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渴飲美齡血,飢餐介石頭。
歸來報命日,恢復我神州。
這是一首民族英雄譜寫的詩歌,表達了自己強烈的愛國情懷,作者就是愛國將領吉鴻昌。他為了挽救國家危亡,堅持民族大義,最後灑出熱血為國捐軀。吉鴻昌,這位浩氣長存、堅貞不屈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跡在中國廣為流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吉鴻昌1895年出生,身材魁梧,鬍鬚茂盛,英姿威嚴,態度和藹。1913年投筆從戎,他最初在馮玉祥手下當兵,後漸次昇為連長、營長、旅長、師長。1929年,吉鴻昌任國民軍第十軍軍長、寧夏省政府主席;1930年3月,任馮玉祥第二軍副總指揮兼十一師師長;同年10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二路軍總指揮。1934年,吉鴻昌被害。
在民族危亡的時刻,吉鴻昌毅然毀家紓難,奔赴抗日的第一線。他就任抗日同盟軍北路軍總指揮,統率抗日同盟軍與日寇浴血奮戰,收復了張家口以北至多倫地區的大片國土,狠狠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譜寫了民族抗日救亡的壯麗詩篇,極大地推動了當時民族抗日救亡運動的蓬勃發展。為救國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吉鴻昌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戰鬥中經常揮舞大刀,身先士卒,出生入死。這樣一位抗日民族英雄,沒有倒在戰場上,卻以「違反國策」的罪名被殺害。在刑場上,吉鴻昌面對反動派的槍口毫不畏懼,慷慨陳詞,痛斥賣國賊,大義凜然,最後英勇就義,臨死前還留下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的壯志豪言,顯出了一個愛國的抗日軍人的英雄氣概。
一、英雄出少年
吉鴻昌(1895—1934),字世五,原名吉恒立,出生在豫東平原扶溝縣東北的呂潭鎮。父親吉茂松,字筠亭,為人豪爽,性格豁達,以結交朋友、助人為樂為生平快事。吉茂松是當地富戶吉家義子吉業運的兒子。只是吉業運不幸中年去世,只留下一對孤兒寡母相依為命,最終被吉業運的幾個兄弟霸佔了家產,趕出了家門。而吉茂松的母親為人性格剛強,不畏強暴,難以咽下這口惡氣,於是不停地同吉業運的幾個兄弟打官司,企望依靠衙門奪回家產。只是面對當時「有理無錢莫進來」的官府,一對孤兒寡母也是有心無力,即使花盡了錢財也不見贏下官司的希望。
而吉茂松從小跟著母親東奔西走,吃盡了世態炎涼之苦,比起他的同齡人,也就過早地成熟了。他痛恨世道的不平和恃強凌弱的殘忍,想要做一個行得正、坐得端、助人為樂的人。長大後他在碼頭開起了一個小小的茶館維持生計。茶館很小,只有幾張白木方桌,幾把椅子,十幾條板凳,一口燒水的大鍋,兩把茶壺,靠著碼頭的便利和辛勤地付出,雖然只能吃糠咽菜,也能勉強填飽肚子。吉茂松性格爽快,待人熱情,茶館日漸興隆紅火,茶客絡繹不絕,經常是客滿為患。過路客商藉著香茶,相互交換路上的見聞,抑或談生意、做買賣等,常常是高興而來,滿意而歸。當時年紀還小的吉鴻昌身為家中長子,十分乖巧懂事,從不讓父母擔心,也常常在茶館中幫忙招待客人。擔柴、燒水、端茶,他都幹得妥妥當當。那時正值一個國難當頭、風雲多變的年頭。時局變化、民生乖蹇,怎樣救國、怎樣強國,常常是茶客們的主要話題,這就給吉鴻昌提供了一個增廣見聞的好機會,讓他自小便浸染了救亡圖強、報效國家的思想。但孩子總歸是孩子,他常常聽著那些過路客人們的談論入了迷,忘記了燒水,端茶,慢待了茶客,也會受到父親的訓斥。茶客們品茗時眉飛色舞地說古道今,諸如黃河泛濫對豫東的肆虐啦;南方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主張啦;離扶溝不遠的項城出了個袁世凱,他在朝廷做了大官、權勢滔天啦。這些國家大事讓吉鴻昌聽得半懂不懂,但他依然津津有味站在一旁聽著。有時候,茶館裡也會來一些說書人,他們會講古代的英雄故事,霍去病、岳飛、花木蘭、梁紅玉等等,讓幼小的吉鴻昌產生無限的仰慕之情。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天真爛漫的童年,吉鴻昌也不例外。初冬窮人的孩子們都要給家裡撿柴火。吉鴻昌是附近的孩子頭,他會約上三五個小夥伴,沿著田間小道,一路撒著歡兒東奔西跑;跑累了,就把成捆的玉米稈鋪在地上,在上面打滾、嬉戲,別提多痛快了;玩夠了,每人撿上一小捆柴揹回家交差。到了夏天,附近的小河汊和波光粼粼的大池塘,是吉鴻昌最喜歡去的地方,這天,吉鴻昌又偷偷溜出來,卻被弟弟發現了,他使勁兒哭著喊著要跟哥哥去玩。吉鴻昌熬不過他,只好帶他一起來。吉鴻昌對弟弟連囑咐帶嚇唬,只讓他在岸邊看熱鬧,不准下水。在池塘裡,吉鴻昌和幾個小夥伴打水仗、扎猛子,正玩得痛快時,忽然傳來了弟弟的尖叫。他嚇壞了,急忙衝過去,把嗆了水的弟弟拉上了岸。又驚又怕的吉鴻昌看見弟弟嚇得直哭,也沒了脾氣,從此以後再也不敢讓弟弟跟著自己到河汊玩。很快,他自己也告別了水塘,走進了學堂。
對吉鴻昌成長影響最大的是他的父親。吉茂松對他管得很嚴,他曾對好友說「孩子是一顆樹苗,要捨得修剪。對孩子要從小嚴加管教,叫他知道怎樣做人。」吉鴻昌看到自己的小夥伴上了學,這使他十分羨慕,回家也懇求父親讓自己上學館念書識字,父親不願意讓孩子失望,看到義學沒有位置就想讓孩子到收費的學堂讀書,吉鴻昌天天眼巴巴地盼著。吉茂松四處湊錢登門懇求老師收留吉鴻昌,但是名額已滿,只好等機會。一直等到來年春天,河裡來來往往的船少了,茶館的生意也不好,不需要吉鴻昌天天照顧,吉鴻昌被學堂裡學生們瑯瑯的讀書聲吸引,便偷偷去旁聽,如果有空座的話,他便悄悄進入教室坐下聽。有一次,吉鴻昌正聽得津津有味,突然一聲響動,原來是講課的先生先生發現了吉鴻昌這張陌生的面孔。於是他便被當做野孩子趕了出來。但是他對學習的渴望使父親深為感動,吉茂松再次託人向老師說情,他的至誠感動了老師。吉鴻昌終於可以進入學館學習了。在入學的頭一天,他特意換上了嶄新的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