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刎頸之交:簡瑞騰醫師與他的頸椎退化病友們

刎頸之交:簡瑞騰醫師與他的頸椎退化病友們

  • 定價:350
  • 優惠價:931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9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簡瑞騰/骨科醫師

  生、長於嘉義大林,農家子弟,
  1990年畢業於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1992年起,師承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陳英和名譽院長,鑽研脊椎及各種骨關節疾病與手術。
  2000年迄今,返鄉服務於大林慈濟醫院。現職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兼任斗六慈濟醫院院長。
  一向秉持證嚴法師「醫病醫人更醫心」的人本醫療理念,專精於僵直性脊椎炎導致駝背變形之矯正。近年來除積極投入「交感型頸椎病」之治療與研究外,更深入社區推廣「龍骨保健」,嘉惠平民大眾。

  牽一頸而動全身

  本書與讀者分享來自臺灣各地頸椎病友的故事,
  有認真打拼事業的人、家庭主婦、銀髮族……,
  他們來自於不同背景,但卻都曾飽受疾病的折騰、不被理解的辛酸,
  但幸運的是在簡瑞騰醫師對治正確病因下,    
  重拾健康,繼續自己的理想、嚮往的生活。
  「牽一頸而動全身」,除了傳遞對「頸椎病」更正確的認知,
  書中提供了更多自我檢視、預防與保持頸椎健康的方法。

名人推薦

  林碧玉(慈濟志業中心副總執行長)
  陳英和(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名譽院長)
  簡瑞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于劍興


  一九六九年生於嘉義,畢業於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
  目前任職於大林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
  著作包括:《醫者的容顏》 (2006,原水文化)
  《當聲音去流浪》(2014,南方家園)、
  《阿吉伯與簡骨科》(2015,經典雜誌)
 

目錄

推薦序
隨拈一法   無不中道    林碧玉
以病為師終不悔         陳英和
頸椎這條路          簡瑞騰

引言  
多一杯咖啡的時間      于劍興

相信╱個案—蔡淑淋  
雨過天晴╱個案—王素惠
找回自己╱個案—馬蘭芳
美味人生╱個案—莊淑娟
翻轉人生╱個案—何淑蘭
快樂泉源╱個案—黃寶貴
做就對了╱個案—陳燕玲
紅豆餅╱個案—林建同
那一年╱個案—黃妍
問神╱個案—黃淑芬
志氣╱個案—韓錦凰
打分數╱個案—許碩書
夜市人生╱個案—楊兆鸞
三十六彎╱個案—賴美吟

附錄:護頸保命、健頸強身,遠離交感型頸椎病!     簡瑞騰
 

推薦序

隨拈一法   無不中道

慈濟志業中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


  研真窮妄、斷染育善,隨拈一法、無不中道,慈濟所為無不念茲在茲,慈悲等觀全人關懷,尤以弱勢、窮鄉所需,更是奮力而為。歷經逾十年籌備的艱辛,一九八六年花蓮慈院啟用,因地處偏遠,專業人才不願意東來花蓮服務,尤其是當還不是醫學中心的年代,連住院醫師的延聘,都非常困難,有一天,骨科陳英和主任告訴我,有一位醫師願意到慈濟來當住院醫師,在喜出望外之餘,陳主任問:「我們確定會在大林蓋醫院嗎?因為簡醫師是大林人,到慈濟是為了可以回家鄉服務。」我回答非常確定,只是因土地是臺糖公司所有,取得非常困難,所以延宕不前,陳主任歡喜地說,只要我們確定要蓋就會成,就這樣簡瑞騰醫師走入慈濟醫療世界。

  一九九○年代的雲嘉南,醫療非常缺乏,每萬人只有三床病床的設置,當年衛生署長張博雅女士,曾專程到花蓮拜訪證嚴法師,希望證嚴法師能以推動在東部興建醫院的悲心,為雲嘉南民眾帶來醫療福利,尤其是充滿人文愛的醫療。地方人士更是積極推動爭取慈濟醫療能落戶於嘉義,還記得,當年嘉義地方人士熱誠地邀約,他們一再表達,一心不二邀約慈濟,不只因慈濟醫療專精,而是引進一所充滿尊重與愛的醫院,方能照顧窮鄉孤寡弱勢所需,其中縣長與議長為爭取慈濟的一段話:「嘉義沒有好的醫院,生重病了,不是往北送就是往南求醫,往往造成病患還在治療中,親友卻因探病車禍往生於探病的道路上。」這是何等遺憾?

