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法華經精要,不可思議的今生成佛智慧:開發您本有的無限潛能

法華經精要,不可思議的今生成佛智慧:開發您本有的無限潛能

  • 定價:350
  • 優惠價:931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9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法華經》闡揚一味一雨的最上佛法,讓我們超越一切二元對立的法界,故又稱為經中之王。此經為諸佛證悟實相的微妙智慧,超越一般時空與感官知覺層次,闡述三乘歸一、十界互具、開權顯實的道理。從權巧方便契入究竟一乘實教的本懷。佛為教導眾生,曾開設三種方便教法,但這些都是方便教法,其實只有一「佛乘」,目的皆在令眾生成佛。攝受大、小根器的眾生都回歸大乘,回歸到最高法門,就像大海納百川一樣。
    
  《法華經》的最終目的,不外乎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摩尼寶珠,開發出本具的自性光明,經中諸菩薩的具體行持典範,教導我們從六度萬行的實際行動中,去體悟菩薩道的具體實踐精神,經過菩薩鍥而不捨的實踐,將慈悲與愛心化為實際行動,把修行的方法融入日常生活,增進個人、家庭、團體、社會、國家,與全人類的福祉,並為自己與現世的種種因緣,帶來和平、喜悅、自在、解脫,成就一切眾生今生成佛的智慧。

本書特色

  如何在一念心中,了知三千諸法。
  如何從自家的摩尼寶珠中,洞澈宇宙萬有的根源。


  從《法華經》中七喻中獲得不可思議的力量:1.了知幻境的能力。2.獲得究竟功德法財的方法。3.蒙佛陀法雨潤澤,成就大醫王,普度群生。4.佛陀引領您至究竟之寶處。5.得寶珠受用無極。6.授記而得作佛。7.服大法藥,速除苦惱,無復疾病眾患之難。
 
 

作者介紹

編、譯者簡介     

梁崇明


  台灣台中人,華梵蓮華佛學研究所博士班畢業,長期從事佛學導讀,佛學書籍編撰出版工作。已發表作品有《心相知機》、《科技時代淨土妙法》、《佛事儀軌》、《不淨觀》、《不執著的幸福》、《轉運開心菩薩道》、《藏傳佛教各宗派思想體系表》、《我在山中遇見禪師》、《不要理他的智慧:看清真相、不再動怒的禪修原則》。
 
 

目錄


導讀
本經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入三昧示現種種瑞相:天上降下種種妙華,佛的眉間白毫放大光明,照東方萬八千世界
方便品第二
開權顯實:佛以方便力,曾分說三乘之教,今日所說才是佛的真實教法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譬喻品第三
三車火宅喻:佛將三界譬喻為火宅,三車譬喻三乘,顯示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及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的深義
信解品第四
長者窮子喻:佛喻為大慈悲的長者,三乘譬喻為窮子,說明於一乘道,隨宜說三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藥草喻品第五
藥草喻:佛的教法只有一佛乘,但隨著眾生根機的大小不同,會得到深淺不同的法益,如三草二木,一雨普潤
授記品第六
佛陀為四大弟子授記未來成佛:四大聲聞已理解一佛乘,得佛授記
化城喻品第七
化城喻:三乘之果不外是化城,目的是為入佛智慧、最終成佛

妙法蓮華經卷第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繫珠喻:五百弟子雖都懷有佛種,但由煩惱覆藏,如衣裡藏有寶珠,但因不知,故處於窮困之境,現在從佛聞法後,方知自己是菩薩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有學及無學聲聞弟子得佛授記:有學意指仍在學習如何斷惑證真、修行教法的人,無學指已證第四果阿羅漢的聖者
法師品第十
鑿井喻與弘經三軌:佛在世或滅度後,凡隨喜聽聞法華經者均授予成佛的記別,及修行、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本經的五種法施和供養本經的十種功德
見寶塔品第十一
多寶佛塔從地涌出,證明世尊所說皆是真實:當諸佛宣說法華經時,都會有一位多寶佛,因過去發願護持法華經,而乘七寶塔從地湧出來聽法,證明所宣講的正是這部無上大法,功德無量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惡人、女人成佛:提婆達多處處與佛為難,犯下五逆罪的其中三種,而佛陀仍於此品授記提婆達多,另有龍女年僅八歲,當眾人之面頃刻間即時成佛,所有一切眾生未來都能成佛 
勸持品第十三
菩薩與菩薩眷屬,發願於世尊滅後奉持廣說法:被授記的五百阿羅漢及學無學八千人,以及八十萬億那由他無數菩薩,皆誓願弘此經典

