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970年代,台灣與日本推動地域產業OTOP(One Town OneProduct, 一鄉鎮一特產)運動在地域產業發展的理論和事實上,有些法令規章和實施策略都曾相互借鏡,同質性相當高。在地域產業的理論與實質上共進化共榮共享,對兩國地域經濟的繁榮和市場機制的建立都有相當大的貢獻。雖然OTOP 的產值不能與高科技的IC、IT 產業的產值相比,但由於地域產業的發展,促進地域經濟繁榮,創造普遍就地就業的機會增多,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安定力量。
日本推動OTOP 運動的策略起源於日本大分縣前縣長平松守彥的提倡,激發日本全國地域產業發展風潮,甚至影響全球接軌國際。其中泰國總理塔克辛.欽那瓦(Thaksin China Wat)自2001年2月5日至2006 9月19日執政長達五年半,他仿效日本OTOP策略,併合行政區域提升行政效率,創設「振興農村基金」提供全國約7,000 個村落建設基金,補助每村落各100萬泰銖(約100 萬台幣),普遍開發泰北貧窮村落發展地域經濟,曾引起包括台灣、日本、中國和世界各國的重視。
我國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於1989 年開始推動地方特色產業再造的輔導工作,始將OTOP 列為其中主軸之一。至今已有30餘年的豐富經驗,地域特產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欣欣向榮。尤其台灣美食與日本和食吸引全球觀光客喜愛,台灣可以和日本平起平坐。而2020 年代的現在,我國為因應總人口數減少、高齡少子化、人口過度集中大都會以及城鄉發展失衡等問題,開始思索對應措施。特別是期望根據地方特色來發展地方產業,讓青年返鄉、人口回流,以解決人口問題達到「均衡台灣」的目標而推動「地方創生」政策;同時,更宣布2019 年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全面展開地方創生相關工作。今年地方創生政策邁入第二年,擬結合新創與企業力量,透過企業投資故鄉、科技導入、資料庫優化、統籌資源鬆綁地方創生法規,以及建立品牌等「五支箭」讓地方回春再進化,推動在地人口回流,朝向更均衡的台灣前進。
但是,「地方創生」這個名詞並非每個人都很熟悉;「地方創生」一詞源自於日本,2014 年安倍晉三內閣提出的政策,目的在於解決日本社會人口結構變化的困境,包括高齡少子化造成勞動力人口減少、人口集中都會區衍生嚴重的城鄉差距、地方缺乏人力而致經濟孱弱。究竟這樣的移植轉入本土化的政策,台灣應如何細膩推動,有必要深入了解日本地域產業發展的沿革與邏輯,以求時時校準、運作順暢。本書第三章特別以日本地域產業發展新趨勢—地方創生為主題,追溯1970 年代大分縣平松守彥前縣長的OTOP 一村一品運動,其次說明日本第六級產業化理論的發展與應用,最後討論日本地域產業「地方創生」新趨勢並提出我國未來應重視之發展課題。
日本安倍晉三首相二度上任後,針對振興地方經濟困境(因應人口流失、再造地方生機、振興地域經濟)於2014 年創設「城鎮、人與工作創生本部」,設置交付金補助制度,如此大規模的規劃措施,在於挖掘、媒合地域稟賦條件深化第六級產業發展。「他山之石可以攻錯」2019 年台版「地方創生」開始推展;台灣於前已有OTOP 推動成果,惟持續努力、不間歇地推動第六級產業地域化的耕耘,方能迎頭趕上先進國的經濟發展造福國民生活。
因此,引進日本、泰國推動地域產業OTOP 成功的經驗和成果。針對台灣地域產業OTOP發展的未來提出具體的推動策略,僅供產、官、學、研各界參考。
台灣各界愛護青年,再三強調要培育青年企業人才,返鄉創業創新,良策美意,從何著手?不妨協助青年返鄉創業創新,從微型企業起步,尤以六級產業創造高附加價值鏈為軸心,以OTOP 未來發展開發地域特產,以農村為基地,落實台灣微型企業發展策略,盼望台灣各界都以實際行動大力支持協助有志返鄉創業的青年啟動。
最後,本書在編排打字列印,承陳芸平祕書辛勞協助,我們在此衷心致謝。