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願人人都能享受喜樂茶飯
讀吾友李韡玲文集,猶如讀養生抗疫百科全書,例如從食療、美顏,到運動等知識,她都涉獵。這一次,她境界更高更廣,重點說有關米及其功效。
亞洲各國,大部分都以米為主食,尤其是中國人強調:「一米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人類一切文明發展,根植於大地。米乃大地給我們之恩賜,然而懂得珍惜者,卻似乎越來越少。此際李韡玲卻提醒我們,正合其時。
以農立國的地方,都順應自然與天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穀不絕,而百姓有餘食也。」春天耕耘,夏天滋長,秋天收穫,冬天儲藏,大自然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百姓有餘食,該個地方便生活安康。
年輕時,一位長輩提醒我:你看我們文化中最重要的「氣」字,從「米」,中間是「米」啊,可見米食對我們身體健康多麼重要。感謝長輩提醒,讓我認識到這美妙境界。不過,我從事醫生工作,要從科學角度,循證實踐,探索有關食物和健康這類題目。
寫本文時,正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或簡稱COVID-19)肆虐全球之際,它不僅帶來無數病患、死亡和傷痛,還嚴重影響經濟和全球供應鏈,令我們無法不思考人類趨向全球化之利弊。作為研究公共衞生醫學的一員,除了治病,我更加須要關注「健康平等」。
健康平等這問題既龐大且具迫切性,影響亞洲區內超過40億人,佔全球約六成人口。我們的團隊剛於2019年啟動「健康平等 -- 亞洲2.0」項目,最終目標是讓每個人都有獲得全面、公平和持續發展與健康成長的機會,沒有人會因為處於弱勢,而無法實現該理想。而新型冠狀病毒病的疫情,似乎更突顯了解決這問題的急切性。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 種米務農如是,人生也許亦如是。佛家故事說「地上一粒米,天上一座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其實褔禍相倚,帶來災害,亦衍生新機,願未來世界太平,人類安康,每一個人,無論身份性別,無論在哪裡,都能享受喜樂茶飯
梁卓偉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