妙法蓮華經卷第五       
安樂行品第十四
髻珠喻:於惡世中,應當安住身、口、意、誓願等四安樂行,引導眾生深入一乘大法。以轉輪聖王髻中的明珠譬喻法華經,平時絕不施予有功兵將,最後才給予立大戰功的人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六萬恆河沙地涌菩薩於世尊滅後護法:世尊在無量劫前早已成佛,已經度化無邊眾生,從這一品開始即是本門,所談皆是真實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醫子喻:佛是永恆長存、不生不滅的,為了使眾生產生佛法難遇之想,佛以醫子喻,說明他善巧方便的來去以鼓勵眾生入道修行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一念信解即具無量的功德:聽聞前品佛陀壽量無邊而深信的大眾無數,各自都得到很大的利益、不同程度的功德

妙法蓮華經卷第六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聞經隨喜並為他人說其福無量:如果有人為這部經而前去聽了一下,或是勸其他人坐下來聽、或是邀約別人一起去聽,都能得到很大的功德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明五種法師的功德,得六根清淨神通力:對於法華經無論是能夠受持、讀、誦、解說或書寫,都獲六根清淨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一切眾生皆可成佛:佛陀往昔曾為常不輕菩薩,只用一句「汝等皆當作佛」示人,即得六根清淨,說明法華經的奉持功德無量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付囑世尊入滅後的弘經使命:佛出廣長舌相,放毛孔光。以此神力,為囑付滅後傳此經,說此經功德
囑累品第二十二
對諸菩薩的總付囑:釋迦牟尼佛以身口意三業加持,將妙法付託無量大菩薩,令其應當專一其心地流布、受持、讀誦、廣泛宣說,使一切眾生都能聽聞得知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世尊滅後弘經的必要和功德:藥王菩薩過去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燒臂供養,以報答聽日月淨明德佛講法華經之恩

妙法蓮華經卷第七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藉由妙音菩薩的本事讚歎本經的重要及弘經功德:妙音菩薩曾經無量劫,供養無數佛,示現六道眾生的各種形相身分,隨類化度眾生,處處現身說法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觀世音菩薩變現多種應化身,救濟苦難的眾生:佛陀解說觀世音專修法門的名號因緣、稱名作用,和十四無畏,以及三十多種應化身,隨類示現,應機說法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受持法華經所得福:菩薩及天神等,各各說咒護持受持法華經者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遇佛、聽法之難得:妙莊嚴王信奉外道,因其夫人及二子度化,後歸依佛門並證佛果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佛告普賢菩薩成就四法當得法華經成就:佛陀在如來滅度之後,如果能夠成就四種法,就可得到這部法華經
 

序言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弟子跟世尊修學,經過阿含、方等、般若之後,佛才講這部經典,宣說究竟圓滿的佛境及人人皆可成佛的一乘法。
    
  「妙」有微妙、奧妙、不可思議、最好、最究竟、最圓滿的意思,「妙法」,指究竟圓滿,微妙無上的法,即佛所自證不可思議難得的真理。「蓮華」,以蓮花喻污泥而不染,也就是菩薩的精神──菩薩在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中廣度眾生,卻不受眾生的煩惱所影響,就像蓮華一樣;從另一方面來說,眾生若能經由修學佛法,從煩惱身發現智慧身,那麼這個智慧身也就等於清淨的蓮華。此部經以蓮華為名,象徵這一部經就像蓮花那麼清淨,宣說著非常微妙正確的佛法,在濁世中,不為世俗所染,因此叫做《妙法蓮華經》。
    
  《法華經》的基本思想為「開權顯實」、「會三歸一」,最大的特色便是宣說「唯有一佛乘,方便說有三」。本經包含了所有佛說的道理,攝受大、小根器的眾生都回歸大乘,回歸到最高法門,就像大海納百川一樣,開權教顯圓實,這就是會三乘歸一乘的「會三歸一」。釋迦牟尼佛為教導眾生,開啟權巧方便的緣起實相,以顯現諸佛所宣說的法性實相,其目的在「會三歸一」,其實只有「一佛乘」,目的皆在令眾生成佛。
    
  《法華經》在天臺智者大師的「五時八教」中,判攝《法華經》是五時中教法最圓滿之時―第五時,在教之順序上,喻為醍醐味。五時,第一是華嚴時,第二是阿含時,第三是方等時,第四是般若時,第五是法華涅槃時,是針對對象程度的深淺而分別說出不同的經典。第五時期的「法華、涅槃」為純粹的圓教,這是專為大乘的根性說法的。
    
  因此,本經開啟了「回小向大」的門徑,為令眾生成佛而示現種種方便門,開示佛的諸法實相,《法華經》中以「十如是」,即「如是性、如是相、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的概念來詮釋諸佛境界。《摩訶止觀》中的「一念三千」法門即是根據《法華經》「十如是」形成天台宗這一重要思想的最絕妙之說,亦是形成「十界互具」思想根據的十法,而其總稱為「諸法實相」。凡聖的境界由下而上分為:地獄、餓鬼、畜生、人、修羅、天、聲聞、緣覺、菩薩和佛等十類,因為各有因果,所以稱為「十界」。每一眾生一念心中都具足十法界,只要一念與某界相應,此心即在某界,所發的心將相應於所行之道,並隨著心念染淨而遊走上下各法界,此稱「一心法界」。
    
