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新版序
今年穀雨,甫接獲正中書局來電告知:欲增訂黃維三老師所著《針灸科學》一書的計畫,正中初無頭緒,後經訪數位醫界前輩,均推薦由末學為之,故特邀本人操刀。初接來電,百感交集,一則老師的身影彷彿又回到眼前,二則感謝諸醫界前輩的抬愛,三則深感惶恐,因老師的著作吾等均視為圭臬,豈敢增減一字?
後經商討,為使老師的遺著更具現代感,以符合及加深學子之研讀及臨床運用,並延續老師當年著書之志業,故斗膽承接該任務,唯共識乃「只增不減」於是在原著較少論述的灸法部分及腧穴較不全之處增補之,如:採用世界衛生組織之標準穴位圖、增加穴名釋義、取穴步驟、配穴及重繪經脈圖等,並加入試題及導讀,以助學子研讀及準備考試參考。
而一本完備的針灸書,敝人認為:起碼要有五千頁的內容,但憂其可親性較差,但若太簡略,又恐言之無物,遺珠廣憾,故與正中商討後,綜合各種考量,結論定稿在一千頁左右,讀者若有餘味或感不足,敝人當秉先儒朱熹所言:「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的精神,於舊學新知激盪下,擷取傳統及現代針灸精華,略盡棉薄擇著它書再續。
本次增訂過程中,特別感謝林俊言、張峻騰、陳儀聲、譚弘熙及林孟昕等五位優秀同學的協助,否則以敝人百般俗務纏身,實無法在短短兩三個月中完成此次任務,那實有愧恩師在天之靈,本次增訂僅是一個開始,望有志之士前仆後繼,在傳承中醫薪火的鉅業中,遍地開花以慰中醫先賢。
陳必誠
編印中醫藥教材序
中國醫藥已有五千年之悠久歷史,對於中華民族,實已盡其保健之責。惟自西醫傳入後,主管衛生行政者,極少數具有中醫知識,因中醫藥深受影響,近五十年間,可謂衰落已極。雖僅少數人士之倡導維護以及立法保障,但對於中醫藥教育問題,迄未得合理改進。余以為教育之最重要者有二:一為優良之教師,一為完善之教材;有其一固勉強可行,有其二則可望成功。而目前之中醫藥教育,兩者各有所缺,此無庸諱言者;惟優良之教師固不易求,及時培養,亦難立刻致用;而完善之教材似較易為功。是以十數年前,曾令中國醫藥學院整編適合於現代教學之中醫藥教材,使中西醫皆能閱讀,並譯成外文,使外人亦能共同研究。直至年來,中醫藥教材編纂小組負責人馬建中先生等始積極進行,著有績效,至可欣慰。據悉已有傷寒論、難經今釋、中醫耳鼻喉科學、中華眼科學、針灸學、內經今釋、婦科學先後出版,尚有中國醫學導論、中醫兒科學、金匱要略、溫病學、中國藥材學等即可付印,並已陸續編成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藥炮製學等計共二十三冊,仍望能繼續編纂,使各科目均有完善之教材可用,而考試院亦有出題範圍之依據,當更有裨於中醫藥教育之教學,及人才之甄拔,確實發揮民族保健之功能,恢宏濟世活人之效果,則幸甚矣。
陳立夫
自序
余自髫齡,承先父煥文公庭諭,於求學期間兼攻醫書,並習古法針灸,蓋遵儒者知醫之訓,以備上療尊親之疾,下濟貧賤之厄,固非必賴以餬口者也。嗣負笈濟垣,值山東省政府舉辦中醫師甄試,余報名應試,倖中榜首,惟以學業未竟,並未遂而懸壺,然居常為人診疾,針藥並下,輒如響斯應。猶憶一日,在麟祥門外肆中理髮,逢該店女主人患盲腸炎症,因拒開刀,自醫院還家,輾轉牀笫,號痛聲聞四舍,余為針府舍、三里、陽陵等穴,當即痛止思寐,又處方調理,浹日而痊。越歲,走南京,參加考試院特考中醫師考試,未及放榜,而政府已轉進穗、渝,遷抵臺北。三十九年五月,余隨國立長白師範學院來台,經向考試院探詢,知已獲優等第三名及格,遂依章領取證書,正式開業。因臺灣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患風濕病者頗眾,風濕之為病,風寒濕留鬱肌肉筋骨間,往往久而不去,用針灸法治療,恆收事半功倍之效,乃效扁鵲先生過邯鄲為帶下醫故事,充針灸科醫師焉。
四十八年,應中國醫藥學院聘,講授難經及針灸科學,迄今屈指已十有三年矣。為編纂教材,常焚膏繼晷,徹夜不休,目力因之銳減,鬢髮為之斑白,古人有謂皓首窮經,是亦我之寫照也。難經講義已由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出版,定名「難經知要」,尚蒙海內外同道嘉許,今已銷售一空。針灸科學講義則雖逐年均有修訂,然猶嫌其不足,故遲遲未敢問世。迨去冬針刺麻醉實驗成功,轟動歐美各國,影響所及,國內各界人士,對針灸學術亦刮目相看,一時從余遊者,有加拿大威斯頓大學醫學院研究生CERDIC K.T. CHEUNG 醫師、法國之O. LEFEBVRE 醫師、日本留學生邱榮美藥師,高棉僑生陳雪芳小姐、臺大醫學院高材生蔣繼麗小姐等人。彼等均好學深思,不論於針灸手法,或經絡腧穴,每執古經而求新義;而旅居海外之中國醫藥學院校友,尤頻頻來翰索取研究資料;在多方慫恿下,余遂不揣固陋,將所編針灸科學講義加以整理,付諸剞劂。除本書之主要內容及編撰旨趣,業見凡例諸條外,謹述寫作本書之梗概如上,用代序文。