  但也因這段令人心疼的話語,觸動證嚴法師的悲心,開啟在嘉義尋覓土地的行旅,大林鎮絕大部分土地地主是臺糖公司所有,縣長的想法相當單純,以為地方需要臺糖就會協助,哪知臺糖公司有規定不能出租、出售給非政府單位,感恩地方各界共同推動爭取土地,但想的單純卻不簡單,因此爭取土地過程難言艱辛與艱難。經數年的奔波依然難竟其工,至今還記得有一天為拜訪相關人士,一個人拎著公事包,走到臺北民生東路、敦化南路口等綠燈時,心裡忐忑不安,內心煎熬著,身負著多少人慈濟人的期待?以及醫院已經多位從住院醫師完成訓練,成為可獨當一面等待回大林照顧鄉里的主治醫師,他們企盼歸鄉的眼神,剎那間,前途茫茫然的感覺湧上心頭,更憶起,曾振農立委為地方爭取興辦醫院心切,在臺糖公司辦公室,悍然拍著桌子喝叱,而,我尷尬的不知所措的場景。

  幾經波折終於在行政院會通過,並經臺糖公司董事會同意修法,我們不僅為慈濟爭取租用臺糖土地興辦醫院的可行性,更是為臺灣各地缺乏土地興辦醫療、教育機構開啟了希望之門,這是不為自己謀,而是奠立最大為臺灣民眾謀福祉的福音。 於是乎,一群群志工開始整理將近兩萬坪的甘蔗園,全球慈濟人以「一包水泥一份愛,一噸鋼筋一世情」為募款主軸,而醫院則以「為人本醫療樹典範,以愛的醫療作見證」為使命。

  醫院啟用的第一天,第一位急診病患,是一位老奶奶,當我們趕到急診室,看到的景象,是這位長者的傷口有數不清的蛆在游動。而來就診病患普遍超過七十歲以上,他們只會聽閩南語,因此就有好多好多就診有趣的故事,舉一個例子:一位長者要照X光,當技術員說:「阿公,您不可以動喔,我說一、二、三照喔!」果然,技術員喊一、二、三照,阿公開始跑起來了。而對志工而言,更是感動滿滿,因為,他們感受到病患對他們親切服務,立即感恩的回饋。

  鄉土味十足的簡瑞騰醫師,時時顯現出本土草根質樸、率真,曾聽他述說當年在臺北求學,簡爸爸心疼兒子往返臺北、嘉義,一來影響課業,再來車資不少,三來在當年交通不變之下舟車勞頓累壞身子。而,簡醫師一心思念家鄉雙親,偷偷搭著夜車回到家附近,擔心父親看到會生氣,藏在甘蔗園偷偷看著父親耕作背影, 聽著聽著這份赤子之心,孺慕思親之情真令人感動不已。當年他單身到花蓮慈濟服務,學成返鄉時得意的不止攜帶「家後」,還有小朋友。他的老師陳英和醫師,為了讓簡醫師安心,則是定期到大林看診、指導開刀,當看到簡醫師的成長與能力, 為了鼓勵簡醫師應自我承擔,陳醫師以花蓮忙為藉口,完全讓簡醫師獨立。

  有一天,陳醫師打電話告訴我,臺南某大醫學中心與他聯繫一位病患,頸椎異位舌頭外露無法動彈,同屬醫界專業,瞭解全臺唯一可以搶救此病患者是陳醫師,因此要轉介到花蓮就醫,陳醫師告訴我,他決定將此病患「阿吉伯」轉給簡醫師,他認為簡醫師有能力開此刀,我擔心地問安全嗎?陳醫師說沒問題的,簡醫師的能力奇佳,他也會用電話關心與指導簡醫師,必要時,他會到大林慈院協助,請我安心。這份提攜後進與師徒之情,令人感動。阿吉伯的病例若不是全球唯一,亦是全球少有,而此艱難的病例,就在這對師徒之愛的照拂下脫離險境,且不只搶回垂危生命,簡醫師更是將阿吉伯視為父執輩疼惜照顧,在阿吉伯出院後定期的探望,過年過節更以後輩身份,致贈紅包略表敬意。更協助阿吉伯開畫展,簡醫師的視病如親,以病為師的精神,在在的令人感佩!

