已經累積有相當的研究成果。但是這些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卻經常只在極小的範圍內流通而不能為廣大的國民全體,尤其是高雄市民所共享。
『高雄研究叢刊』就是在挑選學術界的優秀高雄研究成果,將之出版公諸於世,讓高雄經驗不只是學院內部的研究議題,也可以是大家共享的知識養分。
歷史,將使高雄不只是一個空間單位,也成為擁有獨自之個性與意義的主體。這種主體性的建立,首先需要進行一番基礎建設,也需要投入一些人為的努力。這些努力,需要公部門的投資挹注,也需要在地民間力量的參與,當然也期待海內外的知識菁英之加持。
『高雄研究叢刊』,就是海內外知識菁英的園地。期待這個園地,在很快的將來就可以百花齊放、美麗繽紛。
國史館館長
吳密察
自序
猶記鑼絃聲中的身影
本書藉由筆者主持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張歲皮影戲技藝保存計畫」(2014年6月5日至11月5日),以及「《永興樂影.張歲皮影戲傳承史》撰述計畫」(2016年8月23日至11月30日)等兩項計畫,將研究成果建構出以第三代張歲為首的「永興樂皮影劇團」世家,下傳至第四代張新國、張英嬌兄妹,以及第五代傳人張信鴻等所呈現之劇藝傳承脈絡、「永興樂」戲團發展史,以及該團在高屏地區皮影戲界的歷史定位。
張歲出生於昭和2年(1927),是目前臺灣皮影戲界最資深的演師,張歲原本擔任家族戲團的後場,隨後在助演其他戲團的履歷中,廣學眾家技藝於一身,終成前棚主演。高屏地區原本有許多皮影戲團曾活躍一時,但保留於現世的史料卻相對匱乏。張歲至今已高壽九十有餘,本書藉由張歲與「永興樂」傳人的演出史料與訪談事蹟,建構以張歲為首的皮影戲世家技藝傳承,以及戲團發展史觀。
本書以民國103年(2014)「張歲皮影戲技藝保存計畫」進行田調,訪談張歲等人的口述歷史訪談紀錄為基礎,透過資料蒐集、田野調查分析等,將所獲得的資料進一步進行分析、組織,於民國105年(2016)筆者主持的「《永興樂影.張歲皮影戲傳承史》撰述計畫」開始書寫全文,共分為以下四項內容:
一、將史料與訪談內容撰寫為文
採取「永興樂」戲團史料,以及口述歷史的訪問重點,針對張歲及其親友、同業進行深度訪談,整理張歲暨其傳人的生命史與傳藝生涯,撰寫為本書內容。
二、補充高屏地區的皮影戲團史料
針對張歲等人所提及之人、事、物進行調查,希冀搜尋補充早期高屏地區的皮影戲相關史蹟。
三、整理張歲主演三段皮影戲暨張新國新編劇本
張歲見習吸收各團技藝精華,最具代表的戲碼如《六國誌》、《五虎平西》、《五虎平南》、《封神演義》、《三結義》、《薛仁貴征東》等,乃融合其他大家所長與自己琢磨演技下的表演,因其高齡歲數無法完成整部戲齣,因而採錄三段共約五十分鐘的精彩折子戲,計有《扮仙戲》、文戲《割股》、武戲《秦始皇吞六國》等,已完成DVD 典藏保存。本書再增加張新國改編的《桃太郎》新戲,於民國105年(2016)7月假「高雄市皮影戲館」首演。本書總共收錄以上四齣戲的劇本,以為後學研究參考之用。
四、羅列演出紀錄表
整理「永興樂」主演張新國的演出年表(1989-2017),以載明戲團的演出概況,包括演出時節、表演場域,至於演出類型則有謝神戲、廟會慶典、中元普渡、民戲、文化場、校園演出、出國巡演等各種不同形式,以窺皮影戲現存之道。
本書由筆者總彙兩個期程的計畫成果,撰寫《永興樂影――張歲皮影戲傳承史》專書。首先感謝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鼎力資助研究,得以保存高雄地區重要獨特的皮影戲劇史料。其次感謝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石光生教授在民國103年(2014)的「張歲皮影戲技藝保存計畫」擔任協同主持人,計畫期間幫忙引薦「永興樂」戲團成員,並陪同田調訪談。再三感謝當時擔任團長的張英嬌、主演張新國等核心成員提供「永興樂」珍貴史料,以及後起之秀張信鴻暨「永興樂」相關前後場成員接受訪談,尤其感謝張歲先生以九十高齡仍能油然記憶年少時學戲的種種歷程。此外,感謝「創藝攝影工坊」的企劃總監林建宇負責拍攝張歲先生主演的三齣折子戲。最後謝謝參與研究計畫的黃昭萍、林柏瑋、陳秋宏等三位兼任助理,協助行政、田調紀錄與拍攝事宜。
在皮影戲已逐漸成為稀有劇種時,希望「永興樂」鑼聲能不斷響起。至今猶記那些在舞臺上、鑼絃聲中的演員身影,以及搖曳在影窗昏黃燈光下的皮影,後場絃聲在夜幕低垂時――仍兀自不停地續傳……
王淳美
序於2018.10.21 季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