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龜茲——飄逝的樂舞與梵音
◎改變龜茲乃至中國佛教信仰的小小沙彌
在克孜爾,有一尊類似羅丹〈沉思者〉的雕塑。這是一尊佛像,光頭、凝神、垂目,單腿屈膝,左手撐石,右手撫膝,身著露肩僧衣,衣褶紋路流暢,神態莊重而灑脫,眉宇間透著無窮智慧,他就是佛教高僧、翻譯家——鳩摩羅什。
玄奘西行印度取經的故事幾乎婦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他之前已經有人完成了相同的偉業,他就是接下來將要介紹的鳩摩羅什。玄奘自東往西去,鳩摩羅什從西往東來。
佛教傳入西域的線路主要有兩條,一條是南線,翻越帕米爾到于闐,再向東到達鄯善;另一條是北線,先到疏勒,再到龜茲。從地理上看,中原的佛教是經過中亞和西域一站一站接力傳遞過來的。正因如此,當佛經拿到漢僧手上時,經過層層轉譯並由不同的中介文字譯成的漢文佛典,錯訛和附會之處在所難免。這時,急需一個能夠對接印度、西域和中原的佛學大師。
西元四世紀初,一位印度小國宰相的兒子——刹帝利種姓貴族鳩摩炎(一說鳩摩羅炎),像釋迦牟尼年輕時一樣,放棄了家族的世襲官爵,翻越蔥嶺來到了小乘說一切有部占統治地位的龜茲。龜茲國王白純對他十分敬慕,不僅聘他為國師,還把年方二十、過目成誦、篤信小乘的妹妹耆婆嫁給了他。
耆婆懷孕期間,常常到雀梨大寺請齋聽法,並且精通梵文。東晉建元二年(三四四年),她生下一個兒子,取名鳩摩羅什。
當時龜茲共有大型寺院十七所,仿照印度寺廟建造的雀梨大寺剛剛竣工。在阿羯田的半山上,由眾多寺院、禪房、佛塔組成的雀梨大寺,彷彿是一片綿延幾十公里的城市。許多西域人翻越蔥嶺來到龜茲修行,其中包括各國王室成員。佛教鼎盛時期,這裡可以容納一萬名僧侶。
一日,耆婆出城遊覽,見墳塚遍野,枯骨縱橫,於是深懷苦本立誓出家。鳩摩羅什也隨母親剃度出家,到雀梨大寺修行。那時,他只有七歲……
■棄小乘歸大乘,鳩摩羅什十二歲即成宗教改革家
天才不是一種簡單的天賦。在雀梨大寺,負責講授經文與經律的兩位高僧發現,幼小的鳩摩羅什悟性與記憶力相當驚人,一天能誦讀一千偈,相當於三萬兩千字。漸漸地,高僧們感覺教不了這個天資過人的弟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