  慈濟醫療骨科發萌於東臺灣,可能是全臺的特例,花東外傷病患多,無論是接斷指、斷掌的顯微手術,或是脊椎受傷病患,因缺乏神經外科醫師,加上陳醫師為解除病患之危之仁心,任一疾病均用心用愛奮力為之,所以,脊椎專業獨樹一指於全臺,可能全球亦是少有。簡醫師師承於陳醫師,所以他不只是「簡骨」,亦是脊椎專才,他的質樸以病人為中心的特質,正如他經常形容,若將母豬拴在戲臺邊,拴三年後也會唱歌仔戲,這是形容在專業用心薰習不懈自成專精,簡醫師從單純為病患開頸椎手術,到聆聽病患心聲,陪伴病患身心探索, 與病患共同探究出,原來頸椎疾病亦是疑難雜症之鑰,這份發現可以從本書中,瞭解到苦病患之苦,解病患之苦,看病患從個體一人痛苦數十年,到一人有病全家憂。而,在簡醫師與病患共同努力下,甩脫苦境現歡顏,這是簡醫師因有愛、謙充,有科學依據為病患與醫界引領出,一個難解的病痛新的可探、可遵循療法,他絕不是牽強附會的強詞,而是有很多實證案例的佐證。

  感恩簡醫師的用心及病患無私的分享,在本書中從一個個病患的病痛地圖中,看到個個病患轉苦為安,很感恩簡醫師用心投入,拔除許多病患不只身痛、更拔除煩憂為身心疾病的心痛,研真窮忘、斷染育善為指引,隨拈一法單純一念心,為病患除苦疾,這種疾病新的闡釋,不偏不倚無不中道。感恩簡醫師多年的努力,新書的出版,是慈濟醫療志業的光榮,深信此論述將在醫界引起重視與肯定。

以病為師終不悔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名譽院長/陳英和


  一場學術會議上,聽眾的目光都被投影片上的演講標題所吸引――交感型頸椎病變,大家都等著看演講者如何演繹解析這個定位不明的疾病,不少人都帶著不以為然的眼光,因為人們都懷疑到底有没有這個疾病存在,醫師能夠經由確切的診斷做出手術的決定嗎?這是八年前場景,演講者是簡瑞騰醫師,當時已經是成名的脊椎手術專家,那時候他正在探討交感型頸椎病變,並開始在學界報告他的心得。我當然肯定他的努力,但認為這不會是一份輕鬆的工作。

  頸椎退化性病變的病理和症狀可分解成神經根壓迫,脊髓壓迫,脊柱失穩,和交感神經失調等四個成分,在任一病人身上,各個成分會以不同程度表現。醫師多半注重前三個成分,因為它們除了有很清楚的症狀學外,更對應著明確的影像學變化,若病況嚴重需要手術時,醫師根據症狀學和影像學變化就可確定病變位置而採取精確的手術治療,其療效常是立竿見影,醫師病人皆大歡喜,是大家都樂得做的手術。相反的,交感神經失調其表現繁多而不易界定,如頭暈、耳鳴、牙痛、心悸,腸胃不適,全身痠痛等,而且原本很多身體疾病都會以上述症狀來表現,所以當患者主訴這些症狀時,醫師很難將他們歸因於交感神經的失調,更難推論頸椎的退化是為失調的根源。特別是患者其他三個成分不明顯,且影像學變化也不清楚時,要醫師做出頸椎退化是病源的診斷,進而做出頸椎手術的決定,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這種態勢未明的情況下,多數醫師寧可選擇過度保守的策略來面對疾病和病人,即使患者可能因未得正確手術治療而持續受苦,但醫師可以得到不做不錯的安逸。這群病人當然是存在的,文獻上早就有關於交感型頸椎病變的敘述。但是基於前述原因,醫師對他們敬而遠之,不敢碰觸,視而不見,致令病人流離失所,成為各醫院門診的人球,也讓這個疾病在醫界也一直是隱晦不明。