黃維三
凡例
一、本書係由作者任教中國醫藥學院所編之針灸科學講義增編而成,故仍名「針灸科學」,以示與內科學、外科學、婦科學、兒科學等,同為我國醫學重要之一環也。
二、本書內容分為緒論暨針灸法、經穴學、針灸治療學三編。緒論下分六節;針灸法分論針法與灸法,計二章十二節;經穴學分為經絡總論、腧穴總論與經穴各論,計三章三十三節;針灸治療學分為針灸治療總論與常見疾病之針灸治療法,計二章十七節;書末殿以有關針灸、經絡、腧穴等論文五篇,為附錄焉。
三、針灸醫術雖為我國先民所獨創,但近年來已發展為國際醫學,邇來尤受歐美人士之普遍重視。本書特於緒論中,將我國針灸醫學源流,及傳播世界之概況,敘述綦詳,並附製中西曆年表一頁,以利比觀,冀免習針灸者數典忘祖。
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考古今針灸書籍對製針方法多略而不載,針灸大成所載者,迄今已失卻時代性。本書特將近代製針法詳予介紹,俾讀者能依法自製針灸工具。
五、用針過程中,每有疼痛、出血、暈針、彎針、折針等現象,以及應否消毒、有無得氣等問題發生,初學經驗未豐,易滋張皇困惑,本書特加意敘述處理之方法。
六、經絡學說為針灸學術之最高指導原則,但一般針灸書籍,多以十二經、十五絡、奇經八脈即目為經絡之全部,毋怪清朝徐靈胎早作失傳之論,誠令人不勝感慨系之。本書於經穴學編中特闢經絡總論一章,將內經靈素所載有關經絡之全部資料,作系統之介紹,俾學者能從此獲取正確之概念,然後對經絡學說始克繼作進一步之研究,並探討其奧祕。
七、三百六十五穴名,皆具深意,但歷代針灸文獻,甚少有作訓詁註釋者,本書於中編腧穴總論倡用以文字六書之義研究穴名含意,則所有穴名均可理解。又外國醫師將全部穴名,悉照經穴順序為之編號,以代音譯意譯,尚稱便利,本書特搜集英文、法文、德文三種穴名代號,編列一條,以利讀者閱讀或翻譯外國針灸書刊,書後附有穴名索引,係按筆畫分類,以備讀者查考之用。
八、本書經穴各論共載經穴361穴,經外奇穴43穴,每穴分穴名釋義、穴位、解剖、主治、配穴、取穴法、劑量七條敘述。又每穴針入幾分、施灸幾壯,一般針灸書籍習稱「針灸」或「手術」,獨本書則稱為「劑量」,乃本內經素問「刺齊論」之旨,齊即古之劑字,以示針灸與藥物之須有劑量,意義相同也。
九、正確穴位之取法,一向為針灸家視為不傳之袐,古代針灸書籍對此類皆語焉不詳,故玉龍歌有「不遇師傳隔萬山」之句,信不誣也。近世則推承澹盦著中國針灸學為最善。本書經穴各論中所載各穴之取穴方法,即以承氏書為藍本,而另據家傳師授,或廣搜逸聞,或參諸臨證心得以增潤之,述之不厭其詳,務使讀者按圖可以索驥,克服歷來尋取穴位之困難。
十、愚按針灸之療效,恆決定於如下三大條件:一為決定應取何穴;二為尋找正確穴位;三為配合適當手法。而在治療前之診斷工作,尤屬重要,故本書特據內難二經,將百般病症,悉歸納於臟病、腑病、經病、絡病,以及經筋皮部之病。臟病腑病又分臟系病與臟器病;經病又分十二經病、奇經八脈病;絡病又分絡與孫絡病、十五別絡病。條分縷析,簡明扼要,務使讀者閱後,迅能診察病症所屬,決定針灸治療方針。
十一、針灸手法多端,以迎隨補瀉之法最繁,其理亦最難明,歷代各家又皆以己意以發揮之,故令後世學者,讀書愈多愈不知何所適從。本書乃宗內難二經,詳加闡釋,並指出各家補瀉手法,非有矛盾,惟須辨明何家之法,能調理經絡中何種之氣,與適用於何等之症耳。
十二、針灸治療臨症選取主治腧穴,各家皆有專長,然粗識學淺者,則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之理。本書於治療取穴之道,首重原則,下編針灸治療總論中首列難經治療法則,次分循經取穴法則、按部取穴法則、配穴處方之規律各若干條,學者必諳乎此,至臨症時始有成竹在胸,收效自易,且與但知取阿是穴,頭痛醫頭之下工,不可同日而語矣。
十三、本書下編針灸治療學僅載常見疾病百種,簡述其病因、證狀,而詳言其應用腧穴以及施針灸之先後。至於採用之病名,則無分中西,悉以通俗易曉為準,務令醫者、病家咸能一目了然,而毫無扞格難入之苦。
十四、 本書作者才疏學淺,書中除少數部分屬創見外,其大部內容悉本先聖述而不作之旨,乃就手底所藏之針灸文獻整編而成,為免掠美之嫌,謹將重要參考書目及作者姓名附錄書後,以便讀者取而查考,且對古今先進,示無上之敬意也。
十五、本書初稿肇於民國四十八年孟春,成於六十年寒假,其間歷年均有修訂,然限於手中資料匱乏,掛漏謬誤之處難免,尚乞海內外專家學者不吝指正是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