  本經亦強調由信成佛。佛陀開示各種方便法門,若眾生能夠信解,必可即成佛道。唯有真正相信佛所說的法,句句真實,對佛法有了正確的認知與信仰後,也就是代表著人人皆有成佛的機會。  
    
  《法華經》一再強調佛陀成佛以來無量無邊劫,恆常以種種方便隨類教化,常住不滅。即佛陀的應化身有壽命長短,但佛陀的法身是長遠的,象徵佛在時間上、空間上的無限性。所以,成佛之道在於菩薩道的實踐,為利益眾生而揭示真實解悟生命之道。經中也教導我們,要如常不輕菩薩般,將眾生視為未來佛,而不生起任何輕慢心。這也是由於我們的一念心與一切諸法之間是互具互融,十界互具,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之來源,故當一體同觀。經中也教示「人人都能成佛」的思想,眾生生命是平等的,無論是二乘人、女人,甚至是惡人,只要自覺使命,信念具足,都有能力成為一個圓滿覺悟的佛。
    
  因此,我們的心中本來就有十界,也皆具有可以成佛的素質。我們的一念心中,具足三千迷悟諸法,一動念,就生起現象諸法,亦表示平凡眾生之心念,具足無限的可能性。宇宙萬有的根源都在我們心中,一念開覺,即能開發本有的無限潛能,當下轉凡成聖,煩惱即可化為菩提。
    
  本書摘錄了《法華經》各品的重點內容,提供淺顯易懂的白話文解說以及重點標示,並闡述各章旨趣及意涵,令讀者藉由閱讀本書,真正了解《法華經》中清淨圓融的佛境界,助益讀者將佛法落實於平常日用間。在受持、讀誦《法華經》的過程中,也能夠承蒙諸佛護念、菩薩守護。有了方法與信心,人人都能從經典中獲得饒益,在生活中體現一念成佛、今生成佛的智慧,趣入一乘之境。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751841
  • 叢書系列:經典精要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導讀
 
《妙法蓮華經》由印度傳入中國,共有三種譯本:
 
一是月氏國三藏法師,竺法護初譯此經,名《正法蓮華經》,共有十卷,二十七品。
 
二是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名《妙法蓮華經》,共有七卷,分為二十八品。
 
三是北天竺國,闍那崛多與達摩笈多兩位三藏法師,重譯此經,名《添品妙法蓮華經》,共七卷,二十七品。
 
其中以《正法蓮華經》最詳密;但流傳最廣,一般所誦者是第二種譯本。今解釋此經,就是依鳩摩羅什法師的譯本,名《妙法蓮華經》。
 
法華經的思想源流
 
《法華經》是佛陀在靈鷲山上,與一萬二千多弟子們聚會時,所說的大乘經典。會中,都是沒有煩惱,心中得到解脫,不再有生、老、病、死輪迴的心結的阿羅漢,還有許多菩薩及天人等,以及他們的眷屬總共十幾萬人。
 
舍利弗尊者曾三次請求佛陀講說本經,最初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須復說。若說是事,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驚疑。」舍利弗再次請求,佛陀回答:「若說是事,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當驚疑,增上慢比丘將墜於大坑。」佛的眾多弟子中,舍利弗已是智慧第一,尚且如此。因為這《妙法蓮華經》的經意、內容,是佛才能究竟的諸法實相,在釋迦牟尼佛心目中,這種稀有難解之法,不是一般凡夫二乘所能聽懂和接受的,因為若是妄想以小量大,難免引起偏執而誤解。甚至那些得少為足的增上慢人,聽了即生驚疑,而不信此《法華經》的義理。
 
因此,當佛陀答應開講時,當時果然如佛所料「有諸聲聞、漏盡阿羅漢千二百人,及發聲聞辟支佛心」的四眾弟子聽了佛所說後,竟然有五千人無法接受而退席。
 
法華經的地位
 
天台智者大師所主張之「五時八教」,即將佛教諸經典之內容加以分類、解釋。
 
智者大師將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分為五個時段,針對對象程度的深淺而分別說出不同的經典,從說法之順序分判為五時,分為華嚴、阿含、方等、般若、法華涅槃。
 
第一華嚴時,指佛陀在伽耶城附近的菩提樹下,成道最初之三七日間說《華嚴經》之時期,如日照高山之時。當時說教之內容是正說圓教,兼說別教,而說法之對象是別教之大菩薩眾與圓教中之優秀份子。但此時之說法程度太高,聲聞皆如聾如啞,未能收到化益之效果。從教之順序來說,相當於初從牛身擠出之乳味。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柿子文化電子書年末暢銷展:電子書單書85折、雙書82折,有聲書、影音課程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