  簡醫師何以會發掘並闡明這個被多數醫師忽略掉的疾病呢?從本書中我們可以發現,簡醫師謹守醫師誓言秉持醫者使命,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地去瞭解探究病人的諸多症狀,不會迴避處理這種疾病所面臨的壓力,而他精湛的專業涵養也能夠支持他去得到正確診斷,進行必要手術,病人才會有好的成績。尤其醫療過程中,他又能夠做到以病為師,經由細心的比對治療前後症狀的改變,回頭過來更完備的界定交感神經失調的症狀學,讓這個疾病的面貌更加清晰,診斷更能標準化。簡醫師的成就在於重新檢視交感型頸椎病變,確認很多看似非特異性的症狀可以由頸椎退化病變來解釋,而頸椎融合手術可以解決病人的問題。特別是建立了「自律神經症狀問卷」和「星狀神經節阻斷術」的診斷標準流程,讓醫界能夠遵循參照,藉以得到正確診斷而規畫必要的手術,嘉惠了更多的病人。

  簡醫師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不只是他的病患經由他妙手神醫獲得再生,他的勤於講學不吝分享也讓更多醫師對於交感型頸椎病變有更清楚的體認。最重要的是在面對這個最模糊不清的疾病與讓醫師備感壓力的病人,他示範了用心聆聽,承擔責任,以病為師,這些當醫師最基本的態度和行止,提醒我們,以病人為中心的思維才是行醫的要義。我記得他的那場演講最後一張投影片放映時,銀幕上出現兩個英文字對,分別是Patient(病人)和Patience(耐心),以及Sympathetic(交感神經)和Sympathy(同情)。涵義不言可喻,簡㓗有力,撼人心弦,霎時大家陷入省思,在片刻的沉默後,接著來的是如雷的掌聲。此刻,我和大家一樣,經歷了一場豐盛的學術上和醫學倫理學上的饗宴。

頸椎這條路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簡瑞騰


  談到頸椎與我,其實就是我在骨科的成長過程。陳英和院長不但是我在骨科領域上的啟蒙老師,在頸椎手術以及頸椎相關疾病上,更是如此。
  因緣可以從三個階段談起。

  第一階段:猶記我在骨科第二年住院醫師時(一九九三年),當時臺大骨科和花蓮慈濟骨科還有聯合訓練計畫,每個月也有病案討論會,有次我整理了陳院長(時為骨科主任)交代的題目:「頸椎二分之一節脫位的外科治療」,內容是討論各種內固定方式的優缺點。第一次站上講臺,面對大教授們,把幾個精彩手術過程及結果呈報出來,雖然膽戰心驚,不知所云,但已經讓我這後生小輩對頸椎這七節小小的骨頭,產生莫大的「敬意」與「興趣」。敬意,是因為頸椎(尤其是上頸椎)就連著大腦,稍有閃失,非死即傷,哪可不敬?興趣,則是因為我個人喜歡挑戰困難及探索未知領域的個性使然,一發不可收拾。

  第二階段:也是和「上頸椎」有關。二○○一年,我已經從花蓮訓練完成,回到故鄉大林慈濟醫院服務。十月底,急診來電說有一位性命垂危且已幾近不成人形的患者從臺南某大醫院轉來。這位五十歲不到的「阿吉伯」,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已近三十年,雖長期駝背,但還算行動自如。數週前突然整顆頭好像沒掛好般掉了下來,下巴緊貼著前胸,造成呼吸、吞嚥困難、無法言語;右眼也因變形、擠壓而張不開;更令人不捨而驚悚的是,整個舌頭因「舌下神經麻痺」而吐露在外,無法回縮,手腳四肢也因脊髓壓迫而肌肉萎縮、無力。經過一連串的檢查,確定病因為罕見的「僵直性脊椎炎合併頸椎二分之一節旋轉性脫位」。自己雖然在花蓮時也協助陳院長處理過不少胸腰椎甚至頸椎變形的矯正手術,如此嚴重而危急的個案,還是前所未見。所幸,在恩師的指導下,擬定一步步的治療計畫,三次大手術,住院兩個月,終於讓阿吉伯不只重見天日,更有亮麗的後半生,甚至開畫展、出書!之後幾年,也有輕重不一的類似個案,接受頸椎或胸腰椎的變形矯正。

