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覯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年輕時,他以康國濟民為意,精心撰寫文章,希望引起朝廷主政者的注意。因科場不利,自三十五歲便退居家鄉,專事寫作和教育,成為當時江南著名學者。李覯是宋代儒家功利學派的代表,主張義利統一、義利並行,也是李覯重建了儒家功利主義傳統。
作者對李覯政治思想的考察,除了以宋代社會政治危機與變革為背景,也以宋學興起為背景。不僅仔細檢視了李覯對前人思想資源的利用,也突出了他在構建起理論體系的過程中所實現的學術方法變革。
全書共分為七個大章節,首章談作者的研究方法與前人對李覯之研究,以大陸學者和臺灣學者為例子;第二章談李覯的生平、思想及著作,對李覯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並還原了宋代的科舉制度;第三章談李覯政治思想的時代背景,分析宋代重文輕武的利弊與當時朝廷面臨的危機;第四章談《周易》、《周禮》等古籍對李覯思想的影響,以及李覯對孟子、荀子主張的批判與繼承;第五章談李覯的政治思想特點,講述其理想的社會模式、捍衛儒學的立場、反對過度迷信佛法的主張;第六章談李覯政治思想的影響、儒家功利主義發展,以王安石變法評述李覯的政制主張;第七章談李覯思想的現代價值,呼籲當代人應遵循「義利統一」、「義利並行」的原則,同步進行社會的公平正義和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