  第三階段:二○○九年中處理的個案蔡淑淋女士,無疑是開展我在「頸椎病」這個領域的「元祖」,因為成功治療她年久不癒的眩暈症,除了讓我一頭栽入「交感型頸椎病」的世界外,更為我這個骨科醫師開啟了一扇窗,得以探索「牽一頸而動全身」的奧妙。頸椎退化會刺激交感神經導致頭痛、眩暈、視力模糊、耳鳴、胸悶、心悸等一連串「非典型」症狀,早在一九二六年就有學者報告,但一直未被重視。或許因為大部分人都把注意力放在「典型」的神經根或脊髓壓迫等症狀較為「專一性」或「局部性」的患者身上,而忽略了還有一大群患者飽受「非專一性」或「全身性」症狀所苦。有一次聚會時,我向陳院長請教他是否處理過類似患者,並提出我的觀點。很感恩陳院長當時的肯定與建議,於是我開始在國內外大大小小的學術會議上,發表「交感型頸椎病」相關的臨床報告。起初,當然大家對於這個有別於傳統思維的論調頗多質疑,所幸,因為個案數逐漸累積,治療效果良好且能持續,慢慢的得到一些老師、前輩或同輩脊椎外科醫師的認同。更要感恩眾多信任我,願意接受我的治療甚至手術的患者,他們就如同「示現菩薩」般,一五一十的把身上甚至心裡頭所有的不適與痛苦,毫無保留地說、寫出來,讓我得以從林林總總的症狀中,分門別類,抽絲剝繭,醫、病並肩作戰,一齊把「病母」揪出來!網路時代,為了讓這些「頸友」們有個能網上相會、經驗交流的平台,我在二○一五年七月第一次「頸椎病病友會」後,在臉書上開設了一個「刎頸之交俱樂部」的社團。開宗明義,「刎頸」:割脖子;「交」,交情、交誼。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俱樂部」:大病、久病得癒後,醫、病俱樂也。幾年下來,鬧熱滾滾,頸友們交換罹病、求醫、得治心得,「互相取暖求進步」。此外,我也常張貼一些衛教文章,或特殊個案的治療過程,想藉此鼓舞更多求助無門或躲在深處暗角的病友。當然,若能透過各種方式(演講、社群媒體、論文發表)讓更多各科醫師認識「頸椎退化會造成交感神經失調進而引發全身症狀」此一觀念,則是我更大的冀望。因為,每次學術會議的提問中,讓我瞭解到,不僅在臺灣,美、日、歐亦然,「頸椎病」確實還是一個普遍存在但仍遭漠視、忽略、甚至誤解、誤醫的疾病,而這群患者,大都是遍訪群醫,換過一家又一家的醫院卻仍無法得到適當的診治。

  展望未來,除了臨床上,要持續過去病人的長期追蹤療效,累積個案數,分析並擬定「個別化」的治療流程。更重要的,要結合臨床及基礎研究,並透過多科及多團隊的整合,把頸椎病、交感神經失調、全身瀰漫性疼痛等惱人的疾病,做一系統性及全人的(holistic bio-psycho-social)評估。終極目標是讓患者、家屬、醫師乃至整個社會都能對「頸椎病」有更正確的認知,不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不再「醫、病兩茫茫」。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660983
  • 叢書系列:慈醫健康系列
  • 規格:平裝 / 296頁 / 15 x 21 x 1.4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醫療保健】天下生活電子書全書系:醫學新王道,全展單書88